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做好公路施工及质量管理
2015-10-21李梅庆
李梅庆
【摘 要】本文以公路施工为例,深入分析了路基、路面、桥隧等工程的施工要点,最后提出了如何有效提高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供相关工程人员参考。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要点;施工质量
前言
在公路工程实施过程中任何环节的疏漏都有可能造成质量隐患,影响交通运输的安全,不利于公路运行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要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要求项目中的所有工程技术人员及质量问题,来保证工程质量。
1、公路路基工程的施工要点
1.1 路堤基底的处理。①必须对路堤基底进行清理,把施工路段的树根、草皮等清除干净,以免影响到路基基底的水泥等材料的结合凝固。②进行路堤基底的压实。进行压实之前,先要明确工程质量标准规定的压实度范围,既不能过紧,也不能过松,要根据实际的质量标准进行测算,同时要选择比较结实的斜坡,挖成台阶,方便填筑和压实施工时相关机械的操作。关键的步骤是要根据不同的地理地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进行路堤基底的压实。
1.2 正确选择路基施工的填料。路堤填料质量的好坏是决定路堤质量和整个路基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施工时,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在使用前要对填料进行测试,比如对塑性指数;颗粒大小;含水量、相对密度;土的重击、强度、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等进行试验,选出适用才填料。
1.3 进行针对的施工。进行路基施工时,必须对不同地段的地质特点进行勘测,选用不同的路基路堤施工方案。一般有3种,即填土路堤、填石路堤、土石混填路堤。不同的处理方式,其施工工艺也各不相同,因此,要保证路基施工的质量,就必须针对这几种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具体的施工技术,执行各种的施工质量标准,以保证路基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公路路面工程的施工要点
2.1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沥青路面是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或混合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也取决于主要材料的质量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沥青混合料的拌和。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①按试验混凝土配合比准确配料;单位水泥用量要精确称量,误差值控制在1%以内;集料的含水量要及时取得,以便控制适宜的用水量,保持水灰比准确;②为减少用水量,改善和易性可使用合适的外掺剂;用水量误差不得超过1%,外加剂控制在2%以内;③采用电子称或其他现代配料机械设备准确配料,尽量不采用人工手推车按车计量的配料方法;集料称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
3、路桥隧道工程的施工要点
3.1 桥墩盖梁浇筑。墩柱顶预留钢筋和墩盖梁连接,桥墩盖梁桥浇筑装模采用钢模装模,斜面和转弯处不好装模处用竹胶板配合装模,采用钢管和木头配合搭建脚手架,并搭建工作作业平台,装好底模后便现场绑扎钢筋,再安装侧模。浇筑时用输送泵输或吊车送入模内,浇筑时水平分层混凝土送入模内后,用振捣棒震动密实,保证表面没蜂窝麻面现象,顶面浇筑时控制好横坡度。
3.2 桥涵施工。①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②特大、大桥桥位应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不宜选择在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地带。③桥梁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并考虑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养护等因素。④桥涵的设置应结合农田基本建设考虑排灌的需要。⑤特殊大桥宜进行景观设计;上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桥梁应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⑥桥梁结构应考虑桥面铺装进行综合设计。桥面铺装应有完善的桥面防水、排水系统。⑦采用标准化跨径的桥涵宜采用装配式结构,机械化和工厂化施工。
4、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高
4.1 控制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沉降
①优化施工时间。在道路建设中应该尽力将软土地基路段的施工时间,尤其是桥台地段的施工时间提前,在增加预压时间的基础上,使得软基路堤工后沉降得以减少。与此同时,在完成桥台结构之后,对过渡段路堤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要尽快开始,在路堤与桥台连接部位,对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的填筑与碾压应当同步进行。
②对搅拌桩过渡段进行设置。将搅拌桩过渡段设置在桥台处,将土工织物砂垫层设置在搅拌桩过渡段末端与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加密区交接处,做好协调变形的工作。
③准确安装检查井。必须对井室与井口中心位置进行合理控制,不让井体出现变形的情况,这样才有利于检查井的砌筑质量的提高;对检查井的井盖和座要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最佳配套,在进行安装时要保证座浆是饱满的,对轻重型号和面底的使用不能出现差错,合理控制铁爬的安装,上、下第一步的位置不能出现太大的偏差,确保平面位置的准确性。
4.2 对桥梁裂缝进行控制
①选择优质的混凝土修补材料。TK聚合物砂浆分子中的活性基因与水泥水化中游离的Ca2+、Al3+、Fe2+等离子进行交换,使得特殊的桥键得以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的组织结构及内部应力状态得以改善,增加了其承受变形的能力,使产生微隙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②對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严格控制。依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质量检验以及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来对配合比进行确定。对水和水泥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将级配良好的石子选取出来,使空隙率和砂率得以减小,从而达到收缩量减少的目的,使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得以提高。同时,配合比设计人员应当深入施工现场,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操作水平以及构件截面等情况,对混凝土的设计坍落度进行合理选择,依据现场的砂、石原材料质量情况,对施工配合比进行及时地调整,做好构件的养护工作。
③加强混凝土模板强度。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使工程质量有所保障,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对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进行控制,分层浇筑以及合理养护。对腹板混凝土进行浇注时,要充分振捣,不出现漏振和欠振的情况,使得混凝土浇注密实度得以保证。采用加密立杆和搁栅,使得模板支撑架的刚度得以增加,变形减少,加强临时大开间材料吊装堆放区域的抗冲击振动荷载,从而有效防止裂缝的发生。
4.3 对路面平整度进行控制
①控制松铺厚度。在基层施工时,对松铺厚度要严格控制,在碾压含水量时尽量使基层成型得以减少,再进行初步压实,进行整修时,对基层边缘立模要提高其紧密度,当碾压没有到位时,使用工人捶打的方式,使其夯实,从而使结构层质量得以有效提高。与此同时要保证铺层材料的防水性。在施工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铺层材料的防水层,保证铺筑之后不会透水,从而保证铺面层的使用寿命。
②控制基层的平整。在铺摊之前必须对表面进行清扫,不能让基层表面存有松散的浮料及杂质,不然会对后面的施工效果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都是采取水冲洗的方式来保证基层的清洁程度。如果基层表面的局部下封层已经脱落的话,在脱落处要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对下封层进行修补,从而使得面层的平整度得以保证。
5、结束语
总之,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因其技术要求和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施工阶段需要认真组织施工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施工控制,并加强管理体系的保障,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同时应该避免公路工程质量问题的产生,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日爱,道路桥梁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华民居,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