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也应追求“高富美”
2015-10-21冯燕珊
冯燕珊
[摘 要]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课改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我们欣然地看到课改带来的可喜的变化,但也发现“热闹”的课堂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走过场的倾向。体育课堂要扎实有效,就必须站在着眼未来发展、优化教学策略、追求美育奇效的高度,用心和智慧“经营”课堂,也就是追求另外一种状态的“高富美”,促成“生长、丰实、灵动”的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育课堂 未来发展 教学策略 美育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67
《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充满智慧和挑战的课改给体育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现在的体育课堂中,我们欣然地看到:教师的教学观念、扮演角色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质和以前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师生关系、教学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学生的体质逐渐有所提高。但是,体育课堂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 “热闹”的课堂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走过场的倾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与课改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课堂教学似乎还停留在“雾里看花”“涛声依旧”的层面。问题具体体现在“四多四少”,即计划多、落实少;形式多、实效少;自主多、引导少;预设多、生成少。
针对这些不足,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摸索,认为体育课堂要扎实有效,就必须站在着眼未来发展、优化教学策略、追求美育奇效的高度,用心和智慧“经营”课堂,促成“生长、丰实、灵动”的课堂。另外,我们还应利用时下网络、媒体、论坛、微博中频频出现的“高富帅”“白富美”等流行词,来追求体育课堂中的另外一种状态——“高富美”,使体育课堂呈现勃勃生机。
一、择“高”而立,着眼未来发展
小学体育课程不仅担负着教育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使命,也担负着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重任,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体质的强弱。在现实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的学生走出校门后,竟然和体育“再见”了,平时也不进行体育锻炼,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体育素养和专业水平有关,也与教师在体育课堂忽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能力和锻炼习惯有关。那么,如何做到让学生亲近体育、亲近体育教师呢?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用高尚的情操、渊博的知识、健美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热爱体育,还要努力把课程目标、培养目标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使其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和习惯。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择“高”而立,纵观全局。只有拥有了站位高、水平高、人气高的气势和能力,才能从“师者”到“名师”。
首先,体育教师要明白历史赋予的使命,力争拥有深刻的教育思想、优秀的道德品质、渊博的学科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感人的人格魅力,保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常心,坚守不断进取的执著精神,用爱和智慧让自己的课堂能听到“生命的拔节声”。只有拥有了这些优秀品质和素养,教师才能登高处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其次,体育教师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与能力结构,做到“术业有专攻”。通过阅读、交流、观摩、培训、科研等各种途径,不断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寻求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反思转化为自己的内在气质。教师还要了解体育学科的最新动态、最新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自如驾驭课堂,运筹帷幄。
最后,体育教师要做一个受学生的爱戴、尊敬的教师,就必须无条件地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对后进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要有“雪中送炭”和“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师爱激荡,贵在自然真诚,重在细节;贵在真切持久,重在深处。体育教师还要有一颗赏识、宽容的心,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努力做一名站得高、望得远的可亲可敬的教师。
二、与“富”同行,优化教学策略
新课改以来,课堂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课堂教学形式化的现象,如被贴上课堂氛围活泼热闹、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标签的课堂,教学过程纯粹是为了吸引眼球,追求的是外表的形式,让人误以为这样的做法就是以人为本,深化课程改革。这种形式化的课堂教学总是预设多、生成少;自主多、引导少。形式化的课堂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空泛,落实力度不强;二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吸引力不足;二是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引导不当。在形式化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只是单纯地“灌输”知识,教学方法则为“一刀切”,没有考虑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行为和效果。在体育课程中,合理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 “教”与“学”之间才能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为此,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与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的教材应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突出“新、趣、活”的原则,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和新鲜感,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量化指标和教材的难易程度的选择上,应符合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每节课的教学安排要注意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尽量做到难易搭配、新旧搭配、上下肢搭配合理,运动负荷大小适宜,枯燥教材和趣味游戏合理穿插。例如,笔者在进行“投掷”动作的教学中,就会设计一个用下肢力量来完成的游戏;在教学“跳”这一动作时,会搭配一个发展学生协调性的游戏来辅助教学,使学生得以全面锻炼。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生、教师和教学环境的差异而定。体育教师要针对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在“最近发展区”里“跳一跳,够得着”,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笔者就采用“高人、矮人、超人”的三个步骤并编成口诀来完成整个动作教学,学生觉得记忆简单,学起来生动有趣。又如,“耐久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且学生对此有畏难情结,教师只有在教学手段上动脑筋才能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红军长征、野营拉练、动物运动会、抗洪救灾、自助旅行、图形跑、校园找宝藏等,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感和麻木心理,使学生的注意力停留在到情境和趣味中,让旧的教学内容焕发出新时代的气息,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向“美”发展,追求美育奇效
有人认为“体育课堂主要是塑造优美的体形和强健的体魄”,这是片面的看法。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提出:“体育的功效在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其中,“调感情”揭示了体育中蕴涵着美的元素。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内容,如课堂的结构美、队形美、姿态美、动作美、场地器材美、教师讲解示范美等,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体育课堂有目的地运用各种练习手段和方法塑造学生完美的身体,使学生在和谐的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表现出动感的、力量的、健康的美。体育教师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用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品质,有意识地发展学生感受美、观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另外,准确而优美的教学语言,不仅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而且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教育和享受。比如,教师讲解时言简意赅、条理清楚、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等,声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这也是美的感受与境界。教师应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魅力,给学生做示范,增强学生对动作初步印象的美感,这是最直观、最生动的教学方式,它能使学生逼真地、直接地感知动作的全貌和各个动作之间的连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然后学生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课堂上,学生精神焕发的面貌、整齐一致的队形、准备活动的热身操、准确而优美的练习姿势、合作的成功、游戏的胜利与欢呼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设计多种新颖、美观的场地图形,清晰的线条和合理美观的器材布置格局会给学生带来美好的印象和愉快的情绪。“美无处不在”,体育课堂追求美的享受、美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教师从实际出发,寓美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就能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实现以美育人的奇特效果。
总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追求“高富美”。体育教师应努力探索多样的、有效的教学手段,监督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