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践谈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015-10-21蔡佩如
蔡佩如
【摘要】在建设高速公路路面工程时,良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能有效地保证路面的质量,使路面承载力及使用寿命达到规定要求。本文笔者参与了众多道路工程的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现总结经验,通过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西段大修工程的实例,对做好水泥路面滑模摊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滑模摊铺;路面
前言: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西段K216+010~K221+280,该段路基为软基,在大修过程中,为确保路面的整体稳定性,该路段采取30cm水泥混凝土罩面。为确保路面的平整度,提高行车舒适性,采用滑模摊铺技术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
滑模摊铺技术具有摊铺速度快、路面平整度好等优点。摊铺路面质量的优劣,与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有极大关系。和人工进行摊铺混凝土相比,滑模摊铺的最大区别在于:
(1)要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因为需要运输距离较远,时间较长,决定了混凝土的出机坍落度、和运至摊铺地点要进行适度控制,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损失。
(2)混凝土要保持一定的易密性,以便能在摊铺机的液化仓内进行
振实液化,保证摊铺后的混凝土路面不会出现蜂窝麻面。
(3)摊铺所需要混凝土必须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保证经模板滑过的已成型的混凝土不会出现塌边、流淌。
通过上面几点叙述,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工作的成败,决定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质量。
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西段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
1、设计依据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TJ52-2006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大修工程施工图设计
2、设计要求
2.1混凝土设计抗折强度5.0Mpa;
2.2混凝土设计坍落度30-50㎜。
3、原材料
3.1 水泥
水泥路面的受力特點为轴载,因此本项目选用广东省蕉岭塔牌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它具有耐磨性强、收缩较小、抗折、抗压强度高等特点。试验结果如下:
项目 要求 试验结果
比表面积 不大于300 180
初凝时间 不小于45分 65
终凝时间 不大于10小时 7
安定性 雷士夹沸煮合格 合 格
抗折抗压强度 龄期 项目 国标(Mpa) 试验结果(Mpa)
3天 抗折 ≥3.5 4.1
抗压 ≥17.0 23.2
28天 抗折 ≥6.5 7.5
抗压 ≥42.5 55.3
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水泥温度过高问题。在进行路面施工时,水泥的使用量非常大,通常一天使用500-600t或以上,许多水泥一运到工地就马上投入使用,这当中有相当部分水泥尤其是散装水泥,到达工地时,温度都很高,有些达有60℃以上,如不进行处理就进行使用,容易引发水泥混凝土产生变异、面板开裂等现象。应采取对热水泥进行降温措施,让混凝土的出机温度降低,例如可通过井水,对砂、石料等进行淋浇冷却等。此外,还可以采用减水和保塑效果好的外加剂。
3.2外加剂
用于滑模摊铺工程中的外加剂,必须具有减水、保塑、低引气等性能,如在夏季及高温季节进行施工时,还要具备缓凝功效。
本项目选用江苏超力缓凝减水剂CNF-3.检测结果如下:
检测项目 内控值 检测结果 单项判断
外观 黄褐色 黄褐色 合格
密度(g/cm3) 1.2+0.03 1.195 合格
PH值 7~10 7.98 合格
Na2SO4 ≤13 8.62 合格
减水率 ≥18 21.5 合格
检验依据GB/T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3.3 细骨料
水泥混凝土细骨料采用河砂,细度模数在2.3 - 3.0 之间,所有指标应符合施工规定。本道路工程所采用的河砂,施工初期发现砂的细度模数有一定波动,数值范围在1.9 至 3.7 之间,并含泥量较高,后对料源进行严格控制,确保细度模数控制在2.4 至 2.7 之内,同时还要进行水洗过筛,保证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符合施工要求,级配优良,为路面摊铺质量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4 粗骨料
