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
2015-10-21彭转旺
彭转旺
摘 要:新课程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尚有许多问题,针对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教师角色;合作学习;系统评价机制
新课标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受到了广大教育理论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关注与推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由此可见,全面了解“合作学习”的前沿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成了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广大一线语文教师的一项使命。
一、在实际操作中,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实施还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问题的原因
1.教师角色定位不当,缺乏引导与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教师的引导与参与至关重要。在部分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依然摆脱不了“权威与服从”“传授与聆听”的传统范式,小组合作时,教师只是简单地交代一下合作任务,然后静立讲台,充当旁观者与仲裁者的角色。合作学习冷场时不注意启发,合作学习偏离主题时不注意引导,表面上是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体权交由学生掌控,实则是教师理论研究不深、课堂操作不当、对合作学习中自身角色定位不准,没有积极参与其中,没有实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操控不到位,合作学习形式化
我国合作学习研究专家王坦认为:“合作学习又称协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全员互动合作为基本动力,以班级授课为前导结构,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品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统一。”专家的见解一语中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精神品质,可以增进感情交流,改善人际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共享、学会尊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而部分语文老师将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小组讨论”,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必将导致合作学习操作上的形式化、实施中的随意化,一遇到问题就合作,不考虑问题是否需要合作。一合作就前后桌四人一组,学生嗡嗡嗡,教室闹哄哄,教师转来转去只等合作结果而不关注合作的效果。正如史绍典老师所感叹的:
“热热闹闹的小组活动有了,读书哪里去了?
纷纷攘攘的问答有了,个性化的解读哪里去了?
寻寻觅觅的断章摘句有了,整体的感知哪里去了?
轰轰烈烈的过程有了,积累和感悟哪里去了?
随随意意的赞扬有了,评价的导向哪里去了?”
这种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形式化、庸俗化的做法在中学语文课堂屡见不鲜。
3.分组及评价欠科学,合作学习低效化
根据笔者的了解及对部分课堂的观摩调研,一些语文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只是随意地或同桌、或前后划分合作小组,不考虑学生的差异,比如性别、兴趣、性格、能力、学业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性格外向、成绩好的学生滔滔不绝、旁若无人;性格内向、成绩差的学生一语不发、冷眼旁观。这种情况无法保证全体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有效参与,使一部分学生游离于集体之外,这就违背了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
部分教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也只是针对结果即讨论结论的正确与否,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
这种随意组合、无效合作、不规范评价的实施方式必将大大降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二、针对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根据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对相关理论的学习及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略谈一些实施措施
1.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职责,积极参与,适当调控
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转变并适应自己的角色,教师必须同时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与“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合作的任务、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效果,特别是中学语文课堂,应该大力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学生进入合作状态,教师要适时掌控,积极参与其中,做“合作中的首席”,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讨论的进展情况,及时引导、反馈、启发、激励,以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如在学习《声声慢》一词时,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鉴赏题,让学生合作讨论李清照前后词作的风格差异。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李清照身世遭遇的相关资料,还和某些小组一起交流、探讨“夫死、国破、家亡”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对女词人创作的影响。
2.合理分组,优化组合,提高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多数教师都已经认识到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的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一般以4~6人为一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合同时兼顾性格、兴趣、态度、成绩、能力等多种因素,这种异质分组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只有大家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借鉴他人、完善自我,才能发挥出整个团队合作学习的最高水平。组内的“异质”产生了全班组间的“同质”,又有利于小组之间公平竞争。笔者在自己所任教的两个实验班正是按照这种组合方式来安排课堂合作学习的:以四人为一个合作小组,第一组成员由班级中考成绩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学生,再加上两名中间学生构成,以此类推。同时组内成员各有分工及职责,选组长一名,检查员一名,记录员一名,发言员一名,并时时调整变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职责,这样每个成员的工作都是为了整个团队,所以学生各司其职,个个积极参与,很好地培养了學生的集体观念与合作精神。
3.建立系统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常态化
适时的反馈、评价和激励一方面体现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参与与引导,另一方面也能激励学生合作探索的兴趣和动力。笔者在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中积极贯彻“两个结合”“两个侧重”的原则,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评价、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集体的评价。具体到某一个小组,又可以从小组内成员参与的程度、讨论的氛围、倾听的态度、表述的精当、合作的技巧以及结果的正确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馈与评价。实践证明,这种科学全面的评价方式真正体现了合作学习所追求的“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境界。
以上是笔者对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管窥之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将继续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积极开展对中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秦燕妮.课堂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2008.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注: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新课程实施中提高中学生语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课题批号:GS【2013】GHB061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