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员干部心中要存“四有”

2015-10-21周良书陈元元

前线 2015年6期
关键词:四有焦裕禄同志

周良书 陈元元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是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好干部”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四有”是干部“政治”标准的最新体现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早在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对此,陈云同志进行了具体阐释。他提出用干部的标准有两个:政治和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但以政治为主。在1940年《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中,他又将其中的政治标准具体化为四项内容:一是忠于无产阶级事业,忠于党;二是与群众有密切联系;三是能独立地决定工作方向并负起责任;四是守纪律。对德才两者的关系,陈云同志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反对只顾才不顾德,也反对只顾德不顾才。以上“四点”实际上已经涵盖了干部“四有”的基本观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干部“又红又专”的问题。他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一定要反对不问政治的倾向,但是专搞政治,不懂技术,不懂业务也不行。我们同志无论搞工业的,搞农业的,搞商业的,搞文教的,都要学一点技术业务。我们的各行各业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上述标准被“四个第一”,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所取代。于是在干部工作中形成了“空头政治”至上的准则。对此,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予以批评和纠正。1980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提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在讨论红与专的关系中,他认为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解决不好专的问题,就会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影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这被写入了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又明确提出了逐步实现各级干部“四化”的要求。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提出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在“四化”的方针中,“革命化”是前提和基础。它是对干部队伍政治素质的要求,主要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不以权谋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强,作风正派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在干部标准问题上也有精彩论述。他指出:“选拔干部总的原则,还是德才兼备。对于党的干部来说,主要看两条:第一条是政治上的要求,就是要听党的话,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有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他反复强调党的干部“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江泽民同志还把“讲政治”作为干部之“德”的重要标准。他指出:“干部必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保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高度统一”、“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从事政治工作,还是从事经济工作或别的工作,都要做到红专结合,都要讲政治,都要向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管理工作。”这是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具备的基本的政治业务素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续贯彻德才兼备原则的同时,突出强调把德放在首要位置,要求坚决克服重才轻德的倾向。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核心就是党性,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他认为“德”涵盖了个人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并强调思想道德品质的状况。“才”则更多的是指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衡量党员干部要以德为先,让他们经过三个方面考验:一是能不能经受住重大政治斗争风浪,二是能不能经受住名、利、权、色,三是能不能做到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位置上。这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早在2011 年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就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党的十八大以后,他又明确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才在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把“四有”作为“好干部”评判的新标准。这既坚持了党对干部之“德”、“红”和“革命化”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有”干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当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迫切需要一批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好干部。党员干部有了这“四有”,才能自觉抵御社会各种诱惑对权力的侵蚀,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

第一,心中有党,牢筑忠党之魂。党员干部作为先锋模范,要时刻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做到“心中有党”。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员干部应牢记发轫之始,才能在为官之途上踏实前行。纵观诸多落马贪官,迷失是他们共同的特点:在权力、金钱、情欲的森林中晕头转向,不知所往。这是理想信念的不坚定,是精神上的“缺钙”。因此,一定要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第一位,深入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学习教育,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三个自信”,推动“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在各级组织中凝聚、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落实。

第二,心中有民,深怀为民之心。党员干部应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将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只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摆正定位、放低身段、放下“官架子”,才能回归到官员“人民公仆”的根本属性上来。反观部分官员,以“父母官”自居,自认为“高民一等”,在为官理念上早已谬之千里。有些干部习惯坐在会议室、办公室作决策,不听取群众意见,自以为比群众懂得多。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因此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更谈不上解民之忧、为民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怨言最多。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强化宗旨意识,心系群众、为民造福,谋划好本地方的发展、本单位的工作;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墙”,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真心为群众的衣食住行操劳,特别要帮助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引领社会思潮,传递社会正能量,找准“官为民仆”的正确定位,真正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当先锋、打头阵。

第三,心中有责,扛起担当之责。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谨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头顶的“乌纱帽”不是腐败贪污的工具,更不是升官发财的法宝。应该明白“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把自己担任的工作看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牢记心中的责任,才能始终做到“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责任意识是前进的动力。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心中的责任,挑起肩头的担子,重视民生并付诸行动,才能有效避免“平平稳稳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吃吃喝喝混日子”的为官不作为现象。因此,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真正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要找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进方向,理清推动发展、破解难题的思路举措。要律己从严、工作从实、为政从清,敢涉万重险、勇挑千斤担,培树担当的底气,真正做到为官当为、为官有为。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锤炼道德品行,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第四,心中有戒,严守纪律规矩。只有心中有戒,才能严守权力边界。部分官员乱作为、胡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从根本上说既是侥幸心理作怪,更是对权力边界的漠视。因此,一定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办事,忠于职守,秉公慎权,确保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增强法治思维,带头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护法,真正做到在法律和纪律范围内行使职权。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在各种诱惑面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干得好事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如果党员干部人人“心中有戒”,依法办事,就自然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链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指出,要特别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要组织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自己,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質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人民日报》(2014年3月19日一版)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郑 建

猜你喜欢

四有焦裕禄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焦裕禄
向雷锋同志学习
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学习焦裕禄 争做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