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版玩偶的移情设计
2015-10-21陈亚琦
陈亚琦
摘要:玩偶和玩具能夠激起人的回忆并且成为社会主要潮流之一,社会在制造这些产品的时候会融入价值观和社会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了。“手版玩偶”的概念也符合当前对生活品质及心理健康的追求,更是新艺术形态大众化、普及化的时代进步体现。笔者旨在研究艺术形象呈实体全面展示,赋予手版玩偶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体现,这样甚至比很多艺术表现形式更具人性情感,展示方式也是重中之重,将各种创意点集合起来,再加上最好的语言解说,为人性化玩偶铺好前景道路;经过尝试,测试,观众情感体验的反馈是继续实现活玩偶的要点,不仅仅是作者的代表,也传达了整个社会的普遍现状,普通形象在艺术家手上获得新尝试,不但披了外衣、换了姿态、变了动作,更像真正的“人”出现在大众世界里,让作品与欣赏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统一,冲破了观众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手版玩偶;造型;移情设计
玩偶的设计一般都来源于电影和动画里的形象,有可爱的、奇特的、魔幻的、邪恶的、滑稽的等种种角色。都是根据剧情的需要而产生和运转。手版的制作不单单是做得像,而是要把特点和真实情感做出来。玩偶形态的制作过程,是将情感注入和夸大的过程,让这些“生命”即使不能动也能时刻绽放光彩,震撼人心。
移情,这是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心理现象。德国美学家立普斯最早创立此说,认为移情就是主体把自己的情感移入或灌注到知觉或想象的对象中去,使主体与客体合而为一。把自然界作为心灵世界象征的宝库,人的情感与外物相契合,正如波特莱尔所说,移情就是一种情感的“外射”。确切地说,移情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是主体与客体交叉性的“交流”,但这种交流是以主体为中心的。其耐人寻味之处恰恰在于心物同感、情景交融。在手版的制作中,也会做出自身的反面形象,拿好与坏来区分现实与虚构,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情感,这是矛盾的,但正是这种矛盾,反而更加强化了主观情感。在移情现象中也离不开思维和想象;平时的生活积累,用手版来寄托感情,把现有的情感转化成一个形式感强烈的玩偶形象,就是情感与思维的结晶。玩偶的展示效果带给不同欣赏者不同的感觉,欣赏者将情感移入对象,与创作者感情沟通,形成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一件好的作品能留住观众的心和眼才是至关重要,那是因为观者在对象中看到自我,看到生活,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正因为情感在设计中的重要性,手版制作者期望能通过玩偶设计中的移情现象做为一个探讨的切入点,试图通过研究,对手版玩偶设计中的移情特征和规律做初步描述与解释,从而找到移情于玩偶设计上的规律和方法,以有助于设计师在未来的实验工作中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从手版玩偶设计的情感化趋势着眼进入对人性情感的分析,然后对情感内涵中的移情现象及其在玩偶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描述体现。情感是人类精神生命中的主体力量,是主体以自身精神需求和人生价值体现为主要对象的一种自我感受、内心体验、情境评价、移情共鸣和反应选择。在手版玩偶的创作过程中,笔者仅仅只是做了一些角色,一些无生气的玩偶,刚开始觉得蛮有意思,但都不会停留很久,因为吸引眼球的只是形象的外表,欠缺的还是物体本身所传达的惊人思想。经过研究实践,手版玩偶可在静态下实现和人的情感交流,在一步步塑造形态时,把生活情感赋予这个静止的生命体,越看越活灵活现,有实际的运动和呼吸,就像艺术家对其施了魔法,让其永远留存在大众心里。把手版玩偶向着普遍性和开放性转型,往产业文化发展,使之满足大众心理和物质需求,实现在何时何地都能感受到它们所带来的欢乐,在观众对玩偶的欣赏中,给予创造者深思,让玩偶形态更加深入观众的内心,设想此时此景之下这些形态在做什么,想什么,甚至把自我也融入其中,感受形态带给观众的深思。手版玩偶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产业在经济上的平衡与独立,艺术创作也能深入众心。
时至今日,手版玩偶设计师还不能把现实生活情景融入其中,无法用玩偶的语言和形态去表达自我。是因为还没做出形态出神入化,活灵活现的实物艺术品,等诞生了,可能就是人类艺术文化的一大进步;到那时是有生命,能活动的,是在奔腾,翻滚,蜿蜒,或跳跃。最后,将生活情感移入到作品当中,审美的活动才达到最完满的阶段,“我们把自己完全沉没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没到自我中去。艺术的完整过程就是:情感(艺术家的)→感受→艺术品→感受→情感(观赏者的)。情感的成功表现乃是艺术的真谛。
笔者力求将想法付诸实践,在给予作品生命力的同时,也给了设计师创作灵感和喜悦之情;在手版玩偶的表情和动态中体现出生命感,材料和色彩光线的运用使得形态更加逼真,像把角色永远封存在那美妙一刻,让人回味无穷产生很多联想和感慨。把手中的泥土赋予情感并做成实体形态时,让玩偶来传达感情和思想,用奇特的艺术形象以实体的形式与观众产生共鸣,用同情心来打动所有人,让设计师和欣赏者在情感交流的体验上共同为手版玩偶创造机会去实现自己,从中得到满足与兴奋感。
不同的材质使用在手版玩偶身上能体现出质感、空间感、生动性、情感等,每种材料本身可独立传达出超越语言和姿体的情感。手版玩偶让很多人觉得人本身就是个玩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适者生存;逐渐地玩偶会在设计师的手上体现生活的意义,代表设计师传达给观者另类的情感,让想法实现并得到认可;并让艺术走进大众人群,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平衡满足,让具有生命性的玩偶、玩具与人相互交流,碰出多样的设计创想。
【参考文献】
[1]王连海.中国玩具艺术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2]原研哉.引人兴趣的媒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村上隆.艺术创业论[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4]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李国庆.玩偶私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6]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傅天仇.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8]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