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现场人工办理进路分析

2015-10-21王康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轨道交通效率

王康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列车能够按照运营时刻表运行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先进信号系统通过精密计算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但是当信号系统故障时,车站需要现场人工办理进路来维持轨道交通的运行。本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现场人工办理进路流程简介及分析,对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轨道交通 人工办理进路 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列车能够按照运营时刻表运行是轨道交通运营的基础。先进信号系统通过精密计算保证了列车运行的安全,任何设备不可能100%无故障。当信号联锁故障时,必须通过人工方式保证列车继续安全运行,而其中关键点在于进入轨行区人工操作道岔保证道岔在进路要求的正确位置并锁闭即现场人工办理进路。

1.现场人工办理进路适用范围

1.1车站道岔发生故障。

1.2车站信号联锁故障时办理电话闭塞法组织行车。

1.3车站信号联锁故障时办理调车作业。

2.现场人工办理进路程序:

2.1行车值班员向值班站长发令。值班站长收到人工办理进路的命令后,及时通知一名站务人员协助,同时返回车控室准备作业相关工具,完成准备后至落轨梯处待令;

2.2值班站长与站务员共同进入轨行区,到达需办理道岔现场。值班站长与行车值班员确认线路安全后进入轨行区,以列车为参照物,到达离列车最远的道岔处,并安排站务员设置防护;

2.3值班站长指挥站务员共同对道岔进行操作,使道岔满足进路所要求的正确位置。值班站长确认红闪灯设置防护完毕后,按照“手摇道岔六部曲”,完成对单副道岔的操作。

一看:查看该道岔开通位置,是否需要改变位置,是否有钩锁器,尖轨空隙是否有异物;

二开:打开转辙机上盖孔板及钩锁器的锁,拆下钩锁器;

三摇:通过转动手摇把将道岔手摇至所需的位置,在听到“咔嚓”的落槽声后停止摇动;

四确认:双人共同确认道岔开通位置正确,尖轨与基本轨密贴;

五加锁:在确认道岔位置开通正确后,用钩锁器锁定道岔尖轨;

六汇报:向车控室汇报进路准备情况。

2.4值班站长完成进路中所有道岔操作。值班站长对所需办理的进路中每副道岔开通正确并钩锁后,人工办理进路作业完成。

2.5值班站长确认进路办理完成后,出清线路并向车控室汇报情况。值班站长确认现场红闪灯防护撤除、人员工具出清线路后,向行车值班员汇报进路准备完毕,线路出清。

图1:人工办理进路流程

3.现场人工办理进路时间计算公式

现场人工办理进路总用时=(1)接受通知到达车控室+(2)取工具包出车控室+(3)达到落轨梯+[(4)到达对应道岔(含设置防护)+(5)拆除钩锁器+(6)钩锁道岔或手摇道岔并钩锁]×N+(7)出清线路

N----为进路中所需办理道岔数量。

以上公式简化为:

人工办理首趟进路总用时=1+2+3+(4+6)×N+7

折返站办理后续进路总用时=(4+5+6)×N+7

4.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现场人工办理进路问题分析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共有八个有岔站,分别为木渎站、苏州乐园站、广济南路站、乐桥站、东环路站、星海广场站、星湖街站、钟南街站。通过对8个有岔站站大量的测试对比分析反应出以下几个影响效率的因素:

1)值班站长下轨行区前准备工作耗时较长,包括携带工器具和到达待令地点等。

2)值班站长在轨行区跑位时间耗时较长。

3)值班站长在确认完道岔位置后加钩锁器时间耗时较长。

4)值班站长的标准用语和流程不明确,沟通不畅。

5)业务不扎实,不熟悉现场线路,不清楚转动手摇把正确的方向,不清楚断电钥匙孔位等问题导致人工办理进路时间过长。在现场手摇道岔过程双人工具的拿放和防护设备等分工不明确,重复布置各种指令。

5.提高现场人工办理进路对策与措施

5.1优化工器具管理。

人工办理进路所需要的工器具包括:2个手摇把、多副钩锁器、2把S700K转辙机钥匙、2把钩锁器铜锁、1把扳手、2盏红闪灯、2件荧光衣、2个防爆手电筒、2副纱布手套,3把通用钥匙。

5.1.1工器具集中放置,便于快速获取所有工器具。在车控室明显易取地点设置一个人工办理进路应急包。日常行车值班员将人工办理进路所需工器具均放入该工具包中,提高值班站长到车控室领取工器具的效率。

