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手术D—二聚体升高与发生肺栓塞的相关性研究
2015-10-21马威武藏洪学刘强绍敬会
马威武 藏洪学 刘强 绍敬会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镜手术后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3年6月间经皮肾镜手治疗并出现肺栓塞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D-二聚体是否升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0例为D-二聚体升高患者,对照组80例为D-二聚体正常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和肺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为(313.32±132.67)ng/L,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为(1713±2180.84)ng/L,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肾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D-二聚体值升高,那么很容易导致肺栓塞,因此做好肺动脉造影等检查,尽早的进行控制和治疗。
【关键词】皮肾镜手术;D-二聚体升高;肺栓塞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05-01
经皮肾镜手术是一种保留肾脏取肾结石的微创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置入肾镜然后使用碎石机和激光等将结石击碎之后取出。该种手术方法容易导致患者的体内的D-二聚体升高。而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和溶解的标志物,其敏感性在血栓的检测中达到90%,但是目前对于经皮肾镜手术导致D-二聚体升高与肺栓塞的相关性研究很少,本文就对该课题进行探讨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经皮肾手术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D-二聚体是否升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80例为D-二聚体升高患者,男性患者44例,女性36例,年龄分布在17-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7±13.4)岁,对照组80例为D-二聚体正常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分布在20-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6±1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的病例均给予合理、积极的治疗,并告知采血检查的必要性,取得患者同意及配合后进行,符合医学伦理要求;患者剔除标准:明确对于合并以下的情况的患者予以排除:(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恶性肿瘤; (3) 妊娠期;(4) 月经期;(5) 肾病综合征; (6)类风湿性关节炎;(7) 风湿热;(8) 白血病; (9)肝硬化;(10) 肝炎;(11) 放疗;(12)手术;(13)住院期间输注血浆。
1.3诊断标准
肺栓塞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 2008 年欧洲肺栓塞诊治指南中的有关诊断标准,并且经过同位素肺灌注/通气扫描或(和)计算机断层摄影肺血管造影证实。
1.4方法
患者在检测前1d内不可使用高蛋白、油腻类食物,同时禁止饮酒,检测前8h内禁止饮食,采用胶乳凝集法进行测定,在患者的血液中加入标记之后的D-二聚体的乳胶颗粒悬液,然后再根据被检测的血液稀释度来计算出D-二聚体值;根据心电仪来测量患者的心电反应了解患者的心电变化,同时使用气敏电极测量出患者的体内氧气、二氧化碳、以及酸碱平衡情况,并准确记录患者手术完成到发病以及纠正的时间。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的标准差采用( X±s)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为(1713±2180.84)ng/L,对照组患者的D-二聚体值为(313.32±132.67)ng/L,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显示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比例观察组为23.8%,对照组患者为20.0 %;,心电图呈阳性率观察组为37.5%,对照组为40%,数据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测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心电图阳性 D-二聚体值 超声显示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 80 37.5% 1713±2180.84 23.8%对照组 80 40.0% 313.32±132.67 20.0%P / P>0.05 P<0.05 P>0.053、讨论
经皮肾镜手术治疗肾结石治疗有效率高达90%,但是肾脏的血管分布密集,人体内肾脏血流量达到了整个人体血流量的1/4,在手术过程中一方面完全将结石清除,另一方面还要保护肾脏功能,所以对于手术要求非常高,但是也正以为如此,一般在手术之后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值升高。D-二聚体人体内的纤维蛋白活化因子发生交联后再通过纤溶酶的水解从而产生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因此如果人体如果纤维蛋白溶解和形成时该物质便会升高,所以常常被用来做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时的标志物。如果患者发生血栓症状,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发生溶解,那么D-二聚体的浓度相应的增高,但是该物质的浓度的增加一般发生在纤维溶解系统激活之后。资料显示费栓塞患者体内的D-二具体敏感度非常高,几乎超过了90%,所以肺栓塞的诊断过程中,D-二聚体值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因此在诊断肺动脉栓塞时如果患者体内的D-二聚体的通过标记推算含量少于500μg/mL,那么就表示患者没有出现肺栓塞。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中80例肺栓塞患者中,D-二聚体的的含量均超过了500μg/mL,为(1713±2180.84)500μg/mL,对照组患者中这一数据为(313.32±132.6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资料显示D-二聚体的升高对于血栓来说并不是特意的,因为还会和患者的年龄有关,不同年龄段的肺血栓患者对于D-二聚体的特异性均有所区别,据资料显示D-二聚体升高的特在30-39岁之间可以达到72%,之后随着年龄的升高特异性会降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多与肺炎、心绞痛、冠心病等类似,所以很容易造成患者医生的误诊,从而导致病情延误引发患者死亡,本次研究过程中患者的年龄在17-86岁之间,年龄跨度很大,但 大多集中于青年、中年、老年患者,该病如果能够今早的确诊,并得到有效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回完全康复,而诊断过程中若想快速而准确的确诊D-二聚体值非常重要的诊断指标。
肺血管造影一直都是肺栓塞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它的缺点就是技术要求高,同时侵袭行强,从而很容易造成其他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国际上公认的肺栓塞诊断标准肺通气——关注扫描显像技术,亦有其自身缺陷,比如对于肺血栓诊断的敏感性较差,因此在实施肺部扫描时患者有时根本无法得到明确的扫描结果,只能作为所以作为可疑度非常大的患者进行确诊操作,但是筛选实验的效果较差。而检测患者血液中D-二具体的方法便可以作为首选的筛选实验,目前D-二聚体的检测方法主要有胶乳凝集法和VIDAS-DD法,而胶乳凝集法对于阴性的敏感度可达到90%-100%,预期值可达到76%-100%,VIDAS-DD法对于阴性的预期值能达到100%,因此檢测呈阴性的话,那么可以完全将肺血栓的可能性排除,而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那么患者患肺栓塞、呼吸衰竭或者合并症,总之是包含肺栓塞在内的种种疾病。
综上所述,如果肾结石患者在经皮肾镜手术后血液内D-二聚体含量升高,通过对D-二聚体进行检测能够快速的确诊患者发生肺栓塞症状,降低误诊漏诊的可能性,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伍海伦.肺栓塞患者D-D二聚体水平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7):663-664.
[2]周建群,林蕊艳,张淑明,李晓辉,胥振扬.D-二聚体阴性肺血栓栓塞症临床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1(5):458-459.
[3]侯银静,秦明照.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正确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6(17):592-593.
[4]王瑞宁.D-二聚体检测在胸外科患者术后肺栓塞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07(11):47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