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15-10-22王珍珍陈玉菲
张 原,王珍珍,陈玉菲
(1.陕西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海南大学 应用科技学院,海南 儋州 571737)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传统的对外经贸合作方向,由偏重东部海路变为东部海路与西部陆路双向均衡发展,是我国西部地区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实现赶超的重大机遇。西安是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目前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亚欧经贸合作上具有东部沿海城市所不具备的区位优势[1]。西安外向型经济如何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历史机遇下取得新的突破,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测度逐渐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主要是基于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分别从对外贸易总量与水平两个角度进行测算。本文综合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选取外贸出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人均外贸出口额、人均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依存度、国际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对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进行综合测度。其中,第1、2两个指标反映外向型经济的总量规模;第3、4两个指标反映外向型经济的人均水平;第5、6两个指标则集中反映本地产品和投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立足纵向的时间维度与横向的发展区域两视角,通过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测度指标,对当前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进行宏观把握,主要选取2004—2013年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分析。
(一)西安外向型经济纵向发展状况
1.外向型经济总量规模
表1中,自2004年以来,除2009年出口总额和2012年进口总额下降外,西安市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整体均呈上升趋势。
2013年西安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7982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2%,这一增长速度,不仅高于同期全市经济增长速度的11.1%,而且远高于同期全国外贸平均增长速度7.6%,但总额却只占到全国外贸份额的0.43%,出口总值分别为847600万美元,位均列全国第27位;仅2013年上半年西安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个,同比增长48.5%;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2%,占全省已完成半年实际外资18.4亿美元的92.4%。
表1 2004—2013年西安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情况(单位:万美元)
2.对外贸易及利用外资增长率
通过计算相应指标的增长率(见表2),可看出西安对外贸易出口及实际利用外资整体走势不稳定,二者增长幅度波动较大,尤其体现在对外贸易出口上。出口额及利用外资增长趋势的不稳定性,除整体外在宏观经济的影响外,主要体现了西安在此期间对外贸易战略及招商引资环境及政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表2 2004—2013年西安对外贸易出口及利用外资增长率
3.外向型经济人均水平
人均出口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反映外向型经济的人均水平,将2004—2013年两指标数据进行统计(见表3),二者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09年出口额主要受金融危机影响),说明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表3 2004—2013年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人均水平
4.出口产品和投资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
由表4可看出,出口依存度和国际资本依存度在2004—2009年波动较大,在2009—2013年比较稳定,但与全国水平比较,西安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如2013年出口依存度为10.50%,远低于全国水平的23.50%,表明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表4 2004—2013年西安产品出口依存度及国际资本依存度
(二)西安外向型经济横向发展状况
本文主要选取2013年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人均出口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出口依存度、国际资本依存度等6个指标数据,将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与陕西省、西部地区及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进行横向综合比较(见表5)。
1.对外贸易出口总额及实际利用外资
通过统计西安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与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在陕西、西部地区及全国所占比重,可得到:在陕西,西安出口总额及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全省82.9%、82.82%,均超过80%,是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但与西部地区及全国相比,二者所占份额较小,尤其与全国相比,出口总额仅占全国对外出口总额的0.38%,表明西安对外贸易在全国及西部地区的地位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整体规模较低,发展相对滞后。
表5 2013年西安与陕西省、西部地区及全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
2.人均出口额及人均实际利用外资
通过与陕西省、西部地区及全国相比,与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相反,西安市人均出口额与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均有较好反映。其中,人均出口额是全省该指标的3.6倍,西部地区的1.5倍,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是全省的3.6倍,西部地区的12.2倍,全国的4.1倍,充分体现西安对西部地区向外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是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也表明西安在人均外向型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出口依存度及国际资本依存度
从出口依存度来看,2013年西安该指标数值均小于陕西省、西部地区及全国,表明外贸出口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从国际资本依存度来看,2013年西安国际资本依存度为3.59%,而全国为23.49%,相差较大,表明西安在招商引资、利用外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综上,利用2004—2013年相关指标统计数据,通过时间维度的纵向对比,西安当前整体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发展区域的横向对比,西安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中人均外向型经济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阻碍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三)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出口规模较小,全面外向型经济格局尚未形成
通过发展区域的横向比较,与全国相比,西安对外贸易出口额较小。据西安海关统计,2013年西安市外贸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分列西部11个省会城市第3位和第2位,进出口增速列第2位,出口和进口增速分列第6位和第2位;所在省份陕西省进出口总值201.30亿美元,列全国第23位,在西部省份中列四川、广西、新疆、云南排第5位。由此可见,西安全面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尚未形成。
