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革
2015-10-21韩强
韩强
摘要:我国广大农村的经济进行改革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首要问题,我国正处于城乡统筹这一大的发展环境下,对于我国农村的广大地区进行社区化的改革被陆陆续续的提上了日程。将农村进行社区化改革指的是取消了组织层面上的行政村,取而代之的是农村社区,这个农村社区一般是由五或六个距离比较近的行政村构成的,农村社区与行政村不同的是,农村社区所获得的政府拨款大大增加,公共设施的建设也明显的完善。因此,对于我国的广大农村有效的进行社区化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广西玉林市农村为例,从广西玉林市农村在城乡统筹大背景下的社区化改革方式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进行社区化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农村进行社区化改革中所遇到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统筹;农村社区化改革;问题
玉林市一直被认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农业大市,玉林市拥有五百多万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不到全市人口的百分之十。在改革前,玉林市面临着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造成的人均的资源占有量少,城镇化的水平低等问题,城市对于农村的带动十分吃力,针对这一情况,在2009年,当地出台了改革玉林市的相关文件,开始着力对玉林市农村进行改革,致力于将玉林打造成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个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点。
一、玉林市农村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内容及效果
(一)对农村粮食原有的购销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
早在1985年,玉林市就着手于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走在了农村改革的前面。购销体制的改革对象是粮食,其主要目的是增加对于农业生产的补贴,提升农民的收入。具体方式是:将相邻的农村联合起来,实现社区化,在充分保留农村设定的任务量以及城镇和农村居民的粮食定销量为前提,通过调整,使得粮食的购买价格与实际的销售价格拉近,减少中间差价,在保证粮食销量的前提下增加农民的收入,与此同时,还要注重改善对于农民的各种补贴制度,粮食的补贴要由国家、各个企业以及所有的消费人员共同承担。
这种改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原有的粮食制度,形成了一种组织发育与机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极大程度的实现了对我国原有的统购统销的粮食制度的改革,改变了原有的粮食制度存在的售卖粮食的价格与粮食产品的实际价值不符的弊端,新的粮食改革制度可以有效的调节目前我国存在的粮食供需上的问题。玉林市农村进行的粮食改革手段,使得粮食的价格趋于平稳的状态,并且新的补贴制度也实现了责任的分散,推动了市场的发育,提高了市场的活跃度,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二)对农业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建立“五彩田园”农业示范区
农村的发展性和可塑性其实是极强的,我国的广大农村一般的经营对象都是土地,认为农村只适合种植粮食,忽视了农村广袤土地的其他利用价值。在农业的社区化改革过程中,玉林市农村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对当地的农业机构开始进行积极的调整,除了粮食基地,增加果林基地、蔬菜基地以及鱼塘、家禽、烟叶、糖等基地的商品化建设,合理的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通过科技的传授以及农业的补贴,鼓励当地农民开发新的农业项目,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效益和收获。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当地人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如今,广西玉林农村利用当地特有的条件,建立起了“五彩田园”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了广西乃至全国现代特色农业、新型城镇化、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城乡统筹发展的“五个典范”。2015年1月1日,“五彩田园”农业嘉年华正式开门迎客,而2015年2月14日,“五彩田园”樱花节在此开幕,一系列的农业示范区活动极大程度的促进了玉林市的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成立广西首个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玉林市通过集资、贷款等方式建立了专业的市场体系,兴建起了专业市场,使得整个玉林市农村形成一个大的社区,同时,建立金融组织,活跃农村的市场,这些做法都可以有效的吸引社会各方的资金,投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使得农村的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个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玉林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成立,这极大地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经营模式,我国传统的乡镇企业管理是十分落后的,由于无法筹集大量资金,企业得不到规模的扩大,不能长足的发展。玉林市在改革中为促进乡镇企业的长足发展,着手对乡镇企业进行了股份制的改革,这一改革措施不仅救活不少企业,同时,充足的资金来源也使不少企业实现了规模的扩大与发展。除此之外,玉林市在信贷以及税收的方面也给予了乡镇企业一定补助。
(四)基础设施、文化建设
玉林市农村近些年在路、水、校、电、医的服务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公共资源得到了均衡的配置,社会保障体系也全面实现了实现全域覆盖,农民即使是在农村,也能够享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服务。
