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治疗的健康教育
2015-10-21鲍守艳
鲍守艳
【摘要】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作为一名临床工作的护士要认真掌握不良反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做好患者的思想护理及心理咨询工作,以消除患者对疾病和药物的恐惧心理,并且做好饮食指导,与患者有效沟通,使患者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健康的环境中接受干扰素的治疗,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关键词】干扰素:健康教育: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019-02
1 基础资料
1.1临床资料
兴安盟人民医院病案科2010年4月至11月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丙型肝炎患者共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19-67岁。
1.2干扰素(interferon,IFN)
IFN是机体感染病毒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抗病毒感染重要的一种细胞因子。主要分为α、β和γ三型,其中IFN-α和β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自1992年IFN-α2b被批准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以来,迄今为止仍是被FDA批准的首先药物。目前全球获准上市的IFN有12个,以IFN-α居多,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IFN的抗病毒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并以前者为主。近年发现,IFN在还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目前,IFN-α在抗HBV治疗中的问题是效果有限,抑制病毒复制但难以清除病毒,而且停药后有复发现象。近年来国内外均倾向于采用重组干扰素,激素撤除合并干扰素疗法以及干扰素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结合疗法治疗HBV感染。如聚乙二醇IFN-α是聚乙二醇(PEG)与重组IFN仅结合形成的长效干扰素。
2护理
2.1 心理护理
乙肝“大三阳”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自卑心理。由于年龄、文化水平等差异,患者对干扰素治疗疗效、副作用等缺乏了解,存在矛盾、恐惧心理,心理变化复杂、精神压力大。另外,长达半年以上的治疗需要大笔医疗费用,对家庭和单位造成负担。对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积极取得病人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其次,向患者详细讲解乙肝与干扰素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干扰素的一些副作用、疗程及费用等。从而使患者对治疗有个正确充分的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2 生活护理
2.2.1 休息 休息是治疗肝炎的重要措施,保持病室的安静、整洁,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鼓励病人多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在某种程度上,休息得越好病情也越容易康复。规律的生活、平稳的心态都是肝病患者的良药,切忌熬夜。
2.2.2 饮食 早起患者往往胃肠反应重,食欲差。因此,饮食宜清淡、新鲜易消化,少食多餐。尽量不进油腻、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及煎炸等热性食物,忌烟、忌酒、茶以及腌制食品,必要时可适当根据病人嗜好调整饮食,以促进食欲。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排尿,促进代谢,加快胆红素和毒素的排泄,切忌暴饮暴食。
2.3对症护理
2.3.1 发热 发热是干扰素治疗早期的常见不良反应,患者往往感到头晕、头痛、全身酸软无力,体温过高。对体温超过38.5℃全身反应重的患者,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冰枕、温水、酒精擦浴等。也可按医嘱给予对症处理。并定期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加强生活护理,保证个人卫生。
2.3.2 干扰素可导致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应定期检查血常规,一般每周检查1次,发现白细胞下降明显时,可口服一些鲨肝醇、利可君等药物或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如病人的白细胞改善,可不用停止治疗。如病人的白细胞下降,甚至将至3×109/L以下,原则上应立即停止干扰素治疗,待白细胞恢复时再行给药。另外,还应定期复查肝功、乙肝两对半、病毒定量等,一般总胆红素超过40?mol/L转氨酶等治疗至总胆红素低于34?mol/L转氨酶降至轻度时给予干扰素治疗。并根据病毒含量及免疫应答调整干扰素剂量。
2.3.3 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其发生频率较高,应重视。包括疲劳、无力、嗜睡、缺乏主动性、情感淡漠、抑郁欲自杀等。不论以往书否有精神疾病,使用者都有可能出现抑郁、自杀心态和自杀企图。有抑郁史的患者应慎用本品。在使用本品前,医生应告知患者有可能出现抑郁,患者应随时向医生报告抑郁的任何症状。包括情绪低落、焦躁、易发脾气等。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给予心理疏导。另外,做好家属对其症状有认识并给予理解、体贴、照顧、容忍和护理。
2.3.4 甲状腺功能障碍及其他脏器损伤,由于干扰素能诱导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因而可诱发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甲状腺炎、免疫性肝炎,从而使肝炎加重,诱发和加重胆汁性肝硬化,使ALT、ALP、GGT升高,出现自身抗体,致使治疗中断。所以干扰素治疗期间应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检查相关指标。
2.3.5 常见不良反应 过敏、脱发、牙龈出血、局部皮肤感染或牛皮癣样改变等应保持皮肤清洁,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使用中,尽量用同一厂家的药品,更换厂家,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2.3.6 其它少见的不良反应 包括肾脏损害、心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发生上述反应时应停止干扰素治疗
3 健康指导
由于干扰素治疗疗程长,病人治疗一段时间,病情稳定后,可出院继续院外治疗。但出院前应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如出院后仍要注意休息、按时用药、定期复查、合理安排饮食,并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忌烟、酒,避免受凉,预防感冒,积极保持平稳的心态等。
4 小结
干扰素本身机体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有些甚至是严重可以致命。所以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应用干扰素时,严格选择适应症,对有抑郁精神病史、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甲亢、糖尿病、银屑病、哮喘、失代偿肝硬化、脾亢、白细胞数目较低、血小板数目较低的患者应慎重应用。护士在注射干扰素之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认真讲解有关知识,并在皮下注射之后要严密观察,及时处理,配合医生定期检查及监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立即停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2]肖春玲、周静、健康干预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996-997
[3]梁扩寰、李绍白等、肝脏病学、2006.2:65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