2.出口总额高速增长,但经济效益增长缓慢
作为西部中心城市西安来说,由于出口的产品多半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因此受到贸易壁垒的影响较大,2013年西安产品出口额居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合计为52.81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62.3%。但是,出口产品中76%是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争取订单,多半企业采取降价与低价竞争方式。出口的高增长并没有带来经济效益的高增长,没有出现“乘数效应”[2]。
3.外商投资规模不大,外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西安外商投资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外商投资行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的制造业和资本密集的房地产业等产业,对科技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投资较少,因而对地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对西安经济的增长助力作用不明显。从2013年西安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可看出,其实现利用外资304794万美元,仅占东部沿海地区(9687800万美元)的0.31%,外资利用水平落后。这与当前西安投资优惠相关政策、服务及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等不完善的软环境有一定关系。
4.高附加值、高创汇的名牌产品较少,出口产品竞争力弱
西安外贸出口的总趋势较好,但缺乏高附加值、高创汇的名牌产品,影响着出口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主要是由于虽然西安具有加工工业优势,但远离出海口,缺乏开展大规模加工贸易的环境与平台[3]。另外,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步伐缓慢,也是导致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致使西安外向型产业发展缓慢,对外贸易增长缺乏动力,出口产品结构亟待提升。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SWOT分析
利用SWOT矩阵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促进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创新模式,为解决“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下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出针对性对策奠定基础。
(一)SWOT具体分析
1.S(优势)分析
(1)早期国家经济发展规划使西安具备了重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导产业的优势条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带动西安装备制造业在行业内更具知名度,在国际、国内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行业巨头,为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丝绸之路经济带”沿途的部分中亚国家高新科技发展较为落后,而西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数量居全国前列,科技资源丰富,能够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掌握主动权,也可以为沿线国家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提供大量优秀人才,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3)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和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拥有大量的历史人文景观,具有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独特优势[4]。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推动下,特色旅游资源这一优势将带动西安在短时间内享誉全球,间接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2.W(劣势)分析
(1)临海沿边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西安发展外向型经济存在自身劣势,主要体现为地处内陆、交通相对落后的区位劣势。
(2)人民币尚不能完全在国际市场自由流通,并且“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相配套的公路、铁路、航空、网络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建设周期较长,将制约外向型经济向西延伸。
3.O(机遇)分析
(1)“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吸引更多企业在西安投资建厂,扩大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规模与数量。同时,高科技企业增加必将吸引更多高科技人才流入,为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丝绸之路经济带”将西安特色民族产业与不同区域的不同产业联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区域间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内经济体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使西安外向型经济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安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西安将从国家层面上抢占政策先机,打造“丝路新起点”旅游品牌,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旅游产业发展。
4.T(威胁)分析
(1)在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不像上海自贸区那样具有完整配套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其发展还面临着财政投入、企业配合等一系列不确定的潜在风险。
(2)在国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一些国家政局持续动荡成为双方贸易合作的制约因素,同时,部分国家人民根深蒂固的文化与宗教信仰可能会成为影响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直接因素[5]。
(二)SWOT矩阵构建
综合前期研究,通过构建SWOT分析矩阵,提出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具体见表6。
表6 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SWOT矩阵
通过SWOT矩阵及S、W、O、T具体分析,提出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西安发展外向型经济可实行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SO战略。把握机会、发挥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吸引外资与人才,带动民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旅游业发展等机遇。整合各项资源,打造西安“一带一路”核心商业圈,大力发展特色民族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
2.WO战略。把握机会、克服劣势。面临区位限制以及基础设施与投资规模不匹配等劣势,西安应该充分利用发展机遇,采取扭转型战略,设置区域内金融结算中心,并加快向西道路建设,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贸易顺畅。
3.ST战略。发挥优势、抵御威胁。面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在的国内外威胁,可采取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健全外向型经济合作机制的措施。
4.WT战略。抵御威胁、克服劣势。主要实行保守策略,从外部宏观经济政策出发,制定并出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关政策。
三、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
