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史中的素质教育

2015-10-21马殿勇

关键词:化学史素质教育作用

马殿勇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教育界提出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一词就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自觉宣言。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把学生看做能动的主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同样,在化学教育教学中,贯穿化学史的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不同的特点受到尊重,在课程设置、教学形式、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关键词]化学史 素质教育 作用

化学学科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化学史知识是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化学史是化学学科的形成、产生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历史。化学史不仅如实地记录了影响化学发展的重要事件,系统地阐述了化学发展的历程,而且向人们展示了化学家们揭开化学现象背后的规律所进行的思维活动和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以及他们所具备的科学精神,所呈现的科学道德。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教学部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论,可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的教育,使学生的认知过程符合辩证思维,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

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组成自然界的物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存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冲突和斗争,有时不免会出现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和方法,但最终还是唯物辩证法取得胜利。不少化学家本来是想回避哲学的,但他们每个人都不得不受着他们那个时代哲学观念的影响,以此可以启发学生树立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并用来指导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如能在教学中有计划地补充一些化学史的基本规律,与教学内容能得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例如,讲氧气反应时,介绍由“燃素说”到“氧化说”的演变,从而阐述人类对燃烧想象逐步认识的辩证过程。

二、让学生逐步建立自然科學方法论

戴安邦教授指出:“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传授化学知识、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科学一般研究方法规律的理论,是从自然科学长期发展过程中抽象、概括出来的理论。通过化学史的事例,从变化到发展的过程中学习,就能达到生动、直观的学习化学家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它们的研究和挖掘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家发现问题----进行推理判断----又提出假设进行验证的完整过程,逐步树立自然科学方法论,使学生学到动态的不断充实发展的基础知识,以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实际能力。特别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三、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发展和促进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它是学生力求知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感情色彩的一种意向活动,它可以对学习活动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积极克服所遇到的妨碍学习活动的阻力和困难。当讲到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时,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倦情绪。如能恰到好处地把某些化学史实,以化学小故事或化学趣闻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就能消除“填鸭式”的弊病。另外,通过给学生介绍化学世界的发展趋势和美好前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路、视野,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把学习动机和远大目标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化学史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使他们真正了解我们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正视我们伟大祖国的现状和光辉未来,以提高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认识我到作为“龙的传人”无尚光荣和自豪。利用我国化学工艺上的发明创造(如举世闻名的火药和造纸术的发明、瓷器的制造、食盐的利用、侯德榜博士等人的爱国事迹)使学生感到我们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而且是充满智慧的民族,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四、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坚强意志

化学史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的养成,化学史的教育有效融合与化学有关的自然科学以及与人类思想、社会历史有关的多学科的知识,并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中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完成整个学习活动的重要条件,它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充分认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的要求方面的品质,它是产生坚强意志的源泉。居里夫人还是学生时,就以一种惊人的自觉性放弃了其他青年拼命追寻的欢乐,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她永远感到亲切的科学领域中,以发狂般的英勇气概去研究、探索,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为祖国赢得的荣誉。果断性是一种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实现所决定的品质。自制力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方面的品质。为近代化学史奠定了坚实基础的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为“不屈不挠”。像这样的事例,可以教育学生培养自己的坚韧性,一种在执行决定时能够坚持到底,在行动中能够长期保持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顽强地克服达到目的的途中的重重困难的品质,在自己的学习中不断努力,持之以恒,终会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收效。

在课堂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对学生的化学成绩、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切实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以课堂中渗透化学史教育史应该被大力提倡的。在化学教学中贯穿化学史教育,对重要的化学基础知识产生的原因、形成、经过及发展加以分析,阐述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使学生从总体上有机地把握化学这门学科;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恰当地补充有关化学史知识,若讲得生动形象,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可加深学生所学知识的印象、加强记忆、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教育,应做到选材得当,实时补充,遵循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才能起到强化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作用,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临忻师范学院学报》徐雷《化学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000.12

[2]《林区教学》李凤英《利用化学史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素质教育》2010.4

[3]《新课程研究》姜丽红《浅谈化学史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化学实践中的应用》2011.12

[4]《教师》芦小林《浅谈化学史教育在化学课程引入中的作用》2012.27

(作者单位:云南省鲁甸县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史素质教育作用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化学史在初中化学教科书中的渗透
如何让化学史在化学课堂中焕发独特的魅力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浅论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