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探析

2015-10-21荆杰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荆杰

摘要: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系统应用于党的全部实践与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观,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篇章。

关键词:毛泽东;“以人为本”

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观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学习和研究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对于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托起“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澤东“以人为本”理念的渊源

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和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一)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源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们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应用于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与实践活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一步深刻论述了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历史作用,总结性地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世界历史的原理。

(二)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作为历代统治阶级的治国之道,从先秦时期至清朝末年,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阶级统治,都把“民本”思想作为最根本的治国之本。毛泽东,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中逐步成长起来,古代传统民本思想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不断取其精华、不断升华,实现了中国传统重民思想到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思想飞跃。

(三)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进程

毛泽东指出:“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1919年5月4日,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毛泽东认识到,广大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才是拯救中华、复兴民族的主力军。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地区,开启了一切依靠群众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几十年的抗战历程,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的主要内容

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本观”系统应用于党的全部实践与活动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观。

(一)毛泽东形象论述了党和群众的关系

毛泽东一生的革命生涯中,在与人民群众的接触中,他时时刻刻虚心学习、不断吸取营养。“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2]毛泽东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但是它永远只是群众的一小部分,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毛泽东十分强调人民群众的作用

毛泽东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3]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尽管在征途上还有很多艰难险阻,只要有了广大群众作为最强大的后盾,世界上就没有什么艰难困苦不能克服,正是这种人民创造历史,人民决定中国命运的思想支撑着毛泽东克服艰难困苦,出生入死、百折不挠。

(三)毛泽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毛泽东熟读经史,深知“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作为衡量中国共产党人一切行为的最高准则,看作是中国共产党排除一切艰难险阻的最大法宝和根本保证。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党注重关心群众生活、密切联系群众,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组织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三、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贡献

新时期新时代,我们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以人为本”理念,不断丰富和完善“以人为本”的理论内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篇章。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理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党中央把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全党工作的核心要义。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不仅解决了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水平,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二)江泽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念

面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江泽民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三个代表”理念,正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根本任务进行深层思考后得出的结论。“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胡锦涛“群众利益无小事”理念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继承弘扬马列毛邓伟大理论,把“以人为本”理念进一步发扬光大。“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一句朴实的语言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本质及其核心价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只有顺民意、谋民心、得民心,真诚地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四)习近平“以人为本、铸就中国梦”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夙夜在公、执政为民,将“以人为本”理念与“中国梦”紧密结合,提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不仅是国家的富强,更是人民的幸福,“中国梦”的实现要以人民的幸福为核心,只要人民群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富强,托起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

“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只有坚持“以民为本”理念,紧密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才可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三),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31页。

[2]《毛泽东选集》(四),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61页。

[3]《毛泽东选集》(三),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90页。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