通过SWOT分析,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下,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应遵循“以贸易发展为核心,以外部环境优化为保障”的总思路,通过完善贸易合作相关政策、优化金融投资环境、打造核心经济圈、向西道路建设、科技文化融合等对策助推西安外向型经济取得新突破。
(一)完善“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健全外向型经济合作机制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巨大协同效应,促进各国之间联系更加密切、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各国外向型经济发展实现互惠共赢[6]。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必将在这一历史机遇下有所作为,健全外向型经济合作机制刻不容缓。一方面政府应该适时制定并颁布“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推行多渠道、多方法的金融投资手段,进一步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打造西安外向型经济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政治环境、地理位置、人文宗教等因素的复杂性,西安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际政治风险,“政策先行,贸易跟进”尤为重要。因此,应该寻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政府间的友好合作,在强化安全、经济合作等方面建立长期互信共赢的合作机制。
(二)实现人民币区域内流通,提高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
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良好契机下,可以凭借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争取将辐射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结算中心落户西安,实现人民币区域内自由流通,使得西安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更加顺畅、投资与合作更为便利,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此外,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升值幅度增大,美元汇率市场波动存在一定风险,西安可以借助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体系,减少货币兑换的中间环节,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提高外向型经济贸易投资便利化程度。具体可以借鉴王保庆、李忠民的建议:打造西安国际金融中心应该遵循“省内金融中心——跨省金融联动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新丝路区域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7]。
(三)打造西安“一带一路”核心商业圈,促进外向型经济规模扩大
为扩大外向型经济规模,提高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西安应该抓住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互补性这一优势,努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商业圈,构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核心的经济贸易一体化格局。首先,建设以国际商务港为核心的国际贸易试验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中西部地区外向型企业直接参与国际贸易提供便利,进一步带动西安外向型经济规模的扩大[8];其次,充分发挥西安作为“欧亚经济论坛”永久性会址的优势,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政府、企业、高校甚至个人共同商讨并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贸易合作方式,提高西安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经济发展外向度;最后,招商引资、合理规划,积极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新区、西宝新区、三桥商业区等“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城市的商业圈建设,努力提升西安城市品质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四)加快向西道路建设,保障“一带一路”沿线贸易顺畅
外向型企业“引进来”与“走出去”需要一个贸易畅通、竞争有序、富有活力的物流集散中心,拓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道路互联互通建设,政府应该与沿线国家共同出资建设铁路运输专线、客运列车等基础设施,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经济贸易往来[9];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空港新城优势,加快西安至中亚、欧洲等国家的国际空运航线建设,将西安打造成国际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为外向型企业提供贸易专项通道;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交流通道建设必不可少。中国政府可以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同出资建设跨国电子商务平台,实时分享各国关于经济贸易、科技创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基本信息,保证各国企业对合作方的投资政策、发展规划、法律条文等深入了解,便于贸易顺畅进行。
(五)促进丝路文化与科技融合,巩固特色民族产业地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悠久的历史文化应该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相融合,以文化传承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将西安特色民族产业推向国际市场,提高外向型企业知名度和竞争优势。一方面定期组织考察团,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地区、城市进行文化风俗考察与学习,并邀请其他国家企业、学者等来华访问,促进彼此间友好往来,推广各国民族特色和文化;另一方面以国家政策为后盾,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科研基地,鼓励西安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国高校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换生留学机制,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总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明确当前外向型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准确定位,把握难得机遇,遵循“以贸易发展为核心,以外部环境优化为保障”的总思路,通过完善“一带一路”相关政策,实现人民币区域内流通,打造西安“一带一路”核心商业圈,加快向西道路建设,促进丝路文化与科技融合等对策助推西安外向型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
[1]姚超英.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推动陕西外向型经济突破发展[N].陕西日报.2014-01-08(8).
[2]郭家鹏.陕西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39-42.
[3]张洁.陕西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及对策[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2):37-42.
[4]吴绒.丝绸之路经济带陕西段文化资源深度开发研究[J].丝绸之路,2014(18):5-7.
[5]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10.
[6]霍建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向西开放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4(1):7-10.
[7]王保庆,李忠民.金融中心形成机理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7):68-72.
[8]马莉莉,王瑞,张亚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与合作机制研究[J].人文杂志,2014(5):38-44.
[9]程云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4(6):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