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术对控制院内感染的意义

2015-10-21赵丽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防控制

赵丽

【摘要】医院感染是自从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的问题,可以说人们对院内感染伴随着医学的整个发展过程。自1928年英国费莱明发明青霉素并在四十年代进行制造生产,才使得医院感染进入抗生素时代。直到三十年后,医务人员才把无菌技术与抗生素进行结合,有效解决医院感染问题。现代技术中的留置导尿术,有一定的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这不但会导致院内感染,更会严重的影响术后的患者身体健康。只有做好留置导尿术的无菌技术,才能真正做到控制院内感染。留置导尿术因为要在患者体内放置医学装置,因此要注意放置导尿管的时间。只有把放置时间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才能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留置导尿术;泌尿系感染;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25-02

经过对以往资料的统计,院内泌尿系感染主要是由留置导尿有关系,相关性甚至达到了79%。作为在目前临床使用率很高的基础技术,留置导尿术的作用十分重大。甚至一度成为手术前后,抢救病人以及病情跟踪的重要措施。但留置导尿术所造成的院内感染,主要是泌尿系感染十分常见,这就使得这种技术需要进行合理的规范。笔者根据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留置导尿术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后进行实验。通过规范化干预,进行实验共400例,分别进行了年龄的分组和性别的分组。依靠现在现今的科技力量,对造成感染的菌类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而且留置导尿的感染和导尿管的放置时间,有直接关系。笔者通过实验对比,并进行系统化统计分析,最终得出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术对控制院内感染的作用和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统计收集的患者资料是从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运用导尿术的患者400例。其中男女各200例,相等分成两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对人数基本相等。主要是根据年龄、性别、以及所患有的疾病和身体的素质。通过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两组的各方面因素的统计学数据意义大于6%,这就使得实验得到的数据具有实际意义。

2.方法

对于两组的留置导尿术,在使用的时候运用了不相同的方法。对照组的留置导尿术方法是常规的使用方式,在对照组的护理时,做采用的也是日常医院采用的护理方法。实验组所采用的留置导尿术,是规范化干预的留置导尿术。干预措施主要是根据个体的差异选择气囊硅胶尿管及一次性无菌密闭式集尿系统,并要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及连接处的无菌状态。对于实验组的护理,也要加强,不能采用原来方法使用的生理盐水,换用0.5%碘伏棉球,并增加排便后高锰酸钾溶液的清洗。

3.统计学方法

统计的方法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必要,笔者通过研究后决定采用SSPS19.0。对于资料数据要进行平均数结合标准差进行表示,对于计数率以S表示,并结合二次函数的数学基本性质。对于统计的数据获得,要真正的做到从实际出发,坚决的进行时间统计。对于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要进行详细、定时的数据统计。做到不少记,按规定时间记,一定不能想当然的记录。数据的处理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及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确保符合统计要求。

二、结果

1.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

通过实验得到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结果分别是,对照组患者尿培养阳性71例,阳性率71.0%;实验组患者尿培养阳性23例,阳性率23.0%。由上面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就表明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术对控制感染是有效果的。

2.两组感染患者经尿细菌培养病原菌结果

在上面我们分析了两组患者尿常规检查,现在对病原菌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检出病原菌71株;实验组检出病原菌23株。经过对病原菌的种类进行分析,发现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中也有少量的肺炎克雷伯菌、真菌、铜绿假单胞菌。

3.两组患者按照性别、年龄感染率比较

通过对尿细菌的培养得到的真菌的种类,现在进行患者的个体差异分类。对照组发生尿路感染71例,感染率为71.0%;实验组发生尿道感染23例,感染率为23.0%。对于两组进行性别分类对比发现,男性对照组感染率为25.0%,实验组感染率为7.0%;女性对照组感染率为47%,实验组感染率为8.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照组的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实验组,而且男性的感染比例低于女性。

三、讨论

通过上面的实验设计对比,加上我们对实验的数据进行的统计计算,分析后得出的相应的实验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实验组的数据是好于对照组的,也就是说规范化干预留置导尿技术对控制院内感染是有很大作用的。而且从对实验的数据分析上我们看出,男性的感染比例明显低于女性,这说明男性与女性的个体差异也是导致留置导尿术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如果排除这些个体的差异,仅仅是从留置导尿术这个基础临床技术各方面的原因以及后期护理分析,规范化的干预还是很有作用的。只有做到保持集尿系统的密闭性及连接处的无菌状态,才能使得实验得到想要的对照结果。

结语:只有把握好留置导尿术的每个环节,不但从开始进行着手是要做到个体差异的不同对待,更要做到后期的无菌处理。在保证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从技术上避免院内感染。当然我们不能追求数据的完美,畢竟个体的差异和临床的各方面影响,总会导致个别的院内感染。可是我们要为了患者负责,要从患者的角度对留置导尿术进行技术上的革新和生机,要做到规范化的技术模式和后期严谨的护理方式。对于发生的高于感染实验百分比的日常数据,不但要准确记录,更要做好后期的问题处理,从而控制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徐斌斌.规范化干预对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2)

[2]张惠琳.护理干预对留置导尿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6)

[3]梁维红,陈卫平,郭亚丽,唐荣德,苏群志.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03)

[4]李丽荣,刘彦希,孙景春,王红.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08)

猜你喜欢

预防控制
论猪的疾病预防控制
超声科在侵入性诊疗过程中存在医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研究
悬臂斗轮堆取料机的常见故障以及预防控制分析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与对策
健康教育在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输血科医院感染的隐患与预防控制措施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