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探析
2015-10-21林俊辉
林俊辉
摘 要:本文对造价管理公司面临的新的经营环境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在这种新形势下,进行工程造价管理改建的基本方向,并对工程造价第三方管理的积极应对措施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希望本文能够为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 建筑工程 造价管理
引 言: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始终都围绕在建筑施工方如何控制造价方面,但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所涉及到的利益结构是双重的,对于施工方来说,造价管理关系到施工利益的形成,对于投资方来说,造价管理直接关系到建筑投资的实际金额,也就是说,投资方的投资效率,能够直接从造价管理体现出来。对于直接服务于建筑投资方的造价管理企业来说,提高造价管理的能力,保证客户的利益,也是十分重要的。
1. 造价管理公司面临的新形势
1.1 建筑市场造价管理需求越来越高
造价管理并不是建筑施工方的单独责任,在建筑施工方呈报造价清单之后,投资方有必要对清单进行核对,以确定造价符合建筑需求,并保证建筑投资方的资金价值能够得到完全的体现。但是,并不是所有建筑投资方都对施工造价过程以及施工材料、质量检查的成本等了解的十分清楚,因此,建筑投资方和施工方在造价清單上经常会产生分歧。无论是投资方尽力减少投资额还是施工方寻求施工利益的达成,其基础都是建筑施工造价的科学合理,而第三方造价管理公司恰是具备专业的造价管理素质的服务性企业,能够为科学的建筑施工造价的形成提供帮助。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寻求第三方造价管理公司的帮助以使工程造价更合理,已经成为建筑市场造价管理的主要需求形式。
1.2 造价管理第三方企业竞争力越来越强
建筑市场造价管理的需求量大,使得造价管理第三方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仅就中山市来看,造价管理第三方已经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市场,而造价管理第三方企业的经营范围还不会局限于单独的地区和城市。因此,造价管理市场的竞争力实际上是全国性的,甚至是全球性的。要在这样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中存活并持续发展,造价管理公司必须不断寻求自身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以优质的服务为建筑投资方提供良好的造价管理方面的建议,以保证企业发展壮大。
1.3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造价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涉及到与工程造价组成相关的各个方面,包括工程的设计、施工规划、施工过程以及之间检查等。不同造价过程所用的造价管理方法是不一致的,但是,无论是哪方面的造价管理,都因为建筑施工管理手段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支持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分析方法的进步,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造价管理公司不能妥善利用新的方法和信息,那么在造价管理方面的效率就很难提升。因此企业在提供相应的造价管理服务时,必须重视与服务相关的各种技术的协同发展。
2. 新形势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改进方向
2.1 深入分析客户的需要
从造价管理的细节上来看,除了核对造价清单之外,公司还需要为客户提供与造价管理相关的建议,鉴定造价管理手段的科学性等。这就意味着,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实际业务类型是十分复杂的,而作为兼具“服务”性质的第三方管理企业来说,除了满足客户表面上提出的管理需求之外,还需要深入分析与客户需求相关的其他服务需要,这样才能与“顾客至上、信誉为先、规范管理、不断完善”的质量方针向符合,才能满足新的造价管理形式对企业发展提出的要求,这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改进的首要方向。
2.2 提升造价管理的精确度
涉及到建筑工程造价的内容十分广泛,大到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技术的选用,小到施工材料的采购和场地的租赁,都影响着工程的造价,而且,一个细节的变化,就会使工程造价发生巨大的改变。例如,选择不同的质量检查工具和软件,在质量检查成本和结果方面会呈现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使工程的成本和后期完善产生改变。而建筑工程造价第三方管理市场竞争激烈,不提升造价管理的精确度,就等同于企业失去了一个竞争砝码,因此,要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也必须重视造价管理服务的精确度,在符合造价管理服务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不断从细节方面完善管理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3 改进造价管理的模式
造价管理第三方企业接受的造价管理委托通常来自与施工投资方,这意味着造价管理是事前管理,一旦确定了造价清单,在施工中期、后期中,第三方能够参与的管理行为就少了。但是,信息技术为造价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即第三方管理服务企业可以对工程施工进行跟踪式的管理,或者通过事前管理直接影响或者决定施工管理中与造价相关的某些内容。例如,由于建筑材料市场价格的变动或建筑技术、质检技术提高影响的造价,第三方可以通过对材料市场的预先分析以及对质检费用的预算进行管理。因此,第三方管理企业的造价管理模式需要有所改进,才能够符合新形势下的管理服务需求。
3. 做好工程造价管理的措施
3.1 对造价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大范围收集
