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

2016-08-03王平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8期
关键词:卡马西平效果

王平生

【摘要】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3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 65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2.31%, 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6.9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的 VAS评分分别为(3.32±0.12)、(3.02±0.13)分, 对照组分别为 (4.43±0.42)、(4.18±0.64)分。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 加巴喷丁的治疗效果较卡马西平显著,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 加巴喷丁;卡马西平;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对照;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8.131

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科常见的疾病, 可分为原发性及复发性, 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包括占位性病变及血管压迫, 治疗比原发性疾病更棘手, 一次治疗失败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影响,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1]。为帮助患者更好地治疗, 本文特探讨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对本院收治的 13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 以供临床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年 4月~2014年 5月本院收治的130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5例。对照组患者:男35例, 女30例, 年龄 50~77岁, 平均年龄 (62.25±5.21)岁。观察组患者:男 36例, 女 29例, 年龄 51~78岁, 平均年龄 (62.32±5.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 第 1天, 给予患者睡前口服 100 mg卡马西平片;第 2天, 口服卡马西平100 mg, 2次/d;第3天, 增至3次/d, 持续治疗 7 d;第 2周根据患者对药物耐受性情况, 逐渐增加剂量至 200 mg, 3次 /d;第 3周维持剂量在 250~400 mg, 3次 /d;第 4周后结束。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巴喷丁进行治疗, 第 1天, 给予患者睡前口服 300 mg加巴喷丁;第 2天, 口服加巴喷丁300 mg, 2次/d;第3天, 改为3次/d口服;服药第 8~14天, 根据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 将加巴喷丁剂量增至600 mg, 3次/d;在第3周, 对于疼痛控制不佳患者, 将剂量调整至 800 mg, 3次 /d, 对于病情稳定患者不增加剂量, 直至第 4周结束。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第1、2周的 VAS评分。

1. 4 疗效评定标准 当治疗后患者的 VAS评分降低>75%, 称为显效;当治疗后患者的 VAS评分降低 50%~75%, 称为有效;当治疗后患者的 VAS评分降低 <50%, 称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2.31%, 其中, 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46、14及 5例;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76.92%, 显效、有效及无效分别为38、12及15例。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的 VAS评分分别为(3.32±0.12)、(3.02±0.13)分, 对照组分别为 (4.43±0.42)、(4.18±0.64)分。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病因素较复杂的疾病, 症状较严重, 可影响患者的生活,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 但患者治愈后极易复发。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更棘手, 患者会因此产生较大的压力,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卡马西平是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用的药物, 可有效阻止细胞膜的钠通道, 抑制大脑异常高频放电, 从而对三叉神经痛进行干预, 疗效显著, 在临床上被广泛的运用, 但是从临床应用情况来看, 其不良反应较高, 使其在临床运用上受到限制[3]。目前, 临床上正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加巴喷丁为新型的抗癫痫药物, 近年来研究证实, 其可有效的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4]。

加巴喷丁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癫痫药物, 其作为GABA (γ-氨基丁酸)的类似物, 可作为治疗痉挛的首选药物, 但是其抗癫痫效果更理想, 并且, 其对神经病理疼痛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 因此, 加巴喷丁具有较为广阔的临床应用背景[5]。经临床研究证实, 加巴喷丁与外周神经损伤的异常放电活动抑制作用有关, 其可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 抑制周围神经的传导, 增加GABA的介导通路的异质性输入, 并通过血脑屏障产生GABA样抑制效应, 从而发挥其镇痛及镇静作用;加巴喷丁易被吸收, 经过肝脏代谢, 对肝肾功能的危害较小, 不良反应较少[6-10]。

综上所述, 在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 加巴喷丁的治疗效果较卡马西平的治疗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参考文献

[1] 吴信真, 宁巧明, 严兴福, 等 .加巴喷丁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血浆 SP和 β-EP的影响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11):663-665.

[2] 赵序利, 许永广, 宋文阁, 等 .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对照研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2, 18(2):73-77.

[3] 路言琴 .加巴喷丁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5):1114-1115.

[4] 黄云峰, 韦程瀚 .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医学综述, 2013, 19(3):543-545.

[5] 丁松青 .头痛宁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8):1091-1092.

[6] 廖发玲 .加巴喷丁在老年人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6):62-63.

[7] 刘洁, 白晓光, 刘暾, 等 .卢非酰胺选择性抑制大鼠 C纤维介导的伤害性初级传入发挥镇痛作用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15, 31(2):131-137.

[8] 程远, 陈淑萍, 郑洁萍, 等 . 加巴喷丁对布托啡诺术后镇痛及镇静程度的影响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4(2):144-146.

[9] 曲丕盛, 万海方, 王振, 等.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27): 2444-2446.

[10] 朱德平, 张亚男, 徐萍蓉. 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华西医学, 2008, 23(4):790-792.

[收稿日期:2016-02-29]

猜你喜欢

卡马西平效果
巴氯芬在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及对CGRP、SP水平的影响
卡马西平用久了,别忘检查血常规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分析
没效果
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继发癫痫的治疗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