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边坡开挖后初始水位的研究
2015-10-21李志利
李志利
【摘要】边坡是工程建设常见现象,施工开挖完成后的水位则是边坡永久设计的重要条件,本文结合广州地铁某停车场的边坡情况,应用非饱和土渗流理论,计算边坡开挖完成后边坡自然排水后的水位,以及边坡排水后的稳定性。通过分析验算,采用该理论计算的自然排水后水位基本合理,可作为边坡永久设计的输入条件。
【关键词】自然边坡;初始水位;非饱和土渗流;边坡稳定性
1、工程概况
广州地铁某停车场呈西北-东南向布置,长约950m,占地面积约15.07公顷。停车场选址地块现状为林地、山地,地势起伏较大,西、北、南三面环山,选址现状标高为+36.4m~+80.0m,设计场坪标高为38.12m。停车场边坡高度为0~42m。
停车场揭露的主要地層为填土层、洪积可塑状粉质黏土层、可塑状花岗岩残积土、硬塑状花岗岩残积土、风化花岗岩地层。地下水按赋存方式分别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块状基岩裂隙水。本场地主要位于山间盆地,汇水条件、补给条件较优越,补给来源广,主要受大气降水及附近河涌入渗补给,另外还接受周边丘陵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稳定水位埋深为0.30~26.50m。
2、边坡计算
2.1渗流计算理论
在边坡开挖排水过程中,土坡内出现饱和区域和不饱和区域,彼此相互作用和影响。在饱和区地下水渗流是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服从达西定律;而非饱和区中地下水渗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多因素互相耦合的过程,主要影响因素有固、液、气三相的体积比,空气压力,土骨架体变,可溶盐含量,温度等。水在非饱和土中的渗流也服从达西定律,但与饱和土中渗流不同之处是非饱和土的渗流系数不是常量,而是土体饱和度的函数,因此必须要有能应用于饱和—不饱和区两种区域的分析方法。根据多孔介质模型和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原理,建立饱和—非饱和土的稳态和非稳态流的二维数值模型[1]:
对于考虑各项异性的二维非饱和问题,当坐标取向与大、小渗透主方向一致时,以压力水头h为因变量的渗流控制方程可以写为:
(3-1)
其中: 、 -分别为土体的水平向和垂向的渗透系数, -为水的密度 , -为重力加速度, -为比水容重 :体积含水率 对基质吸力偏导数的负值,即:
(3-2)
非饱和渗流问题中总体上可以分为定水头边界,和定流量边界。
水头边界:
(3-3)
流量边界:
(3-4)
本工程研究的是开挖过程中渗水流量基本无法确定,在开挖完成瞬时状态,水头为定值,所以本模型采用流量边界条件,即第一类边界条件。
2.2边坡设计思路及计算
本文采用断面如图1所示:边坡总高度约为24m,属于一般边坡,边坡坡脚有一条规划河涌深约3m。边坡范围内主要地层为:洪积可塑状粉质黏土层、可塑状、硬塑状花岗岩残积土、风化花岗岩地层。
边坡采用坡率法[2]设计,边坡坡率采用1:1放坡,坡面采用格构梁植草防护。相关岩土参数详见表1所示
图1 边坡断面图
表1.岩土参数建议值表
土层名称 天然 粘聚力 内摩
擦角 渗透
系数 孔隙比 泊松比
密度
名称 (g/cm3) (kPa) ( °) (m/d) / /
人工填土 1.50 10.0 5.0 0.02 0.72 --
可塑粉质黏土层 1.89 20.0 11.0 0.03 0.786 0.3
可塑砂质粘性土 1.90 24.0* 22.5* 0.5 0.746 0.33
硬塑砂质粘性土 1.90 25.0* 22.5* 0.6 0.748 0.31
全风化花岗岩 1.91 35.0* 25.0* 0.7 0.703 0.3
强风化花岗岩 1.94 45.0* 26.0* 0.8 0.657 0.29
中风化花岗岩 2.68 350.0 35.0 3 -- 0.25
微风化花岗岩 2.70 750.0 42.5 0.1 -- 0.2
2.3边坡稳定性验算
根据现有参数,采用GEO-SLOPE Seep模块软件进行计算分级开挖后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以及开挖完成24小时后的地下水位情况,计算结果如图2所示。图2为开挖至最底层时,孔隙水压力分布图。孔隙水压力大于0时,为地下水位以下;孔隙水压力为0处为地下水位线,孔隙水压力小于0时,表现为基质吸力。
图2 开挖24小时后孔隙水压力分布图
利用GEO-STUDIO Slope模块计算边坡的稳定性,采用饱和—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3] 先对边坡在开挖完成还未进行边坡降水时进行算边坡的稳定性,边坡的稳定系数Fs1= 1.299;边坡开挖完成后24小边坡排水后的安全系数Fs2=1.764,由此可见边坡排水后的稳定性系数明显提高。
结论及建议
(1)可以根据渗流分析,确定边坡开挖完成后坡体内地下水位情况,为边坡的永久设计提供依据。
(2)通过计算结果可知边坡开挖较快时,边坡坡体内地下水未能及时排出将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因此在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应控制施工时间,避免边坡超挖。
(3)本文采用非饱和渗流理论进行分析计算,然而各地层的渗透系数选取仅根据经验公式进行函数模拟,未确定准确试验资料。
(4)计算采用非饱和土的强度理论,即岩土的参数与孔隙水压力有关,边坡设计时可采用正常土体强度进行保守设计。
参考文献
[1] 洪毓康.土质学与土力学(第二版).人民交通出版社[M],1995
[2] GB50330-2013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S]
[3]Fredlund D G.RahardjoH.非饱和土力学[M].陈仲颐,张在明,陈愈炯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殷宗泽,周健,赵仲辉,袁俊平,张坤勇.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变形计算[J].岩土工程学报,2006,28(2):137~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