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最好的老师

2015-10-21张倩

速读·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李镇西一堂课木板

张倩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曾经有这样一句广告语,一直记忆犹新。

“做最好的自己!”我多次对学生这样说。

“做最好的教师!”现在,我对自己这样说。

几个说法矛盾吗?我认为不矛盾。

“最好”是相对的,因为这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好”其实就是“更好”;但是,理直气壮地提出“做最好的自己”,则表明了一种更高的人生和事业的标杆,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

这是李镇西老师写在《做最好的老师》里的序言,刚开头里辩证法式的论证引导,让作为教师的我,感到内心激荡,也感到一份担当的荣耀,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呢?

教师的基本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成为一位优秀教师的初级阶段中,怎样才能做好基本的本职工作呢,首先要考虑的也就是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课。

首先我们必须备课堂。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一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做的最基本便是备课堂内容(教学内容)。试想,一堂教师本身就不理解的课程内容,如何能清晰有序的启发学生呢?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自己要分清教学重难点,缕清授课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然的滑翔到本节课的知识高峰。

除了備课程知识,备学生也是我们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我们的授课对象,才能帮助我们保证更高效的课堂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能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能调整不同的授课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能指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建议。

那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一直以来也要操心的便是备工具。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凡是要做的事,定有它的必要性。备工具便是在备课程、备学生的基础上上进行的,我们只有清楚掌握了这两大点情况,才能准备充足而不浪费的工具量,帮助我们呈现一堂完美的课。

那么,在课堂上授课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分清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不能单一割裂的把一方归结为一边,形成了对立面。因为教学活动不是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简单叠加,他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教和学使这个整体的两个方面,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依赖于师生的互动,依赖于师生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发挥。一堂课下来,我们会发现,这不是单方面教师教授,学生学取的过程,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的来说教师所要履行的最基本义务便是备课、备学生、备工具、授课。那么,怎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将这些最基本的事务性工作上升一个阶段,是我们在教师之路前进的工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找到让自己上升的阶梯,让课堂优化的办法。

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由一个教书匠向一位师者升华的阶段,这也是我在读了李镇西老师的书之后最大的感慨,我们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的机器,我们诠释的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的精神,或许,在这个时代,这么说,会有人觉得浮夸,但肩负着这一份责任的时候,真的会由衷的自豪有这么一个称号。

教师,做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需要做一个善良负责的人。为什么单独说到这一点呢?因为李镇西老师关于转化“后进生”的教育理念引发了我很深的思考。决定一只桶能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矮的那块,那决定一个老师授课成效的不一定就是“最高的木板”,也许那块“最低的木板”,恰恰反映了一些问题。但是人们的眼里往往也只有最高的“那块木板”,课堂上容易被忽视的往往就是那些“后进生”,这也是我在课堂上所担忧的问题。

我的素描课堂上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徐佳依,一个性格很活泼的小女孩,但是之前学几何体的时候画的特别不好,我觉得孩子很大大咧咧,所以有什么问题不会太过保留,基本直接告诉她了,孩子在课堂上依然很活泼,但其实这时候已经出现问题了(后来和她妈妈交流时得知的),她也会因为觉得自己画的不好,感到自卑,感到和课堂有距离,因为没有成就感,所以对画画的兴趣逐渐剥落。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我调整了和她交流的方式,逐渐以表扬为主,增进她的自信心、成就感,慢慢的,她画的越来越好。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自尊心的,她愿意努力愿意进步,只要我们教师合理真诚的引导。

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然而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也当时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反思自己对待学生的方式,以前一直认为对待中学生应当一视同仁,后来发现:其实,不然。

我一直认为我对学生是公平的,然而公平是要站在平等的基础上才可以,比如说你拿着白种人和黑种人比赛谁的肤色白,那么哪怕你制定的比赛规则再公平,也不能比出一个公道的结果来。

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这样才对得起每个心怀期望的家长。可是经过快一年的观察,我发现对待学生还要:因材施教。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同一种态度对待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班里有个男生叫王曙辉,经常调皮捣蛋情况百出。我一直认为我不能不理他不管他,我应该像要求别的学生一样严格的要求他,没想到他非但不听,不画,反而越加顽皮。后来我发现再这样下去恐怕会耽误了他。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的想象力很丰富,我就试着鼓励他,对他要求的稍微松一些,他只要用心画一下画,我就开始找他的优点,然后放大,在班级里表扬。经过几次之后,这个男孩上课居然开始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而且主动拿着自己的画让我看。我想,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都有自己的世界,而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发现并且发展他们的美。

好的教师,是孩子的三月春风、冬夜暖阳。

好的教师,既给孩子谆谆教导,又让孩子贴心倾诉。

要想做一位优秀的教师,还需要时间的沉淀,耐心的累积,与时俱进的学习,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而我,愿意为之奋斗。

猜你喜欢

李镇西一堂课木板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木板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李镇西:个人尊严高于“班级荣誉”
溜走的一堂课
READINGS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