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分层问题导学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

2015-10-21刘艳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刘艳

摘 要:在讲授式仍然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形式的今天,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发展,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一直是许多教师关注的话题。笔者近几年在不同班级尝试进行分层次问题导学实践与研究,提出了利用分层次的问题,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发展区获得最大发展。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问题导学;若干要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应该说,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人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分层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设想,现以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为例,阐述一下分层问题导学中的几个重大环节的操作要领。

一、科学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高效预习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如果靠延长学生学习时间来获得教学效益,不仅仅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悖,也阻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如何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就成了一线教师和教学研究者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导学案的设计在形成有效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导学案设计质量高,学生用起来就比较轻松,解决问题效果就比较好,反之,则出现学生学习髙耗低效的结果。

科学的导学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应涵盖新授课内容的核心内容,并以问题作为思维的引擎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通过课前预习,能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对本节课大部分概念有一定的领会,基本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基础要求,这样的导学案,就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导學案。所以,认真设计导学案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环节。

下面是我设计导学案时的一个模板:

XX高级中学分层问题教学高一△△学科导学案

(一)学习重难点

(二)学习方法建议

(三)分层问题导学

1.(A)(自学通过)

2.(B)(建议学法)

3.(C)(建议学法)

(四)分层问题检测

1.A类问题检测

2.B类问题检测

3.C类问题检测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一是要注意导学案中容量的控制,不能给学生带来课业负担,切实遵循“减负增效”的办学理念。学生一天的课程除了艺体、技术、活动课程外,文化课一般要在5节左右,课后学生一方面要巩固学过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预习新知识,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信息技术学科的导学案建议一般让学生在30分钟以内能完成为宜。二是没有出示教学目标,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可能在预习时并不注意教学目标,而且,学生也很难理解教学目标的意思,我们认为,教学目标主要应该是教师需要明了,并把它作为制定导学案、教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精心设计教案,实现课堂高效教学

教师如何驾驭课堂,决定着课堂的效率。虽然我们提倡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很多老师却有意无意地喜欢“独占”课堂。一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学习效率很低。因此“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还学生以自主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我在实践中觉得,除了前面说过的科学设计导学案外,认真研究教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且高效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不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所谓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温习巩固都可能成为一句空话。那么,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搞好集体备课,要想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成的问题收放自如,课堂上要想在预设之外不被学生生成的问题难倒,就必须课前有一个尽量充分地备课,而集体备课,无疑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一是可以集思广益,弥补个人备课的不足,二是可以最大限度做到科学预设,引导学生课堂高效地学习。

第二,需要有科学的预设,我们知道,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让学生科学的预习外,课堂上怎样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高效地学习特别重要。我在设计教学案时,还要有一个精心的预设:哪些地方让学生讨论、怎样让学生讨论、讨论可能要多长时间;哪些地方需要教师精讲、怎样精讲,这些细节做得好,必然会提高一节课的效率。

第三,精讲点拨必不可少,我们知道,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对问题理解的高度、深度、广度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偏差,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针对批阅学案发现的问题,结合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精讲点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在指导教师设计教案时的模板,供大家参考:

XX高级中学分层问题教学高一△△学科教案

(一)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设计

(四)分层问题教学

1.(A)(教学方法)

2.(B)(教学方法)

3.(C)(教学方法)

(五)分层问题检测

1.A类问题检测(变式训练)

2.B类问题检测(变式训练)

3.C类问题检测(变式训练)

(六)布置课后作业

这里有几个方面我要解释一下,一是教案上的A、B、C三类问题与导学案上的问题是有区别的,它是在教师批阅学生完成的导学案基础上,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应该说,教案的设计,更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二是A类问题,虽然导学案上要求学生自学通过,但在课堂上,我们还是要对这类问题进行必要的检测,遇到学生预习中没有把握好的问题,还要采取一定方式展开教学;三是要根据每一个问题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利用小组活动,做到解决手段多样

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讲解为主,对认真听讲的学生而言,这样的课堂,学生对教师讲过的问题可能学得还可以,但课后学生做起练习效果就不一定好了,因为这种灌输式课堂,学生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在让学生变换方式去解题时,自然也就很难有效的解决。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学生被动接受的记忆,24小时后只有30%的内容可以记住,而通过小组讨论的问题,24小时候后会有50%的内容可以记住。所以,我们倡导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讨论能解决的问题,要尽量让学生讨论解决,教师要做的工作是规范和引导,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可讨论性,讨论的形式有很多,可以前后四个人小组讨论,又可以前后六到八个人大组讨论;学生讨论的结果,要引导学生积极展示。引导的手段要多样,可以让小组抢答;可以小组代表阐述观点;可以到黑板上板演展示;可以小组辩论,总之,尽量以多样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大量艰辛的劳动;分层问题导学只是一种简单的尝试,做好它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思考、不断探索钻研。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建伟、孙燕青.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内在条件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
试分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改进对策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接触式教学手段的探究
高效利用微课实施高中信息技术“动学融合”教学
浅谈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巧用现代教学评价技术 助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微课”设计的“三性”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