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2015-10-22王莎
[摘 要]采用2003—2012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检验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高等教育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质量;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096-03
[作者简介]王莎(1988-),山西临汾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一、引言
自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西方新经济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已证明人力资本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基础。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是知识创新的主要来源,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创造者。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能否在经济增长中发挥应有作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对高等教育的研究离不开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和贝克尔相继对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投资及其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教育投入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此后经济学家逐步将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宇泽(1965)在索洛的单生产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引进教育部门,强调教育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作用,认为教育部门对产出的贡献是通过提高生产部门的技术而间接实现的。明塞尔(1974)通过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明塞尔收入函数,指出受教育年限是收入的决定变量。罗默(1986)在其收益递增模型中,将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结论是知识的积累通过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使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并且可以使资本和劳动力等其他物质要素的收益增长。卢卡斯(1988)引入了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概念,在罗默对技术进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的经济增长模型,使得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一是测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崔玉平(2001)、宋华明等(2005)、朱迎春等(2010)先后基于丹尼森和麦迪逊的算法,估算了我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叶茂林等(2003)、胡永远等(2004)、周才云(2013)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模型,估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艾丽、石刚(2010)则是通过构建固定效应的变截距模型估算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研究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赵树宽等(2011)、许爱景(2011)、陈霞(2011)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张文耀(2012)、高耀等(2013)、何玉玲等(2014)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研究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此外,很多学者在研究中还考虑了区域差异(胡永远等2004;艾丽等2010;朱迎春等2010),认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因地制宜,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已有文献在研究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时多数采用省际数据,缺乏大样本研究,研究结果也不尽一致。本文采用2003—2012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期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二、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1.模型构建
已有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假设存在含有要素投入及高等教育水平的生产函数:
式中,i代表城市,t代表时期,Y是城市的产出,L为城市劳动力,FDI和K分别代表外商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存量和国内净资本存量,HE代表高等教育水平,A是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的城市特征要素所决定的技术效率。
用一般的C-D生产函数形式表示(1)式,并将其转化为人均形式,以测算高等教育水平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可得:
2.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2004—2012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市辖区面板数据。城市产出Y是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劳动力L是城市的单位就业人员数。国内资本存量和FDI存量数据采用永续盘存法估计,折旧率为5%。高等教育水平HE从规模和质量两方面测度,规模指标为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S,质量指标为师生比TSR。为消除价格波动影响,所有数据均以2003年不变价计算。
三、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1.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现状
本文从规模和质量两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图1可知,2003—2012年我国高等学校的在校生数量不断增长。其中,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8.09%,东部地区为7.64%,中部地区为9.63%,西部地区为7.34%。
由图2可知,2003—2012年我国高等学校师生比相对稳定。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师生比略有下降,西部地区师生比在2010年以后逐渐上升。统计数据表明2003—2012年我国各地区的高等教育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高等教育质量并未随规模的扩大而提升,且存在地区差异。
基于理论及统计数据,本文预期高等教育规模与区域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是否发挥了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考证。
2.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检验
将高等教育水平规模指标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S代入(2)式,可得:endprint
lnyit=lnAit+β2lnfdiit+β3lnkit+β4lnSit+μit(3)
本文分别估计了全国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高等教育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的Hausman检验拒绝了方程(3)的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无关的原假设。因此,本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
计量估计结果表明,从规模来看,2003—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城市劳动生产率增长0.02%。但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对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大于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这可能是因为西部地区高校学生使用了本地区的大量教育资源,毕业后选择异地就业,前往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
3.高等教育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计量检验
同样,本文分别估计了全国以及东、中、西三个地区高等教育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Hausman检验拒绝了方程(4)的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无关的原假设。因此,仍选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计量估计结果表明,2003—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总体呈负相关关系。就区域而言,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这可能是由于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数量迅速增加,但专任教师数量的增长率小于在校生数量的增长率,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略有下降,因此高等教育质量与经济增长呈现统计上的负相关关系。而西部地区的师生比在2010年以来迅速上升,高等教育质量有所提高,因而对区域经济增长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本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采用2003—2012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检验了高等教育规模和高等教育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整体上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最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未产生促进作用;而高等教育质量相对稳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尚未发挥出来。研究结果为全面认识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我国各地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启示。第一,各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在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应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高等教育水平发展切实提高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第二,注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提高师资水平、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使高等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相适应。
[参考文献]
[1]Romer Paul.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90(6):2-37.
[2]Lucas.On the Mechan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tics,1988(7):3-42.
[3]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教育与经济,2001(1):1-5.
[4]宋华明,王荣.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测算及相关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55-58.
[5]朱迎春,王大鹏.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2):79-82.
[6]叶茂林,郑晓齐,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89-93.
[7]胡永远,刘智勇.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4(9):11-14.
[8]周才云.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3(8):25-28.
[9]艾丽,石刚.地区间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J].北京社会科学,2010(3):82-87.
[10]赵树宽,余海晴,刘战礼.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9):11-15.
[11]许爱景.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计量和耦合协调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5):73-79.
[12]陈霞.中国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81.
[13]张文耀.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研究——以我国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01-106.
[14]高耀,纪燕,方鹏.中国大陆十大城市群区域经济协调度因素分析与集成评估——基于2000年和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J].现代大学教育,2013(5):44-50.
[15]何玉玲,尚志海.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比较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4(6):56-62.
(责任编辑:乔 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