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10-21何禹霆闵雪
何禹霆 闵雪
【摘要】 沈阳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辐射沈阳、辽阳、本溪、鞍山、抚顺、营口、阜新、铁岭八个城市,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是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群,是国家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先开发区域。但是,当前沈阳经济区产业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有序发展。本文对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产业布局的角度提出了促进沈阳经济区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沈阳经济区 产业布局 新型工业化
一、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产业重复布局严重
沈阳经济区内的城市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型城市,各城市在优势产业的发展定位过程中,由于不愿意放弃原有的工业基础优势,而仅仅考虑自身产业发展环境,求地区局部经济利益,没能从经济区整体范围的高度进行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从而造成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重复建设和主导产业的重叠确定,导致区域间产业的垂直与水平分工不合理、市场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城市间产业的有效分工与协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规模效应和区域间比较优势的发挥,导致经济区规模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2、优势产业布局分散
从经济区整体来看,由于沈阳经济区八个城市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导致优势产业布局呈现一定的分散性。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优势产业基地还存在小而全的现象,缺乏在同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大型龙头企业,生产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总体缺乏市场竞争力。以钢铁产业为例,在沈阳经济区中大部分地区都有钢铁企业布局,如鞍钢、本钢、营口新鞍钢、抚顺特钢、北钢等。虽然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鞍钢与本钢进行合并重组的方案,但由于存在企业体制差异、职工安置等障碍使得整合难度较大,导致沈阳经济区钢铁产业虽然在产量上具有较大比重,但在整体市场竞争力上还相对薄弱。
3、中心城市带动辐射效应弱
沈阳市虽然是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其自身实力的限制仍处于集聚大于辐射的阶段,城市首位度偏低。其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第二产业比重仍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偏小,经济结构的不合理限制了沈阳市自身经济实力的提高。同时,沈阳市对周边其他城市的辐射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虽然沈阳市商贸业发达,但在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的中心市场集聚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服务城市群的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影响了区域间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产业优势的转化。另外,沈阳市与其他城市的产业关联度不高,上下游产业之间配套和协作关系不够紧密,限制了产业链的延长和产业间的互动发展。从八个城市的关系看,沈阳市集聚了主要的优势产业,产业分工和空间开发的重点与优先区域不明确、缺乏统一协调和整体联动,阻碍了沈阳对外扩散和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产业的梯度发展格局与一体化布局框架尚未形成。
二、沈阳经济区产业布局优化对策
1、总体优化方案
(1)发挥沈阳核心城市作用。在沈阳经济区被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机遇背景下,沈阳市应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提升沈阳区域中心地位,以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为基本战略取向,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城区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将沈阳市打造成为世界级装备制造业研发基地,区域性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及东北亚国际中心城市。
(2)东连抚顺,提高沈抚同城化水平。依托沈抚城市连接带,以沈抚大道和南环公路为发展轴线,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及精细化工产业、动漫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集成电路、智能材料等优势产业,以及生态旅游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连接带上以沈阳浑南新区、抚顺经济开发区、抚顺南环产业区、抚顺高新技术开发区、北部生态区为主体的产业园区。
(3)北连铁岭,增强区域竞争实力。加强铁岭南部空间发展与沈北地区的有效对接,实现沈铁城际连接带一体化发展。在沈鐵城际连接带上建设“沈铁工业走廊”,重点开发建设道义产业发展区、辉山产业发展区、凡河产业发展区、清水产业发展区、新城子产业发展区等产业园区。充分利用铁岭资源优势和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地缘相接的区位优势,承接产业技术转移,加快发展光电信息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综合性物流产业、汽车改装及零部件加工制造产业,将“沈铁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引擎。
(4)南延营口,加强沿海与腹地地区的互动。以沈大和沈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线,北起沈阳,南至营口,依托沈辽鞍营产业大道和沈营通海大道,共同开发建设沈阳至辽阳、鞍山、营口的经济发展带。发挥已有产业基地和营口港的双重优势,重点发展钢铁深加工、芳烃及深加工、重型冶金装备、现代物流产业和海洋产业、专用装备和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以满足沈阳经济区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需求。推动沈辽鞍营连接带上优势产业集聚,形成特色突出、主业突出的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产业间良好衔接,形成辽宁腹地与沿海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5)西进阜新,带动西部地区快速发展。以北起沈阳,东至沈彰新城,西至阜新清河门为发展轴线,打造沈阜产业经济带。依托沈阳(于洪)大工业区、胡台新城和新民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包装印刷、浆纸板材、液压装备等装备配套产业。同时,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和林产品加工产业,使阜新成为连接沈阳和吉林地区的重要节点和全国重要林产品加工基地,逐步改善阜新产业结构单一的局面,使经济开始步上良性发展轨道。
(6)东至本溪,发展优势产业集群。依托沈本城际连接带为载体,重点发展生物制药、软件开发、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及矿产品精深加工以及生态旅游产业,建设优势明显、规模较大、产业集聚度高的沈阳浑南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本溪市工业加工区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等,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