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刍议
2015-10-21潘竹英
潘竹英
数学是一门考验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枯燥”学科,尤其对中职数学的教学来说,还存在学生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提高中职数学的趣味性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1. 增加对数学史的介绍。目前的数学教学只注重对知识的讲授与灌输,却往往容易忽略数学的发展演变也是种“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的历史。通过在课堂中对数学史的简略说明或详细介绍(由章节而定),不仅可以使学生随着数学的发展过程形成一种更具普适性的逻辑思维,还可以一改数学课堂的单调知识解析,通过发展史中有趣小故事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此外,数学史的介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例如,在学习对数的相关概念时,可以介绍对数的发明由来——天文学的需要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印象,同时也可以强调“数学来源于科学运用”的理念。
2. 講解时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好奇事物的探究欲望来对课程进行情景设计,尽可能地通过有趣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疑问与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入门教学时,可以从平面几何入手逐渐深入,并设置对应的情景问题,如“平面几何中的直线关系同样适于立体几何吗?”“在教室的空间内可以发现哪些典型的立体线条?”等,轻松引入教学话题,并引起学生思考。
3. 注重学科交叉。数学教学中除对数学知识的讲解之外,还可以灵活地融入其他学科来“助阵”。例如,中国古典知识中的诗歌便可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启发,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便蕴含着数学中的极限思想,既有着开阔的场景,又蕴含着无限的哲理。诸如此类的趣味“数学”诗句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活跃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甚至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美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例如对数学中介绍经典的最美数字“0.618”——该数字是一和谐分割点,达到下肢与上肢比例0.618的肢体是最美丽的身体比例、长宽比例为0.618的矩形是协调的矩形、处于舞台0.618分割处的主持人是最为舒适的“观众视线”点……这些趣味介绍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兴趣,还能建立学生脑海中的“数学美感”。另外,对一些数学中的神奇数字,如回文数、完全数等等的介绍和应用也可以体现数学的魅力,吸引学生们的“好奇”视线。
4. 实验课程的应用。数学教学中实验课程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也是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环节之一。例如,在进行圆锥曲线教学时,可进行“钉线法”实验,学生在对轨迹的观察中可以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并充分认识椭圆的几个性质。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越性进行模拟实验。
5. 合适的游戏环节。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兴趣加入一些合适的游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与数学相关的扑克牌、魔方、九连环、魔术等等,都可以作为游戏的道具与模板,这些智力型的游戏道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好胜心与好奇心,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更深的思考与探索。合适的游戏环节可以做到“学中有玩,玩中有学”,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强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6. 注重生活和实际。数学本来源于生活,但在教学中,大量抽象知识的教授冲淡了数学的实际影响。尤其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实际技能更显得至关重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的存在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中加入生活元素与实际运用可以让学生的熟悉感加强,并通过“体验”来真正感受到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寓学于用,真正实现数学教学的价值。因此,一方面,教师要在讲解知识时多加入一些生活元素,如对理财、购物决策的分析和讲解;另一方面,要鼓励、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同时也可以布置一些实际的生活分析问题,如对多种停车方式收费的最低价比较等。学生可以从实际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学习虽然枯燥乏味,但课堂趣味性的加强可以使学生在更为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快乐的学习。在抽象的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上六种方式来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并通过风趣的教学风格、及时的鼓励以及公正的评价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