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高新区蒙彼利埃小学项目简析

2015-10-21骆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折线自然小学

骆娟

【摘要】成都与蒙彼利埃是中法两国建立的第一对友好城市,从1981年到现在已30年。双方的友谊“三十而立”之后,两市合作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法国蒙彼利埃市已有一所很有名的学校叫“成都学校”。本项目即是成都高投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南部园区规划建设的法国风格的“蒙彼利埃小学”。本文既是对该项目的特点难点作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折线;架空;自然

一、设计原则

1.1总体规划功能原则

本项目位于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剑南大道北段。园区北侧为绕城高速隔离绿化带,西侧和南侧为规划道路,周边道路已建设完毕,用地地势平坦。配套设施完整。东侧为公共设施用地(图1)。

学校规模为36班,每班45人,加上教职工,校园总人数为1728人。主楼功能内容主要包含:教学区、行政区、文体活动区、生活配套区以及地下车库。地面共5层,地下1层,总建筑面积19478平方米。

学校主要包括校前区、教学区、课外活动区等功能区,设计时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创造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如校前区是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展小区,故设计采用简洁、大方、明快的手法而生活区则采用体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园桌、园凳,为师生的体息、交流提供方便。

1.2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这就要求充分把握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区域与教学区域独立,应多设捷径。空间的组织与划分应依据不同层次需要,组织不同活动空间各种设施设置、材料的选择、景观的创造要充分考虑师生的心理需求。

1.3高效率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

学校高效率原则就是指考虑到学生在校园内完成同等数量的任务和活动所运动的水平距离最短。同时兼顾培养小学生认识世界、开发自然的兴趣,在有序的各个布局板块中嵌入生动自然的变化空间,以达到高效率与趣味性结合的目的。

1.4体现自然景观与建筑穿插原则

学校环境是人、自然、环境共生的有机体,设计充分考虑建筑与景观穿插渗透,建筑与景观保持一种动态的对话关系。学生置身其中,也能最大限度的体验自然的亲近,受到心性灵的熏陶。

二、建筑设计特点

2.1.S型平面布局:

建筑体块舒展,设计采用S形平面布局形成二个半围合空间进行布置,使学校单体与开敞的庭院、半开敞的大厅、走廊相互穿插,对比,改變了以往学校单调的空间模式,同时线性的空间布局也为建筑争取了房间最大化的自然采光和通风,营造了一个明亮舒适的学习氛围。

2.2.内外有别、动静分区的交通组织

学校的交通组织有明确独立的出入口和流线组织,各出入口到达各功能区流线便捷清晰,避免交叉。内外有别、动静分区,最大程度上方便师生教学,体现现代化学校的更加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人流出入口:师生主入口位于用地的南侧,所以沿南面道路设学校主要出入口和机动车出入口。

物流及消防出入口:与师生人流分开设置,减少人流冲突和交叉。入口安排在东南侧,出口安排在西南侧。

地下车库出入口:设在北侧运动场下,不影响教学活动。车辆数为93辆,设一个双车道出入口位于运动场东侧。

2.3架空空间

底层通过局部架空,建筑与景观、内外空间相互交融,形成丰富的灰空间,师生可灵活自由的穿行于校园,给学生与教师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全新平台。

2.4形态、材质、色彩构成

学校造型借鉴法国现代简约风格,采用石材、仿木质铝合金格栅及装饰等多种造型元素,营造清新自然、节奏轻松活泼的校园氛围。在形态上,通过形式和色彩的构成关系形成了功能的可识别性,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校园空间,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功能空间的感知和体验。

2.5立体景观

本方案建筑体块舒展,布置了前后二个围合庭院,使学校单体与开敞的庭院、半开敞的大厅、走廊相互穿插,产生对比,改变以往学校单调的空间模式,形成丰富的空间形式,给学生与教师良好的建筑体验。同时这样也使建筑争取了大部分房间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有助于营造一个明亮舒适的校园氛围。

学校的绿化景观系统主要由二个庭院空间和一个屋顶花园系统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半开敞的观景阳台。教学楼底层部分是架空绿地,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环境质量。在庭院中搭配花池,同时绿色和阳光通过天窗和侧面渗透进建筑内部,使学校光线明亮、空气清新。

就餐区布置在北侧围合庭院空间旁,为学生营造出舒适的就餐环境,使师生能在较近的距离内有较大的活动空间。

三、结构设计特点

由于整个建筑长度很长且平面布置很不规则,故设置永久结构缝将其划分为五个独立的结构单元

停车楼为一层纯地下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网8mx8.1m),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

室内体育活动及教学楼高17.3m(共四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底层为一大空间室内体育活动室(35.1mx23.3m),二~四层为办公室和教室,二、三层分别退台,二层楼面设置转换大梁支承以上各层。转换梁及转换柱抗震等级一级,其余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由于底层存在多榀单跨框架(框架梁又是转换梁),拟对底层框架柱设定如下抗震性能目标: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大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小于1/140。餐厅及教学楼高21m(共五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教学楼一区高16.5m(共四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一二层有一通高大空间,在三层楼面到四层楼面整层高度设置几榀转换桁架(跨度26.1m),以支承三、四层楼面及屋面。转换桁架上下弦杆及转换柱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斜腹杆采用钢矩管。由于转换桁架层刚度较大,为了缓和竖向刚度突变,在一二层适当位置设置屈曲约束支承。转换梁及转换桁架抗震等级一级,其余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该结构拟对框架柱设定如下抗震性能目标:小震弹性,中震不屈服,大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小于1/140。

教学楼二区高16.5m(共四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

基础选用柱下独立基础(有地下室部分采用独立基础加防水板的形式),以稍密卵石(或承载力更大的土层)为基础持力层。由于存在局部地下室,建筑高度较小,建筑自重较小,抗浮设计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抗浮锚杆抗浮。

四、结语

本设计在充分满足学校功能的同时,力求创造一所提升区域整体空间形象的具有法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折线型的建筑布局带来了新的校园空间环境,新的空间模式带来新的教学体验。由于该项目有大量架空空间及悬挑结构,给结构设计带来很大的挑战,为保证工程安全,在受力薄弱区域增加钢斜撑。增加的钢斜撑也成为室内设计的一个亮点。工程还有其他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

猜你喜欢

折线自然小学
五分钟教你读懂疫情分析报告
折线
折线图案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