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及其保障
2015-10-21洪琳琅
洪琳琅
【摘要】“五水共治”是根据我国的具体条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方法。它对于促进相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五水共治”工程是一项能够改善我国环境的民生工程,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加强社会组织以及公众对其的参与程度,为相关区域的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社会组织;五水共治;机制
一、前言
社会组织是我国重要的群体组织,社会组织对“五水共治”工程的参与能够从根本上推进“无水工程”工程的进行,这对于我国民生质量的提升以及环境的改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五水共治”工程主要指的就是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大思路,对现有的水资源状况进行改善的措施,本文就“五水共治”提出的背景、“五水共治”社会组织参与的意义以及促進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五水共治”提出的背景
浙江省是自然资源小省,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位居全国第四位。但是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也而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是总量人,人均少。浙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55亿立方米,但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740立方米,低于全国220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不足世界人均的1 /4 0,是春夏多、秋冬少。浙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受台风影响,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三是用水多、效率低。2012年浙江总用水量是222亿立方米,整体供水压力比较人,但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巧4%。四是污染重、水质差。浙江地表水总体水质为轻度污染,像钱塘江、曹娥江、雨江,包括京杭运河的一部分河段污染都比较严重,平原河网的水质情况为重度污染。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等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因此,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等压力会越来越大 为了扭转“江南水乡为水愁”的局而,2013年末,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五水共治”重人决策。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治污水是人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担起来就是一个拳头。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百姓观感最直接,也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五水共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意义,治水的过程,就是转型的过程,就是弘扬热爱水、珍惜水节约水的文化,就是抓平安保稳定促和谐,就是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优化。
三、“五水共治”社会组织参与的意义
一是利于公众充分认识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五水共治”的工作部署,以治水为突破口,形成经济转型升级倒逼机制,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全而深化改革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体现了坚定不移走有浙江特色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浙江省较旱实施了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是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益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不少企业仍是“吃水,、“吃煤”、“吃电”人户,能耗人、效益低。过去,转型卞要是企业一种内在的自愿,没有太多的外在推动力。如今,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使治水成为一种倒逼压力,从而对对水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或关停并转,或转型升级,再也没有其他的路可走,使企业转型升级有了强人的外在推动力,从而解决一揽子存积已久的人问题。公众在省委省政府“五水共治”的部署下,充公认识“五水共治”的重要性,与政府、企业一起,共同推动浙江省的经济转型升级。
四、促进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机制的措施
1、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积极性
打一场“五水共治”的人民战争,水环境治理是一项民生工程,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同时,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对水环境的恶化都有责任,因此,人人都有保护水环境的义务。在“五水共治”中要倡导各单位、社区和村庄等基层组织通过开展清洁家园、爱国卫生运动、招募环保志愿者等活动发动群众保护水环境;还可以通过对损害水环境行为实行“有奖举报”、评选优秀志愿者和先进单位等举措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正确舆论的导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切实保护资源环境。再也不能继续以牺牲资源环境代价发展经济的“杀鸡取卵”发展方式,再也不能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和协同行动。这不仅仅是资源和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要确立“保护生态环境是义务,建设生态环境是责任,破坏生态环境是犯罪”的理念。
3、加强社会组织参与“五水共治”的制度性保障
政府要有计划拓宽公众参与“五水共治”的途径与方式,规范公众参与的制度性渠道和程序。通过建立和完善“五水共治”公益诉讼制度,使公众在而对侵害行为时有权通过法律途径提出诉讼,从而阻比环境侵害行为,保障公众在环境权利受到损害时及时获得法律救济。要建立相应完善可靠的专家论证和咨询制度,把公众善良的意愿、切身感受与“五水共治”专家的专业知识、理智判断结合起来,通过公众和专家的贯通达致良好的参与效果。要依靠环保行政部门的力量,发挥专职部门的卞导和协调作用,搭建融合政府权力、民众善意和专家知识的制度性沟通机制,要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投诉处理制度,)一泛依靠社会公众排查环保问题和环保隐患,检举揭发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和后代的违法犯罪行为,以营造人人参与“五水共治”的良好氛围。
4、加强社会组织自身的建设
在组织章程上,要有规范的文本,在具体运行中,严格按章程操作。在组织机构上,要设立理事会,还要有监事或监事会。在人员构成上,要充分调动所有组织土作人员的积极性,挖掘和发挥土作人员的潜力,进而提高组织的效率。要健全如民主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制度、奖惩和考核机制等各项内部制度。社会组织还要定期公开组织运作情况,主动接受公众和政府的监督。要采用令业化的运作模式,发挥自身的优点,把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要主动走近政府,展示自己,增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争取更多的资源与政策环境。要通过咨询服务、学术交流活动和赞助等来筹措资金,扩大组织的生存和活动基础。社会组织要善十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自身的修炼,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不断为“五水共治”进一步赢得政府做出更大的贡献、企业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六、结束语
“五水共治”对于相关区域的环境改善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保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加强社会组织对其的参与程度,为“五水共治”工程的推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宝龙.加快形成“五水共治”破竹之势[J].今口浙江,2014(1) :8-9.
[2]沈满洪.“五水共治”的战略意义现实路径[[N].浙江口报,2014 - 02一10.
[3]土旭波.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 (7) :91 -94.
[4]于文红,张锦.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问题研究[J].思想战线,2011 (2) :192一194
[5」顾妍平,赵鸣雁,徐海波.节水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夏农林科技,2012(5) :117一118 136
[6]周建福,陈箔.攻坚“五水共治”打造美朋金东[N」浙江口报,2014 - 02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