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课堂“提问”不再有“问题”

2015-10-21黎丽红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提问课堂提问有效性

黎丽红

摘 要: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内容。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是施教者利用课堂提问单向地、居高临下地支配和左右我们的课堂,并不能达到我们所希望的效果。本文笔者从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两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问题在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一方面,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另一方面,课堂学习本身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有效的提问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都能注重数学课堂的提问艺术,但是,笔者通过自己的上课、听课实际仍发现,许多老师对以“问题”为中介的教学方式的实质理解不清晰,致使课堂提问在新课程实施至今仍存在着较严重的偏差,比如:

一、课堂提问随意,语言不经锤炼

語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知识的载体,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工作语言,它受教学规律的制约,受各学科性质的支配。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方式和效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把课堂提问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像编剧和导演一样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少教师提问过于随意,语言不经斟酌,以致于学生难以理解问题。

我听过一次“同课异构”讲《中东》的课,有位老师在引出“世界最长河流---尼罗河”的时候,提问是“中东有哪些水域”。当然,尼罗河肯定是水域,只是中东还有“一湾”、“二洋”、“五海”,学生听到问题后便七嘴八舌地说了一通,老师的提问并没有把学生引入下个教学环节。还有的老师在回忆旧知(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时,问道“地球表面湖泊面积最大的是什么?”尽管部分学生思考片刻后说出了正确答案----里海,但是就语句而言,尚且不通顺,怎样能启发学生正确地思考呢?可见,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的前提是---要能提出让学生能听懂、能理解的问题。

二、颠倒提问顺序,减弱提问效果

有些教师提问的顺序是这样的:“下面我请位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这时学生心里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等待提问,但当教师一旦叫出某个学生的名字后,其他同学就大松一口气,对教师接着提出的问题和被点名同学的回答就不很关心了。这样的提问,实际上只有那个被点名的同学在认真的思考,而其他同学成了旁观者,起不到提问的有效作用。

三、问题数量过多,选择型提问太多

记得曾听过一堂示范课,授课教师很有激情,学生很有热情,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整堂课以问题贯穿始终。课上教师提问80多次,而其中“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选择型提问就达四十多次。下课后,授课教师很开心、很泰然地接受大家的祝贺——一堂课就那么长时间,学生被诸多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

根据以上为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提问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1.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

提问的目的是通过设疑、解惑,最终使学生实现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因此,设置问题应有适当的难度。使解决问题所需的思维水平处于“邻近发展区内”,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当然,要使学生感到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本身要熟悉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设置问题应变换问题的深度,从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决策等不同的认识层次上提问,可以调节问题的难度。例如,在分别学习了各部分知识后,提出综合性问题,让学生认识整体特征。

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一定的跨度。即紧扣教学内容的中心环节,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这样提出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点”上信息量,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面”上的信息量。

2.问题的设置要新颖

问题的设置应注意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怎样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呢?从学习的内容上选择那些使学生感到新颖的知识设问。学生感到特别新鲜,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完成知识的固化和深化。

3.问题的设置应有广度

课堂教学中设置的问题一般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因此,在设置问题时既要考虑到难度和跨度,同时还应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所设的问题应能让大部分学生经过思考后可以回答得出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

4.问题的设置应注意准确度

课堂提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精确发问,答案明确。如在《地球的运动》教学中,若提问:地球公转产生什么现象?这个问题答案可以是季节变化,也可以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或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出现答案的多样性,学生就难以答出精确的答案。其次,提问要有思考价值,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尽量避免出现答案为“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的提问。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精心设计,使问题具有“若隐若现、可望可及”的特点,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各地理要素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

总之,无论是讲授、谈话,还是讨论和指导学生独立阅读,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处于积极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课堂提问,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新教育新理念系列丛书---窦桂梅主编G632/40.<<建筑生命的课堂>><<触摸教育的风景>>

[2]教育在线教育随笔系列---朱永新总主编G40-53/3.<<行走新教育>>

[3]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郑金洲主编G632/36.<<开放教学>><<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自主学习>>

猜你喜欢

提问课堂提问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