二、城鄉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各个行政村通过联合变为一个农村社区,共同发展,共同接受管理这是我国的农村想要实现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如何对于这些新形成的农村社区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国的传统农村都具有封闭的特点,他们对于外界的事物没有过多的了解甚至无从了解,这就导致了在改革后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的困难,新的管理体制无法顺利的推行。使得原有的行政村管理与新的农村社区管理的界限十分模糊,并不能达到原有的目的。
(二)管理人员服务意识差
农村社区的管理服务除了包括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还涉及到很多的内容,比如说,农村文化的建设、医疗体系的完善和改革、法律知识的普及以及一些福利救助等等。村民缺乏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进行宣传和服务,让村民的生活丰富起来。然而,农村社区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一般较为欠缺,不能真正的做到从农民的利益和视角出发,一切做到为农民服务,管理人员本身对于相关的政策理解不足,无法真正做到创新管理模式,实现社区化的发展。
(三)农民的参与度不高
我国的农民都有着封闭、保守的特点,他们重视土地,认为土地是他们生存的唯一来源,在农村社区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是对农村进行整体的改革和建设,必然涉及到一些拆迁,这些拆迁遭到了不少农民的强烈抵触,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民对于社区化并不能完全的认可和理解。这都导致了農民的参与度低,参与热情不高。不能把改革联合而成的新社区看成是自己家园的一部分,这都不利于社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经费严重不足
农村实现社区化的改革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作为改革的保障。农村原本存在的困难户、新社区的管理人员、对于农村医疗体系的补贴、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经费得不到解决,那么社区化改革就不会获得持续的发展和生命力。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在农村社区化改革中的经费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这导致了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半路搁置、没有长效性等等问题的发生。
三、解决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要想让农村社区化改革得到顺利的进行,就必须从完善管理体制入手,社区化的农村同传统意义上的行政村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原有的行政村的管理事务一般只是对村民矛盾的调解、农村的一些基本管理等,而社区化农村的管理则需要管理除此之外的基础设施、文化活动、医疗卫生等多方面内容。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员必须提升综合素质,掌握一定的管理经验,提升服务意识,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化建设中来
农民都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要想农民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社区化建设中来,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向农民普及知识,为农民讲解社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诸多利益。可以通过文字海报张贴进行宣传,也可以开一些座谈会等等,鼓励农民之间的相互带动,积极的加入改革之中。宣传人员在宣传过程中要认真有耐心的给农民讲解,做到用心交流和沟通,让农民明白,社区化建设最终受益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三)丰富文化生活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民闲暇时间一般的娱乐方式是打麻将、玩扑克牌等等,这种娱乐方式既不利于身心健康,同时也不利于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发展。要想切实推动农村社区化建设,建议在农村建立一个丰富的文化环境,例如,可以举办一些农民学堂,让村民在闲暇的时候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能力;也可以举办一些晚会,让农民积极的参与进来,表现自己的才艺,增加村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除此之外,建设一些文化公园、文化广场,引进一些运动器材,让村民有一个安全、固定的娱乐场所等等。
(四)加大社区化改革的经费的投入
农村的社区化改革需要N多增加经费的投入,首先,国家政府要给予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增加农村社区化改革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方面建设的经费投入。同时,派遣科技人员和专业的管理人员下乡,为改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优化社区化农村的管理结构。其次,改革的农村本身也要加大宣传力度,吸纳社会上的一些闲散的资金,用于改革之中。最后,要努力的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实现自身的发展。
结束语
要想实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就必须使我国的城市与农村实现均衡的发展。对我国广大农村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在城乡统筹的大背景下,积极的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不断的探寻新的思路,并对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的改进,才能实现我国农村的发展,最终推动我国的整体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马步广,贾海薇. 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J]. 广东农业科学,2014,16:211-214+219.
[2]栾峰,臧珊,陈洁,王雯赟. 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化改革探索解析[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4,0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