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助力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2015-10-21魏王笑天

大观 2015年10期
关键词:四有儒家品德

魏王笑天

项目基金:本文为南京政治学院重点课题子课题《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研究》,课题编号:15ZY01-05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提出,明确和强调了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一代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其所处的文化环境,都与其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根源息息相关,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更注定了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培养需要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相结合。本文旨在寻找两者的共通之处,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为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培养寻求理论支撑。

一、从先秦儒学在“轴心突破”中产生的精神力量认识到“有灵魂”的重要性

这次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中的“有灵魂”定义为信念坚定、听党指挥。八个字简明扼要,意义却极为深刻。信仰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最为强大的力量,对军人而言,它可以催生出实质性的战斗力。当我们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对自己坚持的事业充满认同感并坚信其崇高和伟大的时候,便会毫无保留地为之付出、奋斗。先秦儒学在轴心时代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对信念力量的充分印证,这可以为今天的“有灵魂”提供历史性的理论支撑。

先秦儒学的发展属于人类第一次自我意义上的觉醒,这一历史的变革被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定义为“轴心时代”。“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所发生的精神过程,似乎建立了这样一个轴心。在这时候,我们今日生活中的人开始出现。让我们把这个时期称之为‘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充满了不平常的事件。”

佛教在印度兴起,希腊产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袄教在伊朗提出它挑战式的论点,巴勒斯坦的先知们开始奋起。与其他觉醒精神所处的环境不同,中国的先秦儒学是在礼坏乐崩、诸侯混战的春秋战国寻求生存,在最坏的时代却弘扬着最伟大的思想,这就显得更为难能可贵,儒家先贤的这种坚持就源于信念所赋予的精神力量。孟子所高唱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就是那个时代他们的灵魂写照。

当下,我们就是要通过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在对其弘扬中认识到“灵魂”是儒家文化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根源,从而引申出“有灵魂”对于“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来说的重要性。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灵魂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军魂的深刻认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军人的灵魂,其精神力量是产生我军不竭战斗力的源泉,使我军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是我军自建军以来得以取得无数场大小战役胜利的根本所在。靈魂具有对于具体工作的引导作用。我们的党是先进的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这就决定了我党在任何时候都会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去把握一个时期的时代主题并制定相关政策。我们的军队只有在党的方向和政策引领下才能通过正确的途径更好地肩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的使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灵魂的另一个作用是为人们的是非曲直价值观判断提供依据。先秦儒家有“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这是希望从精神层面对当时的社会行为加以规范。如今,“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以坚持对听党指挥的信念为灵魂,就是要以党性原则作为自己是非观的标准。我们要按照党的要求从自身出发把精力投入到钻研打仗、善谋打仗、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这样的工作上去,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为党、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时争取更大的发展和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而不是依靠拉关系、攀关系这样的旁门左道博取提拔。

孔子所讲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经常被曲解为和董仲舒提出的三纲同出一辙,其实不然,先秦儒家的本意是指君王、臣子、长辈、晚辈都要有自己应有的样子,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身份。不同的人应该有的样子各是什么,在古代是由儒家的核心精神给出标准。如今,习主席提出“军队要有军队的样子,军人要有军人的样子”其标准的依据是党的理论。坚持信念坚定、听党指挥这一灵魂,军人才能以正确的是非观去做符合自己身份的事情。

我们党所坚持的事业的崇高性、正义性,让每名“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在灵魂的精神作用下坚定自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对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安康,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世界和平矢志不渝。

二、从“大学之道”解读“有本事”

《大学》第一章中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儒家思想重视的是人由内而外的的养成,一个人修养、能力到达一定的境界,具备君子的本事是其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发挥作用做出贡献的基础。今天,对于“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所强调的“有本事”也是同样的道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修身就是要磨练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达到素质过硬、能打胜仗。

实现“有本事”最重要的是要以战斗力标准作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自身能力养成的出发点,紧贴实战磨练本领。作战部队要在实战化的训练中不断磨合,不断探索贴近现代化、信息化战争的指挥理念和战术、战法。主官要锻炼在不同的战场情况下如何最好地部署兵力获得最大收益。士兵应熟悉在不同的战术中自己充当的角色、要完成的任务,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以及各种武器装备的操作、维修,这些能力都只有在实战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锻炼。作战部队的每一员还应该在中央军委、总部机关的要求下积极参加与外军的联合军演以熟悉未来战争可能的多国部队联合作战的模式,了解外军战法体系并积极研究应对之策,主动承担联合国维和任务适应在陌生环境、艰苦条件下完成作战任务。

后勤、装备等支持性部门的人员要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一切工作都要以服务实战为出发点。后勤人员的“有本事”在于要保证充足的物资储备,保证对一线部队的给养。还要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战时物资生产、征集、分配、运输体系。装备部门人员要加强科研能力,可以持续研发适应新形势下战争的高科技、高性能武器装备配发部队。要时刻保持武器装备的保养、维修,保证其完好率、配套率、入库率、战备储备率。

高层决策者要具有宏观战争眼光,具备统领一场大型战役的能力。高层决策者要了解在不同的战争阶段和战争形势下如何规划指挥系统,给予不同层级的指挥者以怎样的权限,如何协调不同军兵种配合作战,如何合理安排各军兵种力量配比。

