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环境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5-10-21王雷

关键词:能力导向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王雷

[摘要]在工程教育认证大环境的影响下,本科院校各类专业都面临着严峻的专业教学改革,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也不例外。通过明确定位培养目标、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灵活多样的实践实习基地及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机制等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提升专业竞争力,全面提升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专业认证;教学改革;能力导向

一、引言

专业认证是国家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一项重点工程,认证目标主要有体现在下述几点:第一,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第二,建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构建工程教育与企业界的密切联系机制,提高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对工业产出及社会的适应性;第三,促进工程教育参与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提升国际竞争力[1,2]。

专业认证对于保障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意义非凡。通过专业认证,可以优化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促进学科建设和发展,可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办学理念,从而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我校专业建设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校也在积极进行认证前的准备工作,为以后参加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准备。为此,学校在去年也专门组织了几场关于专业认证的报告会。

我校机制专业是我校办学最早和最强的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及安徽省重点学科,拥有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实验室”,还拥有《数控技术》、《液压气压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学》等安徽省精品课程。如果本专业以后能够顺利通过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话,对我校影响力的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

要正确认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区别主要表现体现在主体不同、深度不同、对象不同、目标不同等4个方面,具体区别详见文献[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育界和企业界专家共同参与;注重目标设定及人才培养完整体系;关注人才培养整体出口质量;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重视持续改进机制。

(二)认证标准

认证标准分为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部分。通用标准是各工程教育专业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专业补充标准是在通用标准基础之上根据本专业特点提出的特有的具体要求。最新的认证通用标准共包含7大项(35个小项),它们分别是:1)学生,包括4个小项。2)培养目标,包括3个小项;3)毕业要求,包括10个小项;4)持续改进,包括3个小项;5)课程体系,包括4个小项;6)师资队伍,包括5个小项;7)支持条件,包括6个小项。

机制专业的补充标准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体系,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10%)、实践环节(包括工程训练、实验课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科技创新活动)、毕业设计(论文);2)师资队伍,包括专业背景、工程背景;3)支持条件,包括专业资料、实践基地。

从认证标准的内容不难看出,除了对重要课程设置进行规定外,专业认证还非常重视实践环节,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突出作用,对产学研结合也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环境下的教学改革

(一)明确定位培养目标

在制定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教育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证的标准和专业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必须让用人单位充分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全过程,使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真正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二)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专业认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育以培养学生为本的理念。因此,应变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启发式教学方式。同时开展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改革。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兴趣去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程体系设置

首先,在满足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的前提下,以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认证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培养方案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4-7]。只有贯彻执行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能力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才能真正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实践能力强的合格毕业生。为此,机制专业2014级培养方案做了一定的改进,如增加《工程化学基础》、《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数学、物理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增加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企业管理概论》等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了《机制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训练》等实践性的环节,使各部分都达到认证的指标要求。将原有《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实验单独分离出来,开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综合实验”,让学生真正把学习的知识较全面的整合在一起,更能鍛炼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今年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更加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认证更加强调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教学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工程经验、沟通能力,并且能够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研究,参与学术交流,教师的工程背景应能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8]。因此,需要通过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培养和锻炼在职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如,通过攻读博士、访问学者、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现有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实践能力;通过引进企业高端人才或从企业聘请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建立高校和企业人才交流的长效机制。

(五)构建灵活多样的实践实习基地

实践环节在教学中直接影响着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影响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是涉及到学生能否真正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我们专业的做法是:加强与校内工程训练中心的紧密合作;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将科研项目引入实践课堂,让学生的能力在参与科学研究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积极拓宽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渠道,与地方及周边相关企业单位共建实践、实习基地。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尽可能接受真实的工程训练。另外,还可以通过基于教育CDIO理念,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CDIO的教育模式代表了Conceiving(构思)-Designing(设计)-Implementing(实现)-Operating(运作)。CDIO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将应用与课程之间紧密联系的方式学习[1,9]。

(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机制

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与完善的教学管理也是密不可分的。在人才培养过工程中,建立和完善健全领导教学检查制度和督导组听课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完善和修订现行的教学环节规范和要求、教学管理制度、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督、评价和反馈机制,以及教学质量激励和奖惩机制,加快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如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很好得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建立教学事故预防和监控机制;建立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反馈机制等。应该说,我们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机制做的还是非常到位的,取得效果也非常明显。

四、结束语

专业认证通过近十年的实施,被证实是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专业认证环境下,机制专业一方面必须抓住专业认证标准,在学生、培養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支持条件等方面加强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在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充分听取和采纳产业界专家等方方面面建议和意见,强化本专业的办学特色,注重实践环节培养,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和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漫红,刘桂萍,李文秀.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22(2):224-227.

[2]刘建新,杨林,何兆益.论专业认证背景下交通类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2(4):98-100.

[3]张凤宝,贾绍义,傅虹.关于院系如何做好专业认证自评工作的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0(5):93-97.

[4]宋洪侠.深化机械制图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创新型人才[J].图学学报,2013,34(3):142-147.

[5]高芳祎.我国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效果的调查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27-31.

[6]陈达云.关于民族高校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3(1):1-4.

[7]肖念.对中国大学教学改革逻辑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7):7-9.

[8]柯福阳,赵显富,孙景领,等.测绘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J].测绘工程,2012,21(5):93-96.

[9]杨叔子.谈谈我对“CDIO-工程文化教育”的认识[J].中国大学教学,2008(9):6-7.

(作者单位:1.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2.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芜湖)

猜你喜欢

能力导向专业认证教学改革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如何在实践活动中进行能力导向
小学习作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及实施策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