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景观设计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
2015-10-21王婷
王婷
摘要: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既要适应发展变化快、包容量大的景观建设产业要求,又要传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文化,保持与国际接轨,所以,景观设计人才培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需要多维度、多角度地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坚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本土文化的国际设计。
关键词:景观设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视野
一、文化传承创新视野下的高职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扩招带来学校办学的功利性,一些不具备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缺乏,无景观设计教学基础的院校,也盲目地增设景观设计类专业,无序地扩招学生。培养的学生设计能力的内涵与知识结构区别不大,导致总体教学质量不高,教育产出与产业需求产生矛盾。
(一)学生创意能力不强,缺乏职业文化素养。陷入了技术化驱使 的“形式至上”泥潭,一是在设计中大量引入模仿、解构、拼贴等表现手法,一味追求“光与色、点线面”的形式感和现代感,导致设计风格机械、理性和千篇一律。二是把图案、图形等表面的视觉符号等同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神内涵,认为传统元素就是传统文化,造成学生文化传承的底蕴的缺乏和艺术创造力的缺失。正如德国盖尔哈特.马蒂亚斯认为中国的设计类毕业生是从有缺陷的教育流水线中培训出来的从事简单而重复的艺术设计工作的“设计蚂蚁”。
(二)教学与评价普遍重形式而轻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普遍存在“灌输、演示、程序化”的教学现象,基础课程重视基础与技巧技术的培养,专业课程的课题或案例主要以“老师出题、学生解题、自我展示、教师打分”的方式进行,过于偏重技术的表现,不太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学生只会按照老师的设定的目标,采用同一的技巧来表现,达到老师预定的效果,學生作业往往缺乏创意,培养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而创造力偏弱。在教学评价中,制订的标准普遍重视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学生在设计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意念发展的过程的评价。在成果评价中也往往只重点关注学生作品的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内在思想、创意、创新思维、中华文化修养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评价。事实上,设计体验、意念开发、个性特点的评价是设计业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符合景观设计人才的个性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
二、高职景观设计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树立系统的文化传承创新理念
景观设计人才是景观建设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景观建设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景观设计人才最重要的要具有良好的创造力和基本素质,而基本素质中最为重要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由此,高职院校的景观设计人才培养需要树立系统的文化传承创新理念。一是将传统的优秀文化资源守护、继承、传承,借鉴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创新设计等列入培养目标,加强本土文化的学习,积极引入区域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对传统审美范式综合性的自觉自愿的艺术修正。二是强化“以创新为荣,以抄袭为耻”的教育观和学习观的教育,加强艺术与技术、艺术与时代、本土与国际的融合,提升学生的自我反省和社会责任感。三是将天人合一、心手合一的传统思想理念贯穿于培养过程的每个环节,促进学生设计伦理、审美情趣的自我创建。
(二)构建“厚文化、宽视野、强创意”的新型课程体系
从艺术陶冶心灵、设计引领生活的角度来看,景观设计人才更加需要理论的熏陶、情致的陶冶、深厚的积淀和实践的磨炼,更加需要强调知识、能力、人格品质的辩证统一,强调学生包括设计逻辑分析、创意思维、社会文化的洞察力和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在内的设计综合能力,其课程体系应有其独特性和新颖性。
创意是景观设计专业的灵魂,景观设计类专业要适应当前产业发展需求,删除、合并或压缩一些实用性不强、费时费力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增加创新意识、创意方法、右脑开发的综合性课程以及专业考察、设计体验、地方特色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切实开展创意训练、项目实践,以增强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
(三)开展过程体验与思想内涵相结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教学的走向,专任教师仅按照学生作品或设计方案进行单一成绩评定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由专任教师、行业人士、学生共同参与的,既体现作品或成果评价,也体现过程评价,既评价作品的技术技巧,也评价其设计思想与内涵的教学评价机制。
一是专业基础课程采用“过程+互评+集体”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分阶段评价,重点考评学生能否用心观察、感受和领悟,表现自己的想法;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对同学作品进行相互的批判、鉴赏和评价;专兼职教师对终结性作品进行集体评价,重点考察设计合理性、市场应用性等,通过这种共同参与各有侧重的评价,帮助学生掌握创意的理念和美学。二是工具与技能类课程采用“过程+考试”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设计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要求的情形进行量化打分,考试一般采用操作考试,重点考评学生对工具掌握的熟练程度以及完成作品的质量。三是职业岗位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意、自我探索、互相评析、借鉴的思维和能力,采用设计讲评、作品评价、过程观察、档案袋评价(课程小作业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考察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经验和情感,是否学会与人合作,对同一项目是否有自己独特创意和艺术表现,考虑问题是否系统,是否有开阔的视野,方法的选择、专业知识的应用是否巧妙等,还要考虑设计作品能否取得设计对象、业内人士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杨开飞.文化自觉与当前文艺存在的问题[J].文艺争鸣,2013(1):155-157
[2]靳埭强.浅谈创意人才培养[J].装饰,2011(01):54-55
[3]周斌.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0(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