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知识 提升能力 启迪智慧

2015-10-21周丽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政治课深度建构

【摘 要】 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将对基础教育带来一场“深度革命”。应对高考改革的新趋势,包括政治学科在内的新课程教学要摒除改革的表层化现象,走向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实现“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启迪智慧”的价值追求。本文仅就“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作一简要的解读。

【关 键 词】 高中政治;能力导向;深度教学

【作者简介】 贡和法,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校教育管理、政治学科教学;周丽霞,中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生德育和政治课教学。

所谓“深度教学(deepteaching)”,是相对于传统的仅侧重于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问题的记忆性、机械性教学而言的,是指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度理解的教学。即: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既对学生进行学科知识教学,又强调思想情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教育。

法国当代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在《复杂性理论与教育问题》中说过:致力于传播知识的教育,对于什么是人类知识、它的机制、它的价值、它的局限及其可能导致的错误和幻觉等问题毫无所知,毫不关心,这是非常令人担心的!目前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表层化现象是比较突出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机械训练、忽视能力培育,知识教学过于表层化,教学过程的发展性不足;学习方式变革的形式化、教与学关系的对立化、课堂缺乏生命的立场和发展的立场;缺乏情感深度、智慧深度、交往深度;教學过程中,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学科经验呈现出“结构性沉默”的现象。

因此,深化政治课堂教学改革,以能力为导向进行深度教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启迪智慧”必将成为政治课深度教学的应然追求。本文仅就“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的理念与策略”作一简要的解读,与同行分享。

一、开展深度教学必须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

1. 学生从知识中学到了什么?客观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自然事物、人类事务客观规律的解释、解读和描述。这对每个个体来说,都是“公共知识(public knowledge)”,都是前人赋予的;它告诉每个个体“世界是什么样的。”

我们所学的“科学知识”在进入教育活动之前,是作为“公共知识”并以符号的形式存在的。我们的课程教学不只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公共知识,而是要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知识。只有具有了“个人知识(individual knowledge)”的意义,才能真正具有发展价值,才能站在智慧的立场和高度上审视和把握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教会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用所学的政治知识思考和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对一些社会问题,能够提出质疑,甚至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2.学生真正地理解了知识吗?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主要解决知识的记背默问题,学生对所学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一知半解,更谈不上运用。深度教学则是依据知识的“依存方式”和“成立条件”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1)知识的依存方式。教学是以知识学习为基础的发展过程,而知识有其特定的依存方式,它必须有背景依存:自然背景、社会背景、文化背景;逻辑依存:逻辑过程、逻辑方式、科学方法;经验依存:种族经验、个体经验。

(2)知识的成立条件。知识的加工与获得必须具有三大基本条件,即信念条件:人对知识的判断与接受;证据条件:知识赖以形成的事实依据、逻辑依据等;真理条件:知识存在的意义增值。

从上述对知识依存、加工与获取的原理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能有深刻的理解,并逐渐学会和周围的人和事进行有机联系和理性分析,才能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什么知识结构能形成能力?从知识的内在结构看,知识是由符号表征、逻辑形式、意义系统三个有机组成的部分构成的。由此可以看出:零散的知识是构不成能力的。因此,政治课教学教师不应只停留在一单元、一课、一框的点状教学上,而要注重从一单元、一课、一框中提炼出共性的规律与方法;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个问题,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深刻理解自己学科知识、原理的前提下,通过知识的传授、原理的运用,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思维,把课堂变为一个师生交往对话的教学场所,让教学在提升学生生命品质的同时也提升着教师的生命品质。

4. 学生能否把握知识的本质?知识的本质是符号所内隐的逻辑、思想、方法和意义。政治学科领域具有反映本学科特质的学科逻辑、学科思想和学科方法。通过深度教学,明确知识的三维结构:即知识的内容、知识的逻辑、知识的意义,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引导学生把握和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立新旧知识的重组与融合,形成学生新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中政治学科深度教学课堂的基本特征

1. 理解性的课堂,不是灌输性的课堂。理解性课堂教学以对知识的内在本质和意义、思维和方法的理解为基础;对不同类型的知识:陈述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作不同教学方式的处理。注重学生新知识结构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比如:在讲“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条目时,我们首先强调这一作用是以物质决定作用为前提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不同性质,即:正确的意识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则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然后分两点分析意识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反作用,其中,在分析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时,先明确其概念,指出和“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最大区别是必须以实践活动为基础,纯意识活动是不可能引起对象变化的;接着分别分析不同意识对改造自然界(比如:蓝天和雾霾天气的比较)和改造人类社会(列举新一届领导人高瞻远瞩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我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的作用。而在分析意识对改造主观世界的作用时,则由学生列举身边的例子进行比较说明,只有正确意识指导下,能保持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向上、使人奋进;反之则使人萎靡、一蹶不振。最后得出结论: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这样学生既理解了知识,提高了分析能力,又激发了积极向上的斗志。