来自于客户的管理需求主要包括检查和核对工程量、工程款项的科学性并对工程造价提供管理建议等,这些表面上的需求实际表达了客户对造价管理整体的担心和重视,因此,第三方管理企业必须从客户的深层需要角度去考虑,对造价管理的相关资料(定额、计价规范等)和建筑规范进行大范围收集,即根据客户实际所在的环境,去分析造价管理服务的实际价值,然后开展管理服务。成立较早的、服务质量比较高、执业人员素质过硬的第三方管理公司面对的客户来源于全国各个地域,建筑施工的所在地不同,影响造价的因素也不一样,企业除了通过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造价管理问题分析之外,还应该组建专门的业务小组,以派遣服务的方式,跟随外地的客户进入建筑施工现场进行资料收集,如了解建筑施工当地的材料、人工市场以及建筑质量要求等;另外,还可以请客户出具已经完工的建筑在造价环节生成的建筑资料,通过对建筑档案的分析,寻找那些有助于进行造价管理服务的内容。这些收集资料的方法都有助于第三方管理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的管理需要,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2 不断提升计价系统的科学性
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很大一部分工作都由比较专业的工具来完成,例如,在清单计价核对方面要用到计价管理工具,在工程结算阶段要用到工程量测量工具等。这些管理工具的有效性决定了造价管理工作的实际效力,也是决定造价管理精确度的关键因素。因此,第三方管理企业应该不断提升计价系统的科学性,通过管理工具的完善,做到真正从细节上体现服务质量。公司首先应该做到的一点是对计价工具进行定期的投资,即关注建筑技术的进步,并根据建筑技术的发展,选择那些测量范围广、精度高的管理工具,如建筑材料中钢筋、水泥等制造技术的进步使这部分材料的本质发生了改变,公司也应该对钢筋抽料计算工具进行更新;其次,公司还应该积极完善造价管理系统,在造价管理过程中,有些活动是可以依靠管理软件完成的,还有些活动是依靠造價管理工程师人为完成的。而造价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要求将软件得出的结论和人为工作的结论进行结合,如何完成二者的系统性结合是造价管理技术提高的关键,建议企业从软件开发角度入手,进一步探索计价系统发展的可能性。
3.3 扩展造价管理的范围
建筑企业的经营范围已经产生明显的跨省,甚至跨国的特征,因此,工程的成本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甚至会在一夕之间完全改变。例如,由于人工缺乏导致的施工暂停使建筑企业将为停工的这段时间付出额外的成本,如工地管理费用和环境垃圾处理费用等。虽然这部分成本表面上看来是由建筑施工方承担的,但是,施工方的几乎所有成本花销都由投资方提供。服务于投资方的第三方造价管理公司,有必要关注这部分成本并进行相应的造价控制,即扩大造价管理的范围,将简单的对施工方提供的造价单位价格核算扩展到对造价结构的科学性探讨方面。仍以用工造价管理为例,第三方造价公司可以选择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互换”,及时调整建筑工程各部分的造价比重,建议施工企业在“用工荒”阶段聘任当地的施工队继续进行建筑施工。本地施工队积极参与建筑,可以大幅度拉低建筑施工队的市场价格,进一步缩减施工过程中的人工开支。这样即能够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并保证造价管理的动态性特质。
3.4 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参与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实际的业务素质,对造价管理的质量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一个优秀的造价师能够提供的管理服务是一个普通造价员所不能胜任的,而一个负责的、业务熟练的造价员,能够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也比普通的同岗位员工高出许多。因此,第三方管理公司要全面提高造价管理的水平,必须重视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提高。除了进一步吸纳人才加入企业之外,公司还应该对现有员工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使员工能够主动关注与造价管理质量提高相关的技术发展、方法革新,并不断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只有这样,造价管理水平才能够得到整体上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第三方管理单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公司,在造价管理市场形势益发复杂的情况下,应该以客户需要为基础,进行造价管理能力的全方位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造价管理工作进行的更顺畅,使管理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刘 畅.工程造价管理现状的分析与解决措施[J].江西建材,2015(01):115-117.
[2]卓晓兰.基于新形势下的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研究[J].低碳世界,2015(01):108-110.
[3]王丽芳.浅谈提升造价管理工作的做法[J].化工管理,2014(04):116-117.
[4]何耀华.加强信息体系建设,提升造价管理机构服务职能[C].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2007年5月:101-103.
[5]祝文娟.工程造价管控与竣工极端阶段的造价控制策略[J].江西建材,2015(01):130-131.
[6]戴 华.试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措施,2015(01):144-146.
[7]李星丽.加强建筑功臣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5):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