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育

2015-10-21李达理

素质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李达理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但高职高专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尝试渗入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教育,较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哲学素养

高职高专教育是直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育,人文精神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之魂,目前却普遍被忽视。在高职高专院校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加强人文精神培育,渗入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的教育,较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坚持创新搞好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高专大学生的特点是高职高专院校搞好管理工作,搞好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只有摸清学生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教育策略、教育方式,才能切实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坚持不懈地研究和落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切教育工作,为地方乃至国家的建设事业、经济发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实用的建设人才。找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必然要求。

加强对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转变教育理念,从“培养塑造教育观”转变到“引导生成教育观”;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力求吃透教材,理顺教学的整体思路,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丰富讲课内容,从而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在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基础上,选编符合各种高职高专和本校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课教材,大大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灵活的开放式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最欢迎的课程。

二、必须强化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

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文精神、完善人格的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学习人文知识并将其内化为一种品质的重要途径。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基础和核心,但目前在高职高专院校中人文素质教育普遍被简化、淡化、虚化,被忽视。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除两课外,几乎是一片空白。他们认为,高职高专教育既然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就要千方百计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安排、实践实习都以技能学习为主,一切课程安排的原则是看其是否实用,实用则开,不實用则舍。人文课程毫无疑问地被划在“实用”的范围之外了。学校首先要保证的是实用性的课程,即能使学生拿到饭碗的课程,人文科学内容的课程除了教育主管部门严令所开的“两课”外,其他人文课程似乎可有可无了。出现了“技术至上”的倾向,教育的终极目的被放弃,学校完全成了职业训练场。培养人才只求单方面发展,不求全面发展。

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后果是造成校园人文精神生态恶化,人文精神贫乏。人格境界低下,人格存在“残疾”,价值观、道德观混乱,不思进取,黑白不分、美丑不辨,缺乏社会良知、同情心、责任感、正义感,缺乏合作意识,对教师冷漠,对家人缺乏亲情,不懂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常识,缺乏表达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养成教育,需要教师的人文科学知识、理论的传授,更需要人文环境对学生心灵的熏陶。因此人文素质教育不是某一个部门某一部分教师所能完成的,需要学校多个部门的人员共同努力,来共同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三、积极尝试在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渗透哲学素养教育

进行哲学素养教育是和当前社会环境、人们的价值观取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市场经济、经济价值等概念的引入和普遍化,不断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现在研究哲学不可能再去像古人那样整天陷入形而上学的玄学的沉思之中,必须关心周围的世界,身边的社会环境,要研究现实问题。所以哲学和我们开设的思政课程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当我们把这些课程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时候很多的问题会变得更为清晰了。

在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中全面引入哲学教材,或者开展大量的哲学选修课在短期内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想一些办法,寻求另一途径来弥补一下这方面的欠缺。作者认为在当前的课程设置不变的情况下,在高职高专院校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哲学素养的教育不失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因为思想道德和社会活动的关系,也就是思维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也是意识形态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哲学研究的领域之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也是哲学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关系,也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同样也是哲学的研究对象。这种活动是在上课期间完成而没有单独占用课时,也不会因此而减少了其他内容的教学。只不过是在授课的过程中,用一种哲学观点或哲学思想把内容表达出来。这只是内容呈现形式的不同,只会启发学生更多更好地思考,不会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

参考文献:

[1]人文科学专家谈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教育研究,1996,(5):2.

[2]陈世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营造大学生精神家园,.思想教育研究,2005,(1):41.

本文是2014年度河南省软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高等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金号:142400410236;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年度教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在医学类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医学英语的有效途径初探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