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2015-10-21周康蓉

速读·中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文教学培养

周康蓉

摘 要: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在作品中都有体现。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各种美的呈现。在对比中体会形象美,让学生知道怎样去评判美。引导学生想象,感受意境美,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理解文章深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读书中体验情感美。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 ;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都是经典之作。生活中的各种美都蕴含其中。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感受美的意境,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审美规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是我平时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通过对比评判,体验人物形象美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念。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如《西门豹》这篇课文,就有强烈的对比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在不同的角度上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对美丑的认识,培养学生强烈的审美能力。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描写桂林山水的作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学生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通过强烈的形象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而这些形象的美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想象,感悟文章意境美

小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存于表面,对美的鉴赏力不太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两个写景的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为了开拓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的意境,这样,学生就可根据教师的点拨,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学生也能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三、理解文章深意,感受文章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大都言简意赅,用词准确。尤其是有些诗歌散文更是用字精炼传神,语言优美。

(1)推敲传神的词语。一般地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的“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词语我们如不引导学生认识琢磨有关桂林山水的资料,就很难体会出文章所表达的美感。

(2)欣赏优美的句子。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作者不仅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四、在朗讀中感受情感美

教学中,教师应选取好的文章或是好的段落让学生反复诵读,体验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

那么,怎样读课文才能使学生体验到文中的情感美呢?一是范读。教师的范读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能引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老师→作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一些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去揣摩作者的情感,使他们进一步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三是引读,对一些特殊的、说明问题有承接性和层次性的句、段,通过引读,能直接抒发作者与读者的真美情感。四是议读。通过评议朗读,让学生自己体会怎样诵读更能体验文章的情感。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美,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语文教学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