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为钥匙,开放课堂教学
2015-10-22陶文清
陶文清
【关键词】说 阅读教学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8-02
“说”很重要,一个人说话的技能技巧不但会影响交流,甚至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从一个人长远的发展来看,每个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都需要交流;从语文教学角度来看,语文语文,先言语再作文。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说”并未受到教师的重视,更别说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了。基于此,本文通过“说”这根钥匙,介绍开放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宽松的说话氛围
一位教育专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生活在赞赏中,他便学会自信。”这话表明了环境的重要性。要想创设一个宽松的说话氛围,笔者认为可以从这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善于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树立“我愿说”的勇气。二是宽容学生,让学生树立“我敢说”的意识。例如,在一次语文课上,有一名周姓同学提出不知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话音刚落,就有学生站起来说:“天下的高兴和死亡,骑马的夫人有责任。”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该生则面红耳赤。为了不使课堂气氛陷入尴尬,同时为了不使该生今后丧失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笔者宽容地说:“你发言证明你参与了,而且你这别具一格的见解给同学们带来了欢笑声。我建议你以后听到问题时先仔细想一想,或者先和同桌讨论讨论,也许你会得到不一样的认识。”这样鼓励和引导,使学生不再存有回答问题错误的心理包袱,有利于营造宽松愉悦的说话氛围。又如,某教师上二年级自然课,讲到“蟋蟀”这一节内容时,在说“蟋蟀”的一些基本习性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小男孩在不停地插嘴。按理说,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然而,该教师并没有粗暴地打断该男生的插话,而是干脆不再讲课,请他站起来给大家讲讲他所了解的“蟋蟀的知识”。在教师的鼓励下,该生如数家珍,从捉蟋蟀、养蟋蟀到教蟋蟀打架,说得有条有理。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后来有学生说该男孩的爸爸是专门捉蟋蟀的,所以他对蟋蟀特别熟悉)。由此可见,教师营造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孩子就能轻松畅快地表达。
二、选择说话的切入点
开放学生的嘴巴,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选准不同的说话切入点,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认为,选择说话的切入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熟悉点
学生对于熟悉的话题才会有话可说。要想找到学生熟悉的“说话点”,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读说结合,即在课堂上结合所学的课文找“说”的切入点。例如,学习《翠鸟》后,让学生观察家里所养的鸡鸭或其他小动物,然后按照课文描述翠鸟的方法,说说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旅游过的景点;学习了《乡下人家》后,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我的家乡”。二是开展主题交流会,即在班级或学校开展的活动之后组织学生交流。例如,学习《课时十分钟》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丢沙包、打篮球等,然后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回顾活动过程,然后再在班上交流。孩子们的发言精彩纷呈,如有一名黄姓同学是这样描述丢沙包的活动:“真是风水轮流转啊,小敏也有躲不开的时候,他被小富施的一个诡计‘中弹了。我们也不知道小富施的是什么计。轮到小富和小高接沙包了,刚开始一切都还顺利,可我丢沙包都丢累了,还是决不出胜负,看来得想想办法才行。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扔着扔着,一个计谋就浮现在我的脑中,那就是两个人走在一起,把沙包藏到其中一个人的口袋里,但绝不能让对方知道。我把这个计谋告诉了小敏。不久,他们两个果然中计,成了手下败将。”这时,又有一名同学抢着站起来描述道:“小亮用力一抛,我连忙抬起脚,裤子差点儿都破了。轮到小黄丢沙包了,小黄一扔,我和小明纵身一跳,沙包从我们脚底下穿过,好惊险啊!可是刚逃过一‘劫,轮到小亮丢沙包时,小亮来了个‘佛山无影脚,小明被扔中了。”看到参加丢沙包活动的同学说得这么精彩,参加打篮球活动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说道:“在刚开场的前几分钟,我们队打球不力,可是‘老虎不发威,你们把我们当成病猫了?打了十几分钟后,我们找到了感觉。在对方开球后,球传了几下很快就被我们抢过来了,然后被我们队的覃强成功地投篮了。轮到我们发球了,招良庆运球飞快地向对方的球篮冲了过去,双方的球员也一窝蜂涌了过去,只有我站在三分线外。招良庆把球一倒传,我飞身接球,投了一个三分球,球‘嗖地进了球圈。”因为“说”的话题是学生刚刚经历的事情,所以学生把相关的活动描述得非常生动且“接地气”。
(二)中心句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要贯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才能切实发挥作用。在日常教学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课文,因而通过课文教学来训练学生“说”的能力非常重要。我们都知道,中心句是文章的灵魂,不仅概括主要内容,还能体现文章结构,表达中心思想。笔者认为,在课文教学时以中心句作为“说”的切入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从爱国与杰出的才能两条线来让学生试着概括文章内容,或者结合学校开展的有效教育要求来复述,从而使“说”的训练能切切实实践行课标中关于口语交际的要求——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三)扩散点
课文是例子,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例子,而且是思想品质的例子。要想让这例子大放光芒,需要教师善于运用。笔者认为,说话习作就是实现由课堂内通向课堂外的一把“金钥匙”。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将相和》《景阳冈》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说说智慧人物的故事。学生往往非常兴奋,讲阿凡提卖树荫、晏子使楚、花和尚倒拔垂柳、林冲夜宿山神庙……说者兴致勃勃,听者也是内心澎湃,心痒痒地也想说一说。课后,学生中还掀起了一股读书热,这是以说促读的良性循环。又如,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有关环保的事例。这样扩散,学生在交流中不仅习得了语言,还提高了对环保的认识。
三、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敢说”
创设氛围、选好“说点”之后,还要考虑说的方法,才能促使学生“敢说”。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一学段口语交际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第二学段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第三学段是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学段的要求进行指导“说话”训练。比如,一年级时要求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基本的句式是时间、人物、地点和事情。学生会说:“今天,我和同学在学校练跳绳。”“星期天,我和妈妈到外婆家玩。”到了中高年级时,就应训练学生学会抓关键词有条理地说。如让学生讨论《乡下人家》,观察田园风光,按不同季节说庄稼说瓜果蔬菜;说旅游景点可以按照地点变化来说,等等。
事实证明,“说”确实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把“金钥匙”,教师只有重视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才能促使学生由说促思、促读、促写,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