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干预措施
2015-10-21徐文王晓珍凌红艳
徐文 王晓珍 凌红艳
【摘 要】白血病患者是肿瘤患者中一个非常脆弱的群体。不同阶段的白血病患者在诊断、治疗的不同时期普遍存在各种心理社会问题。心理社会因素在白血病患者病情的变化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仅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而且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等。分析白血病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特点,探索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综合治疗白血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白血病;心理影响因素;干预措施
Abstract:patients with Leukemia are vulnerable psychologically.patients with Leukemia usually have several kinds of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problems.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ease progress of these patients,which affects not only the therapeutic compliance and effects,but also the systemic immune functions and the quality of life.Analysing the psychic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ukemia patients during treatment,and exploring target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works and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leukemia。
Key words:Leukemia,Psychological factors,Psychologi
白血病是一类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8%,它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五的最常见的癌症。34%~44%的癌症患者有着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或心理障碍,其中18%的患者符合重症抑郁发作的诊断。在被确诊为白血病后,由于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反复化疗带来的身心痛苦,大多数患者常会出现否认、侥幸、恐惧、抑郁、焦虑、多疑、敏感等情绪应激,而这些情绪应激对患者的病情以及心理健康都有不良影响。因此,探索影响白血病患者心理的因素及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血液病临床护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1不同阶段的白血病患者心理影响因素
1.1在被确诊白血病后,多数患者都希望通过积极的治疗能早日康复,同时,又担心治疗达不到治愈的效果。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而消极对待治疗,另外,有些患者出于对家庭经济条件的考虑而放弃正规治疗却心存侥幸转而寻求明间偏方。白血病初诊病人容易表现出烦恼、精力下降、责备别人、担心自己的服饰、记忆力问题、感到前途渺茫、自责、对异性失去兴趣及睡眠障碍[3]。
1.2在白血病治疗过程中,化疗药物在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正常细胞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等不良反应,使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和悲观情绪。另外,由于社会角色的逐渐退化,病人身份与其他身份的冲突,患者对于住院病人的身份容易出现适应不良。
1.3在化疗间歇期,尤其是第一次化疗间歇期,病人急切的想知道化疗后缓解的程度。如果化疗后未见明显缓解,患者的心情将更加悲观,由于同时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患者容易出现自杀倾向。
1.4不同年龄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影响因素
1.4.1儿童对医院、病房,甚至医生护士均有排斥感[1],表现出防御性消极不合作及行为退化。
1.4.2年轻的白血病患者,心理状态不稳定,具有明显的两极性,容易出现孤独、无助和绝望的心理反应。
1.4.3成年白血病患者容易担心自己长期患病或一旦离开人世将给家庭带来灭顶之灾,心理冲突多而复杂。
1.4.4老年白血病患者容易出现孤独、抑郁、敏感多疑、情感脆弱,对待治疗态度消极。
1.5社会支持系统对白血病患者的影响
家属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病人治疗时的情绪反应,甚至会引起躯体反应,如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或焦虑更容易加重恶心、呕吐症状[2]。
2心理干预措施
2.1支持疗法 确定诊断后,对于角色缺如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积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关白血病的基础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水平,消除患者对白血病的恐惧感,使其正视自身疾病及其后果,尽快进入角色以获取及时的治疗。同时,指导病人保持乐观心态,强化自我护理意识,采取健康行为、正确的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
2.2宣泄疗法 家庭对患者的心理是有影响和调节力的,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白血病患者的抗打击能力。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适时向家属告知病人的病情及不良预后,同时让他们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控制患者的不良情绪。另外,在同病室之间尽量安排相互认识的患者,有共同话题可以活跃病房气氛,调节患者心境,避免孤独感。
2.3松弛疗法 通过慢节律呼吸法可以减轻患者因化疗产生的焦虑及疼痛。另外肌肉松弛训练还可以减低胃肠道的肌肉紧张度,缓解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间接性的减轻化疗毒副作用的发生[3]。在对患者接受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播放一些舒缓优美的轻音乐,有助于放松身心。
2.4认知疗法 医护人员应提前交代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讲明化疗的意义及作用,消除患者的顾虑,减轻心理负担。告知患者同样的疾病和治疗会因为不同的心理而产生不同的结果,让患者明白自身不必对疾病负责,但需要为恢复健康而努力,鼓励患者对疾病的过程及治疗提出疑问,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中。有的患者对化疗副作用引起的脱发等自我形象改变难以接受,对此,我们要及时疏导患者,告诉患者脱发只是暂时的,且头发会再长出来,必要时可以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建议患者剪短或剃光头发,同时佩戴假发或帽子。
2.5暗示疗法 部分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低,对家人的牵挂,极易引起情绪的波动。平时护士应主动的为患者讲一些经过治