2. 建构性的课堂,不是接受性的课堂。 建构性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我叙述和自我表达;以学科能力、学科思想、学科问题解决的方法为学生的建构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关于“实现人生价值”内容的教学时,我们要求学生在完整阅读教材内容基础上,分别列出两条线的提纲,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列的:

(一)社会意识——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坚持“两自觉”。

(二)社会存在——价值——人的价值→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主客观条件)。

不少学生在后面还标注了两者的关系。这种建构性的教学既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关联中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又较好的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反思性的课堂,不是表演性的课堂。反思性课堂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后进行自我总结、归纳与感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感的教学。学习效能感高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对学习活动及其内容具有正确的意义理解,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率、有收获、有成就。一切学习效能低下的教学,都属于表层教学。深度教学关注的是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与状态。它关注学习者对知识核心概念和原理的深层次理解,关注学习者自身对学习意义和知识的协同建构。

反思性课堂教学又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意义感的教学。强调学生自觉建立学习内容与自我人生的内在联系;强调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的自我反思。对学习内容具有正確的意义理解,对学习活动、学习方法具有较高的价值认同,对学习过程具有强参与度。

在讲授“实现人生价值”一课时,我们在学生列出提纲后,根据提纲的推理过程,让学生做两件事:一是评价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二是结合已经确立的奋斗目标,给自己的人生进行初步规划。这既提高了学生的评价和推理能力,又通过自我反思,提升自身的素质,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4. 探究性的课堂,不是纯知识性的课堂。探究性课堂要求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坚持能力为重,发展学生的实践智慧、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体验和运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学科能力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可观察的和外显的学习质量。学科能力表现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学科能力两大部分。一般学科能力是指学生在各学科学习过程表现出来的普遍存在的基本学科能力。政治学科的深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即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交往能力、信息能力、社会生存、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三、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基本策略

教学是以知识理解为载体引导学生建构成长意义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根本作用不是“告诉”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励”学习热情、“引领”处事方法、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能力。深度教学的根本价值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发展性品质。对其实施的基本策略简述如下:

1. 引领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自我导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是1971年由美国学者Tough.A.提出, 就是要学生能进行自我规划、自主学习、自我监控、自我反思。其核心要素: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规划;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整合、总结与反思的能力;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自我反思能力;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评价能力。

政治学科教学时,教师在课前都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一个完整的内容做到:了解相关基础知识、把握基本原理、列举一到两个相关事例并能初步分析。课堂上通过梳理知识、解决相关难点,然后帮助学生展开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这样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思辨能力,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2. 引导学生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问题导向学习(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问题”来驱动学习的学习方式。“问题”是组织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中心,强调“问题”与知识运用、以及思维品质与学科能力的培养。我们在课堂讲解时,经常把内容设置成若干小问题,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分析和探究等层层深入学习。一连串的问题层层推进,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他们会主动循着问题去探讨,有时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

政治学科的问题可以来源于学习过程、生活背景、认知性理解与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是:对新知识理解性的问题;新知识与学习背景相关联的问题;问题解决的方法、能力与策略的问题;形成态度、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问题。

3. 引发学生结构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结构导向教学是深度教学的基础性策略,注重教学目标的结构性和丰富性。基于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完整把握,实现完整的教学目标;将知识进行转化性处理,把知识转化为知识背后隐含的思想和方法;学生对新知识的自我叙述、自我阐释、自我表达;初步形成个人理解和个人意义的知识基础。

教学中应积极提倡对框题内容、单元内容、模块内容的知识纵向关联起来进行长程的整体设计;围绕一个单元、几个模块的知识横向关联起来进行单元、模块的整体设计。通过纵向、横向知识的连续递进来促进学生思维素质的养成和提升。这种设计在高考二轮复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帮助学生破解综合性强、跨度大、思维要求高的高考探究题之难的根本之策。

在学生课前预习中,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列出知识结构图,上课时展示知识结构,修正学生的问题并说明理由,使学生心悦诚服,疑难点得以突破,对所学知识更加清晰明了、掌握得更精准,同时学会了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逻辑推理,还可以组织学生画出问题理解的思维导图,从而形成对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意义的深度理解;学科思想、学科能力、学科方法结构的建立;对知识的建构与转化应用。

4.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是以能力为导向的政治课深度教学的一个根本策略。近年江苏高考政治卷中的“探究题”,引导考生关注时政新闻、聚焦社会热点、重视实践活动、贴近基层生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符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猜你喜欢

政治课深度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高中政治课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教学策略
答案
谈谈“诱思导学”教学模式在农村中学政治课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