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5-10-22覃璐
覃璐
【关键词】责任教育 课堂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4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学科教学抓起。我校全方位实施责任教育,从学校教育教学、后勤管理、家校联系、学校与社区等各方面架构了责任教育框架,其中“有效课堂我负责”是进行责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渗透责任教育,从而达到有效课堂的目标呢?为此,我校开展了有关责任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探究。
一、明确责任教育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细心“三备”:备学情、备教材、备教具,教师要根据各学科文本内容制定责任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语文新课标总体目标中“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的要求,掌握各学段教学目标的关键,以利于责任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课文《为人民服务》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习张思德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而学会去维护集体利益。”这一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责任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为集体服务的意识,维护集体利益,对集体负责。又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安全用电》的教学目标之一:学习“电压越高越危险”,“触电事故急救”,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这些教材是按照三维目标设计的,需要教师去仔细体味,充分挖掘。教师在制定责任教育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在责任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促进学生责任感的需求出发,去审视和制定教学目标。明确了责任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范围内有效施教。学生通过长期积累,获得了责任知识、技能和责任情感的提升。
二、利用新课导入进行责任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好“导课”这一环节进行责任渗透,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使他们受到责任教育。例如小学语文新授课文《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一上课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学生一下愣住了,思考一阵后纷纷举起小手,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文本教学。这样根据文本的内容先抑后扬的设计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教学中融入了“关爱父母”对家庭负责的教育,可谓一举两得。又如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在开课时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同学们去植树,一共25个小组,每组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那么,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相机进行树立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团结友爱的意识渗透。可见,新课导入在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制定了责任教育的教学目标后,还要通过恰当的课堂导入活化教育内容,让学生从内心产生责任意识。
三、挖掘各科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进行责任渗透
教师应当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责任因素,做到每堂课都有侧重点。教师梳理出本学科教材渗透责任教育的资源,并努力吃透这些资源,使课堂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成为可能。如下面是小学语文学科责任教育渗透一览表(部分)。
当然,教师进行各学科的责任教育渗透时,是把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那么,最重要的是重视责任情境创设与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在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责任情感和责任态度。
四、教师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责任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行动更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责任渗透不容忽视。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在课堂上展现教师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要认真对待各项工作,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坚持正确的道德观。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认知能力还不健全,学生存在模糊的认识或错误的观点时,教师要帮助澄清或予以纠正,切忌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进课堂,实现教师的“传道”。第三,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教师必须经常学习,积累丰富的知识,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风。最后,教师在课后要做到用心“三勤”:勤反思、勤批阅、勤补缺,常常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要无私地关爱每一名学生,尊重并欣赏每一名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爱的责任沐浴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用自身的言行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责任渗透,使学生不仅得到知识,更重要的是陶冶情操,在学习中接受责任教育,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