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农村地方资源提升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2015-10-22廖首兰
廖首兰
【关键词】地方资源 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76-01
实践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数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农村小学生欠缺科学操作的技能,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农村地方资源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一、巧用农村地方资源,提高学生数学实践情趣
学习兴趣和激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在理性而枯燥的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中巧用农村地方资源,努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情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找规律》一课时,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巧用了农村中常见的资源——“杆秤”进行教学。“杆秤”是农村家庭必备的称量工具,孩子们虽然认识,但是会使用的不多,懂得其工作原理的更少。上课时,笔者出示了一把“杆秤”并问道:“你们见过这种东西吗?知道它是什么吗?”一个孩子笑着答道:“这个谁不认识,我家就有两把杆秤。”“既然认识它是杆秤,知道它是用来做什么的吗?”“称东西的重量。”一个孩子抢着答道。“你们谁能用这把杆秤来称一称这袋苹果的重量?”笔者接着问。这时只有四五个孩子举手,笔者邀请了一位学生到前面来给大家称量。该生看来是一位勤劳能干的孩子,他又快又好地称量出了苹果的重量。“杆秤里面有许多学问,你们知道杆秤的工作原理吗?”笔者接着问道。孩子们一个个陷入沉思,没有学生举手回答。笔者激励说:“你们想动手做一个杆秤吗?”孩子们听说可以自己动手做杆秤,兴奋极了。他们在兴奋、热烈的气氛中学做简易杆秤,积极探究橡皮筋的长度与课本数量之间存在的规律……
二、借用农村地方资源,提炼学生实践操作本领
学生实践活动不能光凭兴趣,还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活动效果。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训练并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本领。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粉刷围墙》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粉刷围墙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巩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感悟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笔者首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活动步骤,大家总结得出主要步骤:①计算粉刷面积;②计算人工费;③计算涂料费;④选购涂料;⑤粉刷围墙。虽然不是真正让孩子们粉刷墙壁,但是,前期的数据采集的实践活动就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在计算粉刷面积前必须测量围墙的长和高,笔者问:“我们要测量围墙的长和高,需要什么工具?”“用卷尺。”一个学生回答。“卷尺可以测量围墙的长,但是测量围墙的高就很难。”笔者说道。“我家里有竹梯,我们可以利用竹梯爬到围墙上来测量围墙的高。”一个女生说道,“我家有长竹竿,我们可以利用竹竿来测量围墙的高。”一个男生提出新的办法。“你们真是太有才了,两个主意都不错,解决了围墙太高我们不容易测量的难题。”笔者高度赞扬了这两位学生。“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测量围墙的长和高吧。”在组织学生实地测量后,大家又回到教室一起计算出围墙面积、人工费和涂料费。
三、活用农村地方资源,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数学实践不仅仅是动手的活动,更是动脑的过程,实践是一种探索精神。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农村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自行车是农村常用的交通工具,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课时,笔者将课堂安排在车棚里,孩子们以为要让他们骑自行车,一个个异常开心,笔者说:“你们天天都骑车,有没有想到过自行车里也有数学?”“自行车里有啥数学?”孩子疑惑不解。“车轮是什么形状的?”笔者问道。“车轮是圆形的。”孩子们齐声应答。“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特殊的自行车比赛,你们知道怎样的自行车跑得最快?你们能设计出这样的自行车吗?”笔者提出了比赛的内容。“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脚蹬一蹬、用眼看一看、用尺量一量、用笔算一算、用脑想一想,研究研究自行车里究竟有些什么秘密?”孩子们纷纷行动,在相互合作中共同探讨,经过实践探究,他们发现了:大齿轮转过的总齿数=小齿轮转过的总齿数,大齿轮的齿数×转数=小齿轮齿数×转数,自行车行驶的路程=车轮周长×周数,周数=前齿轮数÷后齿轮数……学生在综合发现的规律中终于探究出“前齿轮齿数越多,后齿轮齿数越少,这种自行车速度越快”的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设计绘画出这种车速快的自行车。
只要赋予孩子发现的眼睛,他们就能探寻到更多的秘密;只要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的创新能力会更强,实践能力会更高。教师要善加利用农村地方资源,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
(责编 林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