水泥混凝土粗骨料采用海丰金钱铺石场的碎石。集料分为三档:16~31.5mm、9.5~16mm、4.75~9.5mm。检测结果如下
项目 16~31.5mm 9.5~16mm 4.75~9.5mm 技术要求
压碎值 11.2% <15%
针片状 6.5% 3.1% 3.2% <15%
含泥量 0.3% 0.5% 0.6% <1%
掺配比例 70% 20% 10%
4、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分析
4.1确定抗弯拉强度:
公式得:Fc=Fr/(1-1.04Cv)+ts=5.65
其中Fr=5.0MPa,Cv=0.10,s=0.05,t=1.36
4.2计算水灰比:
由公式W/C=1.5684/(fc+1.0097-0.3595fs)
其中,fc=5.83,fs=7.9
得W/C=0.39
4.3计算灰水比:
C/W=1/0.39=2.56
根据经验公式计算没加外加剂单位用水量:Wo=104.97+0.309SL+11.27c/w+0.61Sp
根据细度模数查表取砂率Sp=37%,设计坍落度SL =30mm~50mm,取50mm,实际计算得Wo=172㎏;
4.4计算沒加外加剂水泥用量
Co=(C/W)*Wo=2.56*172=441(Kg)
4.5计算没加外加剂砂石用量
假定密度为:2400Kg/m3,
经计算:中砂为661Kg/m3, 碎石为1126Kg/m3。
4.6提出没加外加剂的混凝土初步配合比
水泥:水:中砂:碎石 441:172:661:1126
按上述配合比试拌,测定坍落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保持水灰比不变,调整水泥浆用量,把水泥浆用量提高6%,重新计算配合比试拌后测定坍落度45mm,粘聚性及保水性良好,工作性满足设计要求。
4.7满足工作性的没加外加剂的配合比为:
水泥:水:中砂:碎石= 467:182:648:1103
结论:水泥用量过多。
4.8实测超力CNF-3型缓凝高效引气减水剂,减水率为B=20%。
Wow=Wo(1-B/100)=182×(1-20/100)=146
4.9计算单位水泥用量:
Co=(C/W) Wo=2.56×146=374Kg
4.10提出基准配合比
4.10.1经试配24L水泥混凝土拌和物,实测坍落度为 40 mm。
4.10.2基准配合比定为:
水泥: 碎石:砂:水:减水剂=374:1184:696:146:4.488
即:基准配合比=1:3.17:1.86 :0.39: 0.012
4.10.3拟定以水灰比增减0.02,砂率增减1%的三个配比检验,下面为三组不同水灰比和砂率的计算值:
坍落
度
(mm) 水灰比 水泥 中砂 16~31
mm碎石 9.5~16
mm碎石 4.75~9.5
mm碎石 用水量 外加剂 砂率 容重(kg/ m3) 抗折强度Mpa
7天 28天
45 0.39 374 696 829 237 118 146 4.488 37% 2460 4.3 6.0
40 0.41 356 721 824 235 118 146 4.272 38% 2463 3.8 5.0
40 0.37 395 669 833 238 119 146 4.74 36% 2453 4.5 6.3
4.11确定理论配合比
根据以上三种配合比试块强度的试验结果,和以往路面混凝土施工经验,综合考虑水泥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和易性、经济性、运距等,最终选定水灰比为0.39,各种材料比例如下:
水灰比 水泥 中砂 碎石 水 减水剂
0.39 374 696 1184 146 4.488
即: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为374kg
5、施工过程中需注意问题分析
施工初期,发现混凝土的和易性与试验时差距较大,混凝土出现严重泌水,致使摊铺后的路面质量不佳。经深入了解,发现原因在于混凝土拌和、砂、石等原材料出现波动所致。后来改进了混凝土的拌和质量,严控碎石级配规格和细集料的细度,适当调整混凝土中的含气量,通过上述整改措施后,成型后的混凝土路面质量完全符合施工要求。 在施工中还要注意砂石中含泥特别是泥块的问题。泥土因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在混凝土中要吸收大量水分,造成混凝土的水灰比增大,给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泥土颗粒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含量过大时也会引起成型的面板开裂。当在施工中发现这一问题后,对进厂的砂要求必须水洗过10mm的筛,以降低砂的含泥特别是泥块量。
6、结束语
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西段大修工程由于制定正确的混凝土配合比,施工中对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摊铺成型后的路面,质量优良。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丰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滑模摊铺工技术,将不断发挥它的优势,应用于道路工程建设中。
参考文献
[1] 曹志伟,滑模摊铺钢纤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重庆交通大学,2010
[2] 李广禄等,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面层配合比设计及控制,广东建材,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