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后需防肺栓塞
2017-04-12陈育民
陈育民
当今,肺栓塞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大死亡原因。据最新报道,美国每年有60万人发生肺栓塞,其中有20万人因此丧命。在每年住院死亡的病例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下肢静脉血栓和随之而来的肺栓塞所造成的。然而,尽管下肢深静脉发生栓塞可出现局部肿痛或水肿,但是约有50%的病人并未出现这些症状,反而出现胸闷、腹痛、心慌,甚至气急、咳嗽、发热等肺栓塞症状,很难与心绞痛或肺炎等区别开来。有报道称,肺栓塞的误诊率竟高达76%,所以,应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警惕。
肺栓塞如何形成
肺是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叶中布满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血管,这是肺正常工作的基础。当病人手术后或其他原因造成长期卧床,很容易使静脉血滞留于下肢,形成小血栓,这种情况称为下肢深静脉栓塞。在起床的第一时间,如血栓从静脉壁上脱落,跟着血液流入肺动脉,使肺动脉或其分支发生閉塞,即肺栓塞,造成肺动脉的血液突然中断。此时,肺动脉及支气管强烈收缩,导致肺组织缺血,不能有效地进行气体交换,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重者可在短期内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低血压休克,甚至来不及抢救而死亡。
骨折后引起肺栓塞的原因
老年骨折病人是肺栓塞的多发人群。由于骨折常常伴有血管损伤和出血,血管内皮的损伤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很容易形成血栓。骨折后增加了骨骼中的脂肪进入血液的机会,易形成脂肪栓。无论是血栓还是脂肪栓,均有机会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肺栓塞。
除骨折病人外,凡是血液流速缓慢、静脉壁受损、血黏度高、血脂异常的人都有可能发生肺栓塞。譬如做过胸部手术、慢性心衰、慢性呼吸道疾病、下肢静脉曲张、长时间乘飞机等交通工具、长期操作电脑以及长期卧床者,都是肺栓塞的多发人群。
肺栓塞的治疗及预防
肺栓塞是临床重症,大面积肺栓塞倘若抢救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因此,老年人因骨折长期卧床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想到发生肺栓塞的可能,并立即就医。
一、治疗措施
1.吸氧,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2.有急性循环衰竭时,应用血管活性物质;
3.病情严重时应用溶栓药物,不严重时应用抗凝药物,为了防止复发,抗凝药物必须坚持应用3~6个月。
二、预防措施
由于肺栓塞起病急、进展快,一旦发生,抢救的成功率很低,因此,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
1.防止各种栓子的产生。手术后,应尽早下床活动,多按摩下肢;下肢穿弹力袜或缠弹力绷带,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应用抗凝药速碧林(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2.防止栓子进入肺动脉。目前主要是使用压力冲击棒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