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的疗效对照分析

2015-10-21张新兰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

张新兰

【摘要】目的 对照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应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 A组应用奥卡西平治疗, B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2周、8周,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总有效率(92.11%)明显高于B组(73.68%),且其不良反应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可有效缓解疼痛,但前者的疗效较理想,不良反应较少。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奥卡西平;卡马西平;疗效对照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22-02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一组慢性疼痛综合征。该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具有反复发作、阵发性剧烈疼痛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常规镇痛药物的疗效欠理想。卡马西平的临床广泛应用,为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了保障[1]。但卡马西平长久应用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使疗效降低。本文对照分析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38例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4.7±3.6)岁;病程3个月~38个月,平均病程(20.7±2.7)个月;疼痛部位:左侧12例,右侧26例。B组38例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5.4±3.8)岁;病程5个月~37个月,平均病程(21.2±2.7)个月;疼痛部位:左侧14例,右侧2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疼痛部位等方面的基本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给予A组患者口服奥卡西平片,初始剂量为每日300mg,每日1次;第3~7d增加剂量为每日600mg,每日2次;7d后若疼痛未减或无明显缓解,可每隔3~5d增加剂量,每次300mg,直至疼痛缓解,但每日最大剂量不宜超过1200mg;应使患者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以最小剂量维持治疗,疗程为8周。B组患者则给予卡马西平片口服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日400mg,每日2次;第3~7d增加剂量为每日800mg,每日2次;7d后疼痛未减,则增加剂量至最大剂量1200mg,疗程为8周。

1.3观察指标

觀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8周的疼痛情况,并比较分析其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情况。其中患者的疼痛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进行评估。

1.4疗效评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症状未见改善,甚至疼痛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分析,以方差( X±s)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有统计学差异[4]。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周、8周,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X±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8周A组

B组 38

38 80.2±13.2

78.9±12.6 38.3±12.1

41.2±11.4 20.7±13.2

24.1±12.8t0.3562

0.8722

0.9246p>0.05 >0.05 >0.05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38例患者,显效19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11%;B组38例患者,显效13例,有效1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3.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4.5470,P<0.05)。

2.3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A组(38例)患者中,出现头昏2例,嗜睡2例,疲劳感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16%;B组(38例)患者中,出现恶心5例,皮疹3例,便秘1例,眩晕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21%;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59,P<0.05)。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其中一类,其在临床上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疗法等。药物治疗中较为传统的用药方案包括苯妥英钠、加巴喷丁、卡马西平等。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奥卡西平逐渐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奥卡西平是一种新型的第二代抗癫痫药,主要通过其活性代谢产物单羟基衍生物起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为对电压依赖性钠通道进行阻断,使过度兴奋的神经膜细胞稳定,并对反复的神经放电进行抑制,减少突触对兴奋冲动的传导。相关研究显示,奥卡西平的作用机制与卡马西平类似,但其耐受性较好[5]。本研究通过对照分析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治疗前及治疗后2、8周,两组间的VA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2周、8周,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上述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作用机制相似的观点。同时,A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11%)显著较B组(73.68%)高,且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卡马西平比较,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神经痛,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春伍,刘爱举,张卫兵.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69-70.

[2]李雪峰,王清芳,朱天云.黛力新联合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3):173-174.

[3]苏芳,盖成林,袁源等.奥卡西平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2):82-86.

[4] 罗祎明,徐捷慧,易湛苗等.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2014,30(12):1130-1134.

[5]兰毅,徐锋平.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4617.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
巴氯芬在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及对CGRP、SP水平的影响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电化学/过硫酸盐耦合体系降解水中有机药物卡马西平
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临床分析
卡马西平治疗小儿难治性惊厥持续状态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观察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
眩晕型癫痫的50例临床治疗体会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