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慕课”的建设与发展
2015-10-21陈晓茹
陈晓茹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慕课”逐渐发展起来,本文主要探讨了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和“慕课”对高校的影响,为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高校“慕课”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联通主义;慕课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今数字时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较好地适应了学习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联通主义和“慕课”在当今网络时代更加强调了知识的广泛性、及时性和情境性。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慕课”的兴起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内涵
联通主义,由加拿大学者西蒙斯提出,他认为联通主义是一种经由混沌、网络、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探索的原理的整体,指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活动,学习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联通主义学习是一种适应当前现代化的学习模式,能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有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创新学习,体验不同的学习感受。
王佑镁、祝智庭指出联通主义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当新的学习工具被使用时,人们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联通主义的起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了一个网络,这种网络被编入各种组织与机构,反过来各组织与机构的知识又被回馈给个人网络,提供个人的继续学习。
联通主义还认为,社会化是学习的给养,空间要具备丰富的社会交互以刺激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联通优质资源;重视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联通,方便成员间开展交流协作、答疑解惑、分享资源等活动,并在活动中迸发新的知识和管道,在丰富外在知识网络的同时,促进内部知识网络的扩展。这就对学习者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对大量新的学习信息时,要具备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新性以及较高的辨别能力、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和想象能力等。
二、“慕课”的兴起及其对高校的影响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形式,中文翻译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近年来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大规模、自组织和社会性等特点。道森认为:“慕课”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络上的课程,只有在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对高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会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公平的教育,促进教师教育理念与方法的转变,还会促进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的改进。
1.对学习者的影响
学习者通过对“慕课”的自由选择,可以获取著名大学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而且“慕课”的学习,没有时间地点的约束,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上交流和学习,获取大量丰富的知识;学习形式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提高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教师的影响
“慕课”的兴起对高校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促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有利于改进高校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适应网络教学的新潮流。
3.对学校的影响
“慕课”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有利的环境与条件,推动“慕课”平台的建设。
三、高校如何进行“慕课”的建设
斯蒂芬认为联通主义与实践的结合就是“慕课”,指出理论上课程最主要的元素应包含:①课程的参与者,包括学习者、教师等;②资源,包括从网络发现的,也包含参与者创建的;③将参与者与资源相互链接起来的机制。“慕课”是教育实践的创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慕课”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分享性等特点,为此高校应该积极响应时代的号召,采取适当的措施推进“慕课”的建设。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高校在教学中要创造更多的机会,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促使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进行“慕课”学习,联通优质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2.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高校应加强教师在教育技术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促使教师及时有效吸收最前沿的教育技术,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将“慕课”融于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慕课”共享平台
虽然“慕课”还不能完全取代傳统教学模式,但对教学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补充。高校应敢于接受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慕课”建设方面的投入,结合高校自身优势,选择一些特色课程进行开发,建设最具特色的“慕课”共享平台。
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发展的大背景下,“慕课”的到来对高校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希望我国高等教育工作者能够把握时机,迎接挑战,共同推动我国高校的建设和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加]G·西蒙斯著.网络时代的知识和学习——走向连通[M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王佑镁、祝智庭.从联结主义到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新取向[J].中国电化教育,2006,(3)
[3]毕家娟、杨现民.联通主义视角下的个人学习空间构建教[J].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2014,(8)
[4]李青、王涛. 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3)
[5]胡艺龄、顾小清.从联通主义到MOOCs:联结知识,共享资源——访国际知名教育学者斯蒂芬·唐斯[J].开放教育研究,2013,(6)
[6]李玲静、王珺.“联通学习观”的社会学解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8,(2)
[7]张志宏.微探基于联通主义的幕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
[8]刘向红.慕课对高校教学的影响与启示[J].考试周刊,2014,(51)
[9]何迪、崔鹏、张辅轩.联通主义视角下MOOC的发展对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商,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