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 科学选择课题
2015-10-22张文忠
张文忠
【关键词】课题研究 课题选择
教学实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12-01
强校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兴科研,然而,在目前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却存在“假、大、空”的问题。“假”,表现为照本抄袭别人的课题,脱离教学实际;“大”,表现为选择的课题研究范围过大,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空”,表现为所选课题偏离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缺乏现实意义。学校课题研究之所以存在“假、大、空”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没有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或学科特点来选择课题、开展研究。下面笔者结合本校开展课题研究的实例,谈谈学校应如何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选择课题,扎实地开展课题研究。
一、重点关注薄弱学科
“重症须用重药”,学校几个学科中,哪些学科教学力量较薄弱,教学质量较差,影响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在人力和物力上就应优先考虑支持该学科开展课题研究,平时要加强对该学科课题的管理与支持,让该学科课题的负责人、参与者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与帮助,从而结合教学情况开展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教学能力。
例如,我校英语科教学质量一直以来比较差,为此学校鼓励英语教师们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英语科的课题研究,在学校的支持下,林旭芬老师的课题《农村中学生英语音标教学法研究》、周桂清老师的课题《农村中学生英语交际实验》先后获得立项。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整个英语学科组的教师一起探寻教学改革道路,一起提高教学质量。
二、引导教师科学选择课题
(一)引导教师选择与任教科目相一致的课题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思想品德等。每一名教师一般情况下担任一门学科教学。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比较清楚,对该学科的知识比较熟悉。让教师选择与自己任教科目相一致的课题,教师容易轻车熟路,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一些教师为了评职称,脱离自己所教学科,去研究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课题。如有的教师是任教思想品德学科的,却去研究化学科的课题。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很浪费个人时间与精力,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帮助不大。在自己所教学科还没研究好的情况下去研究其他学科,这很难获得很好的研究成果。所以,学校要引导教师选择与自己任教的学科相关联的课题,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充分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教学化”的理念。
(二)引导教师选择感兴趣的课题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兴趣点,有了兴趣点,就有了研究的动力。课题研究若能反映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研究起来则会事半功倍。例如,我校语文教师欧世晓对高效课堂感兴趣,撰写了课题论文《农村初中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策略》。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她虽然遇到了很多困惑,但因为感兴趣,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课题研究。
(三)引导教师选择小而精的课题
初中各学科特点不同,教学要求也不同。比如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等。在课题研究中,语文教师就可以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研究,但是,是不是4个方面的能力都要同时进行研究呢?笔者认为,学校可以引导教师只选择其中一个能力的培养来研究,做到小而精,“小题大做”,以点带面,以其中一个能力的突破带动其他能力的提高。我们来看下面几个课题:“初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研究”→“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初中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最后一个课题研究范围缩小了,研究的内容变得具体了。教师精力有限,只有选择类似这样的“小”课题,一个一个去攻克、完成,才能一步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四)引导教师选择有价值的课题
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多如牛毛,但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什么样的问题可以作为研究的课题呢?笔者认为要具备三个特点:首先,有科研价值。教学问题与课题研究紧密相连,课题研究以教学问题为载体。那些有助于揭示教学规律,有助于深化教学认识,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挖掘的科研课题。如课题“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策略”等。其次,具备实用性。那些对教育教学起指导作用的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最后,具备创新性。那些立意新颖、对教学起到积极作用的课题,是我们应重点关注的的课题。“问题”是构成研究活动的核心因素,学校要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细心观察、挖掘有研究价值、实用、新颖的课题,并对教师所选的课题进行评估,以提升教师的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指导,需要创新意识,更需要脚踏实地。通往成果的路上充满荆棘,但是,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毅力、积极奋进的心态,就会开拓出一条光明大道。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