5.1.2工器具分类管理,便于快速查找。虽然人工办理进路所有工器具均放置一个应急包中,但是工器具种类繁多、大小不一,不便于现场使用查找。日常行车值班员工具进行按照办理过程需要使用到工具进行分类,可分为下轨行区准备时工具:红闪灯、荧光衣、纱布手套、防爆手电筒;手摇道岔准备时工具:手摇把、S700K转辙机钥匙;加(拆)钩锁器工具时工具:钩锁器、扳手、钩锁器铜锁及钥匙。行车值班员按照分类在应急包分开放置,提高现场人員查找效率。

5.1.3适当控制应急包工器具数量,有利减少奔跑中负重。在人工办理进路过程中,值班站长跑位时间消耗大量时间。然而应急包中钩锁器重量较重,若在办理多条进路时,值班站长将办理多副道岔的钩锁器放置在应急包中,将大大增加值班站长在跑位中体能的消耗,影响人工办理进路效率。在道岔区段设置道岔备品箱,放置一定数量的钩锁器及钩锁器铜锁,有效减轻应急包重量,节约人员体能。

5.1.4制定日常检查机制,确保工器具数量及状态。值班站长制作一张工器具检查清单,由行车值班员定期检查应急包及道岔区段备品箱中工器具数量及状态,尤其对钩锁器、铜锁状态确认,做好润滑防锈工作,有效避免工器具缺失、状态不良导致无法使用出现。

5.2优化进路管理。

在人工办理进路过程中,人员跑位消耗大量时间。因此合理选择跑位路线,有效缩短跑位距离或减少无效跑位,将大大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效率。

5.2.1优化人员至落轨梯进路。值班站长到达指定落轨梯时,应选择站厅设备区直接通往站台设备区的紧急疏散通道作为最优路线,一方面减少了值班站长从公共区站厅到站台跑位过程中与客流的冲突,另一方面减少了开门禁、刷闸机、开端门等步骤,可大大降低了值班站长至落轨梯耗时。

5.2.2结合由远及近进路办理原则,优化多条进路办理顺序,有效减少无效跑位。在办理多条进路时应综合考虑整体跑位,有效减少无效跑位,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效率。例如在无特殊情况下,星海广场站同时办理上行发车进路、下行接车进路。方案一:先辦理上行发车进路再办理下行接车进路时,轨行区跑位流程如下:上行站台 上行D1702道岔 上行D1708道岔 下行D1703道岔

下行D1701道岔 下行站台。方案二:先办理下行接车进路再办理上行发车进路时,轨行区跑位流程如下:下行站台 下行D1703道岔 下行D1701道岔 上行D1702道岔 上行D1708道岔 上行站台从图得知从D1701道岔至下行站台距离远大于从上行D1708道岔至上行站台距离,因此方案二优于方案一。

图2 星海广场站道岔分布图

5.2.3合理设置安全区避让区,先避让后出清,有效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效率。人工办理进路办理目的在故障情况列车维持运行,所以人工办理进路人员必须处于安全区域后方可运行列车通过相应道岔区段。因此在道岔区段最近合理位置设置安全避让区,有效缩短人工办理进路人员进入安全区域时间,让列车通过后利用行车间隔出清线路,大大缩短长距离进路办理效率。例如仅办理星海广场站下行接车进路时,轨行区跑位流程如下:下行站台 下行D1703道岔 下行D1701道岔 下行站台。若在D1701附近设置安全避让区且仅办理星海广场站下行接车进路时,轨行区跑位流程如下:下行站台 下行D1703道岔 下行D1701道岔 安全避让区。安全避让区为就近设置,因此下行D1701道岔至安全避让区距离远小于D1701道岔至下行站台距离,而后人工办理进路人员通过不影响行车的行车间隔再至下行站台,实现先避让后出清,有效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效率。

5.3优化现场管理

加强现场标示,便于现场操作。日常车站对现场设备操作要点进行喷漆标注,有效提高现场人员作业关键点辨识度。如道岔设备进行喷漆标记,明确设备位置与状态,便现场作业人员判断道岔左右位。转辙机盖上标记断电、盖板位置,提高现场作业人员在断电、打开盖孔板效率。

5.4建立标准化制度

建立人工办理进路标准作业流程,明确值班站长及站务员岗位分工,落实岗位职责,以值班站长指挥,站务员执行为主,双人协助,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效率。同时建立标准用语,语言精准,减少无效沟通,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5.5建立实操演练制度

建立实操演练制度,强化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操作熟练度。车站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现场实操练习,熟悉作业流程、线路情况、设备操作等,有效提高人工办理进路水平。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现场人工办理进路流程简述及分析,针对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现场人工办理进路从工器具、线路、现场、标准、演练方面思考,提出相关措施,有效提高人工办理进路。

猜你喜欢

轨道交通效率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慢”过程 “高”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轨道交通:轨交项目审核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