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新区滨河初中规划设计

2015-10-21张铭昕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楼师生空间

张铭昕

【摘要】本文通过对洛阳市新区滨河初中规划设计分析,指出在中学校园设计中应以其开敞的空间、宜人的尺度、与城市大背景相协调的细部设计切入城市肌理,着重把握的其功能性、地域性以及文化性,从而创造出具有高度人文气息的校园规划。

【关键词】校园设计;地域性;文化性

前 言

隨着中小学校园的规模扩大及校园建筑标准的提高,校园建筑在整体设计与规划上开始注重空间和环境,建筑与景观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对洛阳市新区滨河初中规划设计,对其设计理念,整体环境规划,建筑功能性、地域性以及文化性分别进行阐述与分析,从而探求校园有机更新的概念和思维方法。

一、项目概况

滨河初中拟建于洛阳市新区,规模36个教学班,在校生1800人;是洛阳市加大基础教育投入的重点建设工程。基地北临积翠南街,隔景观渠与建业·森林半岛住宅区相对;西向、南向贴临建业·美茵湖住宅区;东侧隔50米宽绿化带紧邻南北贯通的王城大道,并与隋唐遗址公园遥相呼应。占地约52亩,南北长约278米,东西宽约115米,地势平坦,交通便捷。

二、设计理念

建筑是人与环境之间的载体,担负着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沟通的使命,以达到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正是本案设计理念之所在:力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校园文化浓厚、富有时代气息,重点突出“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将本设计融入到原有的环境中去。

设计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规划布局的特定性。基地周边水波粼粼,绿地广阔,红色坡顶的住宅掩映其中,顺应王城大道,设计的滨河中学以一组坡屋顶的建筑群体错落有致的呈现,以其开敞的空间、宜人的尺度、精致典雅的细部设计切入城市肌理,并与周围的环境、建筑有机的结合,成为这一区域建筑群体中的璀璨亮点。

三、总平面布局

1.清晰的交通组织:

考虑到周边环境已经形成,同时以达到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学校出入口拟设于基地北向积翠南街的中部,而将建筑沿用地周边均布,从而形成基地层次分明的交通网络:沿基地周边为车行流线,沿出入口贯通南北形成学校的景观步行道;既保证了师生安全,又便于管理和消防通行。

2、明确的功能分区:

根据学校在使用性能上的差异,同时考虑到建筑沿街景观的重要性,采用整合的手法:将三幢教学楼组合为教学区,使其以整齐的韵律沿东侧排布,以展示一组完整群体的视觉效果;而将行政办公、图书馆、试验楼等围合成办公实验区,集中设置于西部,和东向教学楼群共同形成开合有度的功能组群。教学区、办公实验区共同形成学校的相对安静区域。

结合基地南北向狭长的特点,将静区和运动场地等形成的动区南北布置,两大功能分区间辅以大面积的绿化分隔,既保证了相互独立,又增加了一片不受噪声干扰的绿色空间。

3、空间环境与文化氛围的营造:

空间、文化是校园场所精神的实质,是师生们对校园认同感、归属感之所在。

规划在采用西方几何构图的基础上,汲取中国传统书院布局的精髓,以融于园林环境中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学校的文化气息,将功能空间精神化、艺术化,从而创造高品质的校园空间环境。从北向南,采用序列空间的组织方式,沿中间步行主轴线,分别在教学区、办公实验区、运动区等形成多个层次:以行政楼、图书馆、实验楼三者围合成的礼仪广场,沿国旗台自西向东离心发散,满足国情教育和课间做操需要;轴线东侧则为教学楼群围合出的两个庭院。

整个建筑群根据基地形状,通过一个圆心向外发散,形成“一大二小”三个相互穿插的空间,并辅以规律性的铺地、绿化、小品等,使其以良好的空间尺度、开放的空间场所感,成为各类公共活动的场所和核心。主轴线尽端,以彰显学校特性的雕塑作为感情的升华。基地南部,是开放的大片场地:现代化的各类运动场地,连绵的绿地,葱郁的林木,共同组成了一个亲切自然、充满生气的园林化空间。

四、建筑功能设计

在关注总体布局的同时,注重建筑内部的功能组织及流线,努力为师生营建宽松、严谨的学习活动空间。

考虑到初中生的特点,东部教学楼群采用“化零为整”的手法,通过阶梯教室、楼梯间、连廊、年级办公室、班主任办公室等将三幢教学楼合而为一,加强了教学各部分间紧密联系、便于师生交往的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建筑体型及空间层次,也为沿街立面的塑造奠定了基础。每幢教学楼均为四层,每层三个教室,教室长9米、宽7.8米,每班50人。

注意到学校建筑的特殊性,以及北向沿街景观的要求,将行政办公楼设置于基地西北处,中间辅以图书馆和部分科技用房,同南侧的实验楼共同围合出礼仪广场,形成集中的群体形态,以求和教学楼群呼应,不仅使整体布局效果协调、同一,还更好地节省了用地,将大片的室外场地让位给师生。

五、建筑立面设计

在建筑单体处理上,我们力图体现崇尚自然的建筑观。以清新明快的色彩,朴实自然的材质,以及宜人的尺度和错落有致的形体与自然景观交融的整体和谐之美,以体现21世纪的校园风貌,塑造时代感强、文化内涵深厚的建筑形式。

考虑到周边建业住宅区、隋唐遗址公园的整体建筑风貌,故而本案建筑高度一般控制在3~5层,屋顶采用四坡顶形式,高低错落,组合灵活,成为建筑的第五立面。从而在总体感观上形成了朴实、自然、流动的整体意向。在立面设计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檐口下统一虚化处理,刻意加大开窗面积来突出屋顶造型;墙面则采用柱式与实墙面交错的手法强调虚实对比,并利用塔楼形式形成制高点来强调空间向心力和秩序。

在开窗方式上,尽量采用引进光线和空气,避免使用人工空调和采光,更多的发挥自然通风和采光的作用;坡屋顶的建筑形式,又很好的起到了隔热保温的效果,充分体现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屋顶采用英红瓦,墙面为乳白色与浅砖红色交错的暖色调,与周围各种植被红绿相应,彰显建筑庄重、典雅、明快的时代氛围的同时,流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结束语

中学校园设计应根据中学师生的行为特征,利用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及人文历史,合理规划校园的布局及建筑单体功能和交通流线,在构思上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材料,以节约成本尊重自然为原则,从色彩和形式上体现当地的特色,使得校园建筑和景观互为风景,与城市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猜你喜欢

教学楼师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教学楼重建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技术分析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5S管理技术在教学楼中的创新及应用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高校教学楼空间设计
麻辣师生
马小逃和巴比巴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