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语言特点
2015-10-21仝小立
仝小立
摘 要:教师的教学活动首先是一门科学,其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传情达意的能力,所以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
关键词:教学语言;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
语文教学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陶冶情操。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特别是针对这样一群天真的孩子,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启蒙学生文学修养意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一、教师语言的规范性
我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语言种类也很多,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语言习惯受父母及生活环境影响重大,所以在他们内心深处,已经在上学之前有一种语言的定式和习惯,这种定式和习惯也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规范学生说普通话、语言规范化的需要。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教师教学能力、文学修养、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和敬佩之情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化,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说普通话,用
自己规范化的语言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语言表现更要规范化。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正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刻,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教师教学规范化的语言至关重要。
二、教师语言要具备科学性的特点
教师的教学活动首先是一门科学,其次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目标是要增加学生语文知识的储备、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传情达意的能力,所以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科学性的突出标志就是语言的准确、情感色彩体现强烈。语言的科学性是建立在教师高度的文学修养基础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用语言去阐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述要科学而准确,易于被学生理解。科学的教学语言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也能传递出教师要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性还要求教师不能说废话、病句,提出问题要准确,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对学生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要简约精练,不能冗长,更不能让人感到费解和模糊,这样的语言对教学是无益的。如果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说出的语言很难让学生理解,那么他说得越多可能对教学影响越坏。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在多,而在精,简洁明了的语言也是教师智慧的象征。
三、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感染性
语文学习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作者为我们描述和叙述的故事场景、人物命运都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用教材内容感染学生,帮助学生进行一次有目的的情感旅行。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提高。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助力,提高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一个人的表达能力常用绘声绘色来形容,这是对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褒奖。而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更要具有这样的功力,让学生喜欢听老师的讲解,喜欢教师的语言。学生在老师富有情感色彩的讲述中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品的内涵,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语言是教学的工具之一,富有感染性的教学语言是有力的教学武器,可以吸引学生不断地思考,跟进教师的讲解进度,和老师的思维同步进行。
四、教师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学生天性喜歡有趣的事物,他们的兴奋点和笑点都非常低,
一句有趣的语言,就可以逗得他们大笑,而在笑声中,学生得到了快乐,身心得到了放松。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点,没有趣味的教学活动便无法保证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证教学效率就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用有声的语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往往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所以教师要具有幽默感,善于将乏味的事物用有趣的语言表述出来。因此,教师要具有一颗童心,用儿童的思维和视角去看待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这样的心态下,老师的教学语言才会富有童趣。趣味性是小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趣味可以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克服他们这个年龄段有意注意时间短的心理特点,保持一个比较长久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以便提高教学
效率。
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毋庸赘言,老师都非常清楚教育语言对教学的重要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去体现,却是需要很多因素在内的。比如,教师的理论修养、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用规范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语言进行教学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雷永梅.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誗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