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出行”模式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影响
2015-10-22沈尘
[摘 要]“互联网+出行”给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打破了传统出租车市场中固有的利益格局。其中,打车软件的应用提升了信息的对称性,整合了出租车市场的资源,极大地方便了乘客的出行,降低了空驶率,但同时拒载等问题也凸显,造成行车安全隐患,“黑车”加载打车软件扰乱市场;“专车”服务抢占了出租车市场,分流客户的同时也分担运力,能够促进出租行业转型,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作为市场的有益补充,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打车软件;互联网“专车”;互联网+出行;出租车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076-02
[作者简介]沈尘(1991-),女,汉族,上海人,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其中,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分别以56.5%、43.3%的比重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领先位置,快的打车覆盖全国360个城市,滴滴打车覆盖全国300个城市。2015年6月1日,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与四大出租汽车公司以及滴滴打车三方携手推出的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从“打车软件”的盛行到互联网“专车”的兴起,从补贴大战到对政策的论战,在交通运输改革以及出租车改革的大背景下,迅速蹿红的“互联网+出行”既是“新业态”,又是“新问题”。
一、打车软件的兴起
打车软件是新兴的手机应用,出租车司机通过软件接收在线的呼叫和发单,基于软件推送的地理位置,迅速了解就近乘客的信息并及时接单,满足乘客需求。
(一)打车软件对传统出租车市场的积极影响
打车软件作为乘客和出租车司机双方沟通的桥梁,破解了传统出租车与乘客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通过智能、高效地整合出租车市场资源,极大地便利了乘客的出行,使人们能迅速获得服务;而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大大降低了空驶率,能够有的放矢地接送客人,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收入。
与传统的扬招方式相比,使用打车软件乘客的候车时间节约3.8分钟,出租车的空载率下降了10%~15%,日均有4000万笔订单成交(见表1)。
打车软件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出租车行业的发展,“互联网+出行”有效解放了道路资源,提供了更便捷、智能的出行方式,同时也降低了驾驶成本,增加了司机的收入,实现了双赢。
(二)打车软件给出租车行业带来的问题
1.拒载现象突出显
由于打车软件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不少软件发放补贴来抢夺市场。因此,很多司机更偏向于选择打车软件来接送乘客以获得补贴,这无形地增加了路边扬招打车或不使用打车软件乘客的出行难度。另外,司机可以通过打车App直接了解乘客的出行信息,这也给了出租车司机选择乘客的机会,给短途出行的乘客带来不便。加价和议价时有发生,拒载问题逐渐凸显,这种现象既有失公平,也扰乱了原有的出租车行业运营秩序。
2.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打车软件能够实时更新、播报订单信息,对行车途中的出租车司机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影响其正常驾驶;同时部分司机为了多抢单和赚钱,在车内安装了多个移动终端,甚至在驾驶途中使用手机抢单等行为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黑车”加载打车软件扰乱市场
打车软件的不成熟带来了监管和技术的漏洞,入选车辆在软件注册方面出现缺乏足够的信息验证、门槛过低等问题。这使得“黑车”司机有机可乘,纷纷加入打车软件行列,拦截客户信息,招揽生意,对出租车行业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 “专车市场”异军突起
当出租车打车软件激战正酣之时,租车软件平台又蜂拥而起。“一号专车”、滴滴专车、百度租车、携程租车等租车软件开始风行,人们的交通出行迎来了“私人订制”时代。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由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旗下的快的打车推出的 “一号专车”租车软件平台,自2014年7月,陆续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上线运营后,受到了市场的普遍关注。
(一)互联网“专车”的定位
“专车打车”的经营模式是:向汽车租赁公司租赁各种类型车辆,由劳务公司派遣司机,平台将车辆与司机匹配,为乘客提供中高端租车服务。其服务定价模式参考出租汽车服务收费,根据车型的不同等级,由起步价+时间计费+里程计费构成。与普通出租汽车相比,除价格不菲外,最吸引客户的是更便利、更周到、更规范和更个性化的高品质服务。
关于“互联网专车”运营的合法性各方争议很大,多地已将其定性为“黑车”。这一互联网出行的创新产品,尚未发展成熟却已先触碰到法律壁垒。专车的经营模式是与汽车租赁公司以及第三方劳务公司合作,由专车公司在整合了各方资源后,与乘客之间建立一种信息上的联系,从而满足乘客个性化的出行需求。这种经营模式,显然与传统的出租车经营模式截然不同。
我国出租车市场固有的准入制度造成了严重的供需失衡,大量的出行需求一方面转化成了私家车的增长,造成道路拥堵;另一方面,则转变成了“黑车”泛滥。“互联网专车”等新模式若能打破市场准入壁垒,合理监管,则能成为公共交通一种很好的补充。
长期以来,城市客运交通主要由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传统的运营方式构成,服务模式单一、运力供应与服务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而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交通出行的便利化、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需求日益增强,以高品质、多样化和差异化为特征的“专车”服务作为市场空缺的补充,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互联网“专车”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
1.抢占市场,分流客户
互联网“专车”服务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户,通过车辆和服务的差异,其价格高于普通出租车,作为一种新型出行方式,势必会与传统出租车行业存在一定竞争,导致出租车一部分高端客户流失,对出租车市场造成一定冲击,然而,由于出行交通的偶然性和刚性需求的增加,互联网“专车”对出租车市场缺口的补充作用更为明显。endprint
2.分担运力,促进转型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共有150万辆出租车,日服务成交单数约为4000万,每年可创造约4000亿的市场规模,但是每天仍有40%的打车需求无法满足。” “互联网专车”的出现意味着向市场投入大量营运的车辆,供给的增加能够有效解决国内主要城市高峰时段的出行需求增加、打车难等问题,分担运力,解决供需矛盾。
另外,也能促进人们养成网络招车、提前订车等出行习惯,倒逼出租车行业加快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模式,提高出租车运行效率,长期来看,行业的转型升级有利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收入。
3.整治“黑车”,规范市场
虽然当前各方对于“专车”的合法性还存在质疑,但是随着政府相关监管的加强和市场接受度的提高,互联网“专车”与出租车并存的局面将指日可待。在新一轮改革中,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和监管程度的不断提高,加大了整治“黑车”的力度,能进一步有效规范市场,实现安全出行。“专车”市场的供给缓解了需求的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 “黑车”生存的空间。
三、结语
“互联网+出行”已经成为交通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在交通中的运用真正打破了传统出租车市场中固有的利益格局,也倒逼着城市交通行业的改革。
交通运输及出租车行业改革应当充分顺应互联网时代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四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权的放开,破除行业准入壁垒。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快确定研究互联网“专车”等新模式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厘清其与出租汽车、租赁汽车的业务关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行业监管,注重互联网交通安全,加快移动互联网对于传统的交通运输行业的改造,给予“专车”市场规范有序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鸿江.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市场的影响研究[J].商,2014(2):125.
[2]互联网时代的“专车”服务[J].交通与港行,2014,12(6).
[3]刘彦华.互联网+出行:从厮杀到联姻[J].小康:财智,2015,4(4).
[4]曾宪培,陈鹏.从打车软件想到的出租车管制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14(10):3-5.
(责任编辑:张彤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