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成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措施和对策
2015-10-21蒋旭昆
蒋旭昆
摘要:近年来,文成县家庭养殖业和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已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 但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也日渐凸现,加之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养殖场很少配有环保处理设施,多数养殖户直接将粪便排到场外,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污染已接近工业污染,逐渐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因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原因;治理措施和对策
一、文成县养殖基本情况
1、养殖现状
文成县所处区域是浙江省南部重要的生态保育区,而现状已具有规模较大的养殖业,对水体污染比较严重。根据2009年8月统计,文成县现有5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475户,共计15639头母猪,1-4头的养殖户255户共391头。畜禽养殖的数量是一个动态值,受仔猪市场价格波动而变化,根据全县多年来的统计结果来看,母猪养殖数量在13000至23000头之间波动。
2、当前形势
经过对整个文成县养殖户的调查摸底发现,大部分生猪养殖户以小规模分散圈养、散养为主,甚至有猪住楼房,人住茅草房的现象。而且多数养殖户没有污染物处理设施,有也是只有简易的小规模沼气池而已。在5头以上的475家养殖户中,具备健全的污染处理设施的屈指可数,而真正做到污染物零排放的是一家都没有。相反,直排现象到是随处可见,大量的含氮、含磷物质进入河流,最终集中在水库中,导致珊溪水库的水质严重恶化。总而言之,文成县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必须速度治理,加大力度治理。
二、文成縣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原因
(一)畜禽养殖的污染状况:
畜禽养殖业在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环境还存在着一定的危害。据调查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粪便污染
畜禽养殖场(户)未能对粪便、污水、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污水直排江河、湖泊,使水体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升高,有机物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使水变黑、变臭,水体富营养化。 从调查情况看,文成县以养猪场(户)对环境的影响最大,家禽批量圈养其次。根据数据统计,猪场存栏的每头生猪,年均产干粪为390公斤,污水4000公斤,以200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全县存栏生猪21000头,年产干粪8190吨,污水84000吨。由于畜禽养殖户受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90%以上的畜禽养殖户没有综合利用污水治理设施,畜禽废弃物污水任意排放现象极为普遍。
2、水体污染
以黄坦镇为例,根据水质监测结果判断,黄坦坑主要超标污染物为COD、氨氮、总氮、总磷,这四项指标都处于劣五类水平,此外,高锰酸盐指数也有一定超标,达到三类水质标准。这些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养殖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废水排放。污染源普查情况表明:黄坦镇每年受纳养殖业排放的COD1142.53吨、氨氮99.58吨、总磷72.35吨;每年受纳居民生活排放的COD 209.65吨、氨氮11.35吨、总磷5.72吨;每年受纳农业生产排放的COD214.18吨、氨氮16.31吨、总磷0.83吨。因此,黄坦坑每年累计共受纳COD 1568.96吨、氨氮127.57吨、总磷78.95吨。而黄坦坑环境容量则只能受纳COD341.13吨、氨氮18.74吨、总磷8.01吨。由此可见,黄坦坑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3、大气污染
畜禽排泄物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病原微生物等融入大气后,随大气扩散,这些物质的排放量超过大气环境的承受力(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算,一个年出栏1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14.8千克氨气(NH3),1.35千克硫化氢(H2S),2.4千克粉尘和1.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公里。
4、重金属等有害物污染
主要是饲料中乱用滥用抗生素、违禁药物、重金属、促生长剂等,部分残留物质随粪便一起排入土壤、溪坑中,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造成文成县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
1、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缺少规划
农民在缺乏政策导向和技术引导的情况下,选择在住宅附近和村庄子旁边发展畜禽饲养地,导致农村生态环境较脆弱,另外污染容量较小的地区和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域也发展畜禽饲养场,给水源地和周边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2、部分养殖场主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畜禽养殖场主缺少环保意识,只注重养殖效益,不重视环境保护, 直排、漏排、偷排现象普遍,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受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有的直接用水冲洗猪舍将粪便排到场外,致使粪便污水通过排水沟直接流入附近河道,使水体受到污染。
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措施与对策
(一)采取有效措施,实行综合治理
1、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对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实行关、停、并、转、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未关闭、停业、转产或搬迁的,镇政府予以强制拆除,栏舍补助减半,且不能享受土地补助、拆迁奖励政策。
2、抓好政策机遇,扎实推进沼气建设。限养区内必须推进沼气池建设,采用沼气池+果(菜)园模式。按照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和综合利用原则,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沼气池、沼液储存池、果园(菜园)方式,达到污染物“零排放”。
(二)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控制对策
1、合理规划,统筹安排畜禽养殖用地。在建设养殖场前,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规划,远离河流和居民区。畜禽养殖产业区域布局也要按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进行统一规划,把养殖场与农田、果园地、湿地、氧化塘等一并规划。
2、应用畜禽养殖清洁养殖技术。应用科学的房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氮、磷浓度。并且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绿化,保持畜禽养殖场所环境整洁,实现清洁养殖。
(三)、源头治理:加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1、源头控制,流域治理。在水源地上游改化肥农业为有机农业。有机肥是风险最小的,成本最低的“缓施肥”,对土地有很好的呵护作用,而且有机种植的产品价格远高于无机种植。合理施肥是增加农业产量的必要措施,但过量施用肥,不仅会增加农业成本,而且还会造成营养物质流失,导致下游水库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危害,因而,在水库上游地区,通过调整农业结构,限制氮磷等肥料的使用量,是防治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重要途径之一。
2、上游养殖场采用关、停、并、转、搬的方法,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养殖废水必须到达排放标准才能入河,并且要加大处罚力度,不能让养殖户再带着侥幸心理继续下去了。现在的情况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大部分养殖户根本不把污染当回事,针对此现象必须要采取严管重罚的方式。
(四)突破新的养殖业发展思路
1、建立畜禽养殖小区,实行生态养殖。各地实施表明,养殖小区的建设对改善农村环境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养殖小区的建设,可以吸引中、小规模户进场饲养,实现养殖场与村庄分离,改善农村环境。
2、研究和推广养殖场污染防治综合配套技术。(1)污水池+人工湿地模式。通过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污水处理池生化处理、人工湿地后达标排放。(2)采用集中处理+循环利用模式。回收猪粪用来制作有机肥,从而代替化肥种植,实现循环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采用“预处理、生化、物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江希流等.我国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状况、存在问题与防治建议[J].环境整治,2007。
2、魏天宇.加快推进农村畜禽饲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30(1)。
3. 陈岩锋,谢喜平.我国畜禽生态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家畜生态学报,2008,29(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