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10-21秦世军
秦世军
“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不足为奇的。特别是在我国的教育正面临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法以其独特的魅力而倍受教育工作者青睐。
美国的教育家布鲁克菲尔德和普瑞斯基尔曾共同著书对此祥加论述。他们认为讨论法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参与协作精神以及对学习的兴趣等。这是一种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视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但是讨论式法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却非常少见。通常人们认为:“讨论法对于某些文科课程,例如人文社会学等具有差异性和不同意见的学科是合适的,但是对于理科例如数学、统计以及自然科学来说就不合适了。”笔者通过对讨论法的研究并结合多年化学的教学实践认为此说不妥。
下面就本人对讨论法的认识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讨论法在化学教学中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化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不可能大面积地使用讨论法。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具有抽象、概括、严密等特点。很多的理论、观点都是前人经过多方论证的结果,其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对它们中的许多方面进行讨论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必要。但是,其中还是有很多的内容很适合用讨论法来教学的。例如,对有关物质鉴别方法的探索、对地区性环境污染成因的调查、化学魔术的设计等。在用通常的教学手法不能得到预期效果的情况下,通过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来探讨,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还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的好奇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个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示。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曾说过:“学生时代的争论给我的终身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见,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讨论法不仅必要,而且其对学生人生发展的影响可谓是极其深远。
二、化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
1.合理选题
讨论题选择的好坏是决定讨论课效果好坏的首要因素。为此要求我们所选的讨论题要富于思考性、难易适度、切中要害,而不是一些无关紧要的、漫无边际的的问题。例如,对环境污染问题探讨的选题中,“世界环境问题的探索”不如“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探索”;后者则又不如“本市环境污染成因的调查”。原因很简单:学生在对自己身边的污染问题的调查过程中,亲身感受到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对自己切身利益的影响。亲感身受,印象深刻,影响深远。比起那些漫无边际的“国际问题”来效果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2.充分准备
讨论前的准备是关系到讨论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讨论实施前所作的准备不仅要求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同样要求老师做好更为充分的前期工作。教师在课前应该对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相应的应对准备;此外,我们必须保证大家提前并等同地获得相关资料;在一两周前就与图书馆或阅览室等部门联系好;讨论前两三天还要用调查表的形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参与热情、关注事业等,甚至于是反对的意见。表格的填写最好不要署名。如果你认为学生还没有认真参加讨论的经验时,还要先向学生示范你是如何认真参与讨论的。假如在讨论中还要用实验来验证时,在课前就必须把可用到的实验药品、仪器等事先准备好。
总之,要想上一堂成功的讨论课,课前的准备是一定马虎不得的。
3.端正态度当好“催化剂”
许多教师比较满足于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地位。在教学中他们总是不自觉地要维护自己在教学中的主角地位。他们往往把讨论课变成了自己的演讲课。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在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有“教师必须有一缸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的说法。教师因而认为自己比学生懂得多是很自然的事。但在讨论课中教师是个参与者,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教师如果以一个施水者的姿态出现,很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在讨论、倾听者,甘当催化剂才是讨论得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有力保证。热情倾听、积极参加、谦逊、专注、赞赏、信任,都是我们应该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态度。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我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是的,在讨论时不时诱导,让学生通过讨论自行解决问题方可显出我们的催化剂本色。
例如,在讨论Na2CO3、NaCl、NaNO3、Na2SO4、Na2SiO3几种物质的鉴别方法时学生们容易想到的方法是:
第一步:用HCl鉴别出Na2CO3(有气体产生)、Na2SiO3(有沉淀生成);
第二步:BaCl2鉴别出Na2SO4(有白色沉淀生成);
第三步:用AgNO3鉴别出NaCl(有白色沉淀)。
当学生在讨论中得到以上的结论时,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其缺点,而是在肯定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引导:“假如我们在不改变总的鉴别步骤的情况下,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案呢?”到有同学提出用HNO3代替HCl以便在第二步中避免再次取樣时,则带头鼓掌以示赞赏,使学生的讨论热情空前高涨。直到最后得到最佳方案:
第一步:用HNO3鉴别出Na2CO3和Na2SiO3;
第二步;用Ba(NO3)2鉴别出Na2SO4;
第三步:用AgNO3鉴别出NaCl。
虽然总的步骤和反应现象与前面的方法一样,但鉴别过程只需取一次样,可大简化操作。
从上例可见,教师在讨论中若能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当好催化剂,一堂好的讨论课也就成功了一半了。
4.注意学生学习化学时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职12~18岁。而学化学的年龄则在职14~18岁。此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心逐渐向成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好奇心重、自尊心强、爱模仿、可塑性大、自我克制能力差。在讨论式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些特点,作出相应的准备,想出相应的对策。例如,在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就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化学时追求更多的独立和自主。他们往往是能自己完成的任务不希望别人来代劳。比如,在讨论中需要用实验来验证其观点时,只要是没有多大危险性,仪器药品不困难的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教师最好不要代劳。学生自己能通过讨论、思考解决的,老师不要面面俱到地讲解。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回答,不讽刺、嘲笑学生的回答中的不足和缺陷,包括承认自己的错误和无知在内,这都有体现出对学生自尊心的尊重。对学生的赞赏和尊重往往比传授给他(她)们知识更能促进他(她)们健康成长。
5.及时归纳总结
一个好的讨论课必须有一个好的结尾。化学讨论课的结果与人文学科的讨论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人文学科在讨论中出现多种结论相持不下无法一致的情况是很普遍的;而化学讨论课的结论往往趋于一致。教师在讨论结束时对讨论进行总体的评价,归纳出正确的结论,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肯定,也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正确地迁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使之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如果能让学生在结束讨论时自己归纳总结,那么意义就更不同异常了。学生精彩的点评和总结中闪烁出的智慧的光芒常常会令教师大吃一惊,喜不自禁。而学生在其中所获得的巨大的成就感和非凡的信心对他(她)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6.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由于应用了新型电教媒体,如幻灯、投影、音响媒体、语音教室、多媒体投影仪等,比传统教具更加生动,更直观,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还有容易再现,便于学生理解和增强记忆等特點。在讨论中适当应用不仅可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现个人风采的舞台。当然,我们必须事先确保各种电教设备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并对学生进行使用方法的培训等,以保证讨论的总体效果。否则,如果因为电教设备的使用不当而影响讨论的正常进程,或造成学生情绪波动,则常常弄巧反拙,给讨论带来消极影响。对于条件较差的学校则要因地制宜,让学生进行有争对性的准备。讲求实效、避免浮夸也是我们应该提倡的。
最后我要说的是讨论法并不是灵丹妙药,在教学中切不可滥用。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应用。比如,学生在初三或高一每一学期所学的知识有限,思维片面性大,易偏激,缺乏克制力,采用讨论法不太合适;在高二、高三则可采用讨论式,效果相对较好。另外,在讨论课后让学生写课程总结报告或是写简短的讨论日记等也可以作为讨论课的有效补充。
当然,“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令人欣喜的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我国《学记》中有云:“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是的,要达到“为人师”的境界,不仅要求我们要有学科的知识,还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教然后知困”的感叹,不亲历其境是无法感受的。
参考文献:
[1]《讨论式教学法》(美)布鲁克菲尔德(Brookfield,S.D)普瑞斯基尔(Preskill,S.)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化学教育学》范杰等著;浙江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