从基层部队的一员到政工、参谋、后勤、装备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再到高层决策者,每名“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都需要在实战环境下锻炼通用的军事技能,又要重点培养与自己职能相关的专业本领,有所侧重,才能在战争中的有关领域发挥关键的作用服务全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儒家文化之下君子实现自身抱负的过程中体现出递进的关系,只有具备了能力、本领才能在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天地有所作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也是一样,自己“有本事”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履行好职能,增强我国的军事实力,继而才能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在军事力量硬实力的支撑下,我们才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软实力,将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等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施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每名“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有本事”的基础上。

三、“有血性”需要“唐雎不辱使命”的气魄和勇毅

《战国策》中《唐雎不辱使命》一篇的历史真实性在今天的学界虽然存有争议,但是不论历史上是否发生过唐雎与秦王的那次对峙,我们都可以从这篇文章看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不卑不亢、英勇顽强精神的推崇。“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读这样的文字能激发人心中的热血,针对古代秦王的暴政、严刑峻法,劳动人民表现出的是抗争的意愿以及置生死于度外的血性。“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应当弘扬、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如此精神,培育自己不畏强暴、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血性。血性要体现在个人行为的勇敢坚毅,也需要表现出在时代大局观上的一种气魄。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廷苦,纵死犹闻侠骨香。”诗句中透露出对霍去病的赞美和肯定,也是对其年少从军立志到边关建功立业的血性的推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中国古代军人血性在时代大局观中的表现。对于今天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来说,愿意到最艰苦的地方,到边关要塞去守卫祖国的门户就是以大局观的气度彰显血性。

当今世界,一些国家依然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妄图根据其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对我国的发展加以干涉、阻碍。美国在2011年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于2012年开始推行,预计到2020年基本完成将其海空军60%的军力部署在亚太地区以围堵中国。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并不容乐观,南海、东海问题仍未解决,影响台海局势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日本的军国主义存在死灰复燃的可能。面对这些对我国国家利益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的因素,“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也必须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为“有血性”添上时代性的大局观气魄,以自己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震慑妄图干涉、侵害我国的势力。

四、结合儒家中心学发展“有品德”

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将“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有品德”解读为情趣高尚、品行端正,要使这种内在要求得以实现,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收和借鉴陶冶人品性的优良基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直以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主要倾向就是褒奖和推广高尚的品德,并以这些品德教育人,从而达到社会的和谐。传统文化中关于高尚品德的说法众多,其中思想最成熟、体系最为完善、影响最深远的是儒家的中心学。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并且传承下去的体系工作,因此不能仅仅碎片化地借鉴零散的传统文化,需要儒家体系成熟的中心学与之配套才能推动其长久的发展。

儒家的中心学包括:仁、义、礼、智、信五常,礼、义、廉、耻四维,以及其他的如忠、孝、敬畏、慎独等概念,然而“仁”是这一切的根基,支撑着东方这一套纷繁而广博,关乎人性、理想、家国与天下的理论。儒学是关乎于人的学说,其中心学也是基于人及人类社会之间秩序、关系的。在儒家看来“仁”是与人本身联系最为密切的概念与品质。作为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优秀传統文化,儒家从始至终赋予中国人、中国社会以“仁”的特质,中国今天所推广的政策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都有“仁”的影响,希望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出发推动世界范围内发展出和谐、大同的理想国际环境。在具有这样特点的政策背景下,更要求“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有品德”需要在借鉴“仁”的内在修养与由其产生的其他道德品质中得以实现。

“仁”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孟子在其最著名的论调中对这种善端进行了阐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此可见“仁”的善端是与生俱来的,而儒家中心学的要求就是在这种天赋本质的基础上,去保持和发展“仁”,修身养性,以“仁”为源头延展并达到道德上要求的其他准则,能够符合五常、四维的规范,便得以“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将“仁”修养成为一种内在的品质,才会继而触及和领会义、礼、智、信、廉、耻等其他德行的内涵。“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品德,从“仁”的角度看就是要爱党、爱祖国、爱人民。所谓“义” 是自觉的奉行正义、公正,是君子应当秉持的道路与方向,抛弃私欲而自觉的履行社会、道德所要求的义务。“义”对于军人来说是品德的重要表现。行义的最初条件是判断一件事的正义性、正当性,对于“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来说这种正义性、正当性的判断是要审视它是否符合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道德基础。

所谓“忠”,要求“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对党绝对忠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对人忠信,儒家的解释是能够用自己的好的品质感染他人,让他人也有所养成,得以立足于社会,正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作为社会的先进群体,听党指挥,从国家、人民的利益出发,其行为应当成为整个社会的表率,以榜样的力量鼓舞更多的人以同样的标准自我要求。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以爱党、爱国家、爱人民作为品德之出发点,进而坚守正义、诠释忠诚、发挥榜样力量。“有品德”的体系生成应当对儒家中心学充分吸收。

“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要成长在中国传承数千年的文化背景下,因此其培养无法也不应该绕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神的关键在于有恰当的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工作提供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论证,说明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均可以找到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支撑,只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工作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在一步步的探索中寻找两者之间更多的契合点才能更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发展,同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找到新的平台。

【注释】

[1]田汝康,金重远.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39.

猜你喜欢

四有儒家品德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知命
好学者贤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进社区 争“四有”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
茶道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