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之我见

2015-10-21沈杰

速读·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沈杰

摘 要:随着我国高教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学生的思想观念日趋复杂,管理工作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学生管理;问题; 对策

自我国高等教育在连续扩大招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入学率逐年上升,如今高等教育基本上已趋于大众化、普及化发展。扩招不仅仅使得高等教育大众化,也增加了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从确保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的多角度出发,正确认识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弊端与不足,引进创新机制,建立全新的学生管理观念。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和领域,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网络也给传统学生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首先,网络信息的快捷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特点,使得从学校获取知识的权威性受到怀疑。在网络普及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能够借助网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快捷地获取信息,而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有关干部教师在获取信息的渠道、时间、数量上已不占明显优势。数量巨大的网络信息,“淹没”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凶杀、色情等不健康信息的冲击,使学校教育者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信息很难在学生头脑中沉淀,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抵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2.管理方法较为落后

我国高校长期所采用的“刚性管理”方法使大学辅导员常常无法认识学生产生問题的实质,将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归结为思想认识问题,在与学生交流中充当主导角色。因此,常常会无视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得硬性的管教多于关心。更造成师生之间存在隔阂,相互不理解。许多教师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仍效果不明显,无法获得学生信任,造成学生工作开展困难。

3.学生管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主要针对成年大学生的管理以及教育工作。由于其较高的复杂性,更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管理学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但目前在许多高校中,学生工作队伍编制仍然不足,并且许多管理岗位出现严重缺编,甚至还有由未参加过正规、系统的岗前培训的人员来担任,使得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及理论水平,工作方法单一化,使其缺乏管理工作方法及经验。与此同时,个别学生管理人员往往停留在完成单项任务以及解决局部问题,缺少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出发点,去认识自身工作的责任性。

4.90后学生思想独立,具有反叛意识,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现阶段社会文化思想的“百花齐放”,多种思想的碰撞,使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不是盲目的接受某种思想和理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和自我性,导致一部分学生缺乏理想和信仰。许多“90后”的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一些不甚合理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语言的创新性更强,但是他们的反叛意识也会出现偏差,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的情绪和不满。“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管教趋向于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合作意识淡漠等不足。而在高校中学生家庭类型相对较多,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这些学生对家庭的概念比较淡漠,往往产生社会、家庭对自己是不公平的想法,内心世界从童年开始变“老”。

二、新形式下学生管理的方法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综合素质高、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能动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人。人才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的差异,还包括其内在性格、气质、爱好等非知识因素的差异。以往的高等教育更多注重知识的传授,而较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必须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按照“教育为核心、管理为基础、服务为宗旨、活动为载体”]的工作格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大力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和尊重学生来因材施教,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之才。

2.以干事业的态度强化过程管理

对学生管理工作规律的探索研究作为学生工作部门和人员要树立学生管理的过程意识,学生管理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过程,就是学生成长的过程,不能简单停留在学生不出事或有关学生管理简单的数据上;同时作为学校层面,要建立学生管理的过程评价机制,督促学生管理部门和人员重视学生管理的过程,做到过程到位,目标明确。

3.进一步统筹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提高学生工作体系的整体效率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把事物看成整体,把系统的组成部分看成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合的要素,重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和整体效益。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学生的问题往往不单涉及某一职能部门,有时经常会同时涉及到几个部门,这就需要按照工作的内容和性质,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原则进行统筹、协调,科学合理的整合学生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和队伍。

4.不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

面对扩招,学校管理人员要有心理准备,随时准备迎接挑战,做到这些的前提必须是学校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从而,学校应投入精力培养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相关管理人才队伍,改革现代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管理人员是专业的,学校应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注意其专业化,在招聘过程中也应更看重人的专业和素养。学生管理人员要对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找出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和难处,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管理工作是繁杂的,要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归属,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为了配合有效地学生管理工作体制,学校应积极推广现代化管理,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趋于科学化与专业化,让管理者们能更好的完成工作。

5.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既体现了管理者对学生真诚的尊重、理解、关怀与信任,也能更好地起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感化教育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极为重要。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主要包括:①教师与学生的平等讨论。通过平等讨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能就某一问题形成师生双方都认可的结论。②管理中不同意见的交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式的交流,使学生能从不同意见那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提高自身素养。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创新,捋顺工作中的机制,以人文本,满足学生需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创和谐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马燕慧.浅谈高校服务主导型学生工作模式[J].学理论,2010,(14).

[2]祖克拉·塔来提,陈访贤.试论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三重转型[J].科技信息,2010,(17).

[3]黄斐.柔性管理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0,(6)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