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探究

2015-10-21张敏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现实意义

摘 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解剖资本主义的入口,是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起点,它为马克思以后理论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但是与其有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仍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如异化劳动理论的性质和理论来源,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的关系,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以及它的现实意义,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重新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异化劳动;四个规定;私有财产;现实意义

从对宗教异化的阐释到政治异化到金钱异化,最终开始了劳动异化的研究标志着马克思开始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从哲学上形成了完整的异化理论的框架,包括理想的劳动本质、劳动异化和异化的扬弃完整的体系。关于劳动异化马克思有着现实的目的性,体现了完整的资产阶级批判理论,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力图批判资本主义生活中的异化劳动现象,通过逻辑推演提出劳动异化的扬弃实现人性的复归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解放提供理论依据。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来源

关于“异化”这概念由拉丁文的脱离、转让、受人支配等词转化而来,最早出现在经济学和政治学文献中,指财产和权利的转让,但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主要是指人的对象化活动的创造物与人本身相对立的状态。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先提出来的,它是该手稿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其他理论论述的出发点,如经济学,哲学和共产主义。异化劳动这个概念主要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影响,马克思开始从抽象的人过渡到对现实的人的分析,从费尔巴哈的自然的人性即人的需要、知识、和情感的研究转向人的社会性的研究。马克思肯定了黑格尔把劳动看作人的本质,摒弃了其不区分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的错误,开始看到人的本质应该是有自己的生活、财富和享受,作为人类主体真正生活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二、异化劳动理论四个规定的逻辑关系

异化劳动的形式包括产品的异化、生产过程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他人的异化。论述异化劳动的表现形式中,首先从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出发,工人只得到了劳动产品中最少的,没有那部分就无法生存的那产品,而资本家不劳动却得到大多数产品,利用工人的劳动产品作为资本积累反过来剥削工人,最终使劳动产品成为与工人对立的异己物。产品异化是由劳动异化的过程造成的,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工人把这种劳动看成是替别人劳动,受到人的剥削和监督所以感到不自由,不情愿,这是一种脱离了人的本性的自我折磨的过程。在劳动中人们本来是有意识的能动的改造对象,用最终的人化自然的劳动产品来证明自己是凌驾于动物之上的类存在物,但现实中劳动却变成维持生命的手段,失去了对动物所有的优点,是为了满足肉体的需求,劳动是一种手段,失去了自主自觉和自我,是一种是类似于动物的劳动,劳动过程和劳动的异化又体现了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人在劳动中因为人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的异化,最终创造了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即人与他人的异化。资产阶级拥有越来越多的财产,而工人却越来越贫困,社会表现为两大阶级的对立,最终体现了人与人的异化。

马克思从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到人与他人的异化的论证过程,实际上从人与物的关系中揭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的异化是异化劳动理论的核心,马克思想通过人与人的异化来揭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事实,前三个规定只不过是论证人与人异化的一种手段和逻辑推演过程。

三、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关系

在《手稿》中資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把私有财产看作是既定的事实,是永恒的。国民经济学家认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的原因,资本家以拥有私有财产为前提占有劳动者劳动的合理性,而马克思则认为私有财产的产生是有根源的,不是固有的,国民经济学家中的私有财产主要指在生产前的资本,马克思的私有财产指资本家在生产后获得的利润。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提供的私有财产的前提出发,以人本主义的视角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并做出了分析,得出了劳动异化这个概念,也就是从私有财产这个现象得出了异化劳动这个本质。马克思看到了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原因,是工人的外化劳动生产出资本家的资本,按照这种理论那么消除异化劳动就能消除私有财产,但是马克思后来的思路是通过共产主义社会对财产的共同所有来消除私有财产,实现人性的复归即扬弃异化劳动。可见这种前后逻辑的矛盾,这也正说明了在《手稿》中关于异化劳动理论和私有财产关系的不成熟。

异化劳动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主要着眼于劳动者,工人不仅生产出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与他的分离,而且生产出不生产劳动产品的人对劳动产品和劳动过程的占有,即生产出了资本家或私有财产。所以说是人的异化劳动产生了私有财产,异化劳动在时间上先于私有财产,是私有财产的原因。异化劳动的第三种和第四种形式指工人与资本家整体的异化,工人和资本家都与类本质异化,工人与工人,工人与资本家,资本家和资本家之间人类普遍的异化。异化劳动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形式推导出第三种和第四种形式,前两种形式是原因,后两种形式是结果,前两种形式导致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引起了第三种和第四种形式的异化劳动。

参考文献

[1]单文丽.国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研究的综述[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11)

[2]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逻辑建构与解构[J].南京社会科学,1994(1)

[3]韩庆祥.关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88(5)

[4]《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5]王峰明.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

作者简介:

张敏(1990~ ),女,汉族,西北大学,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私有财产异化劳动现实意义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研究
基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分析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心灵的旅程
论“教之道, 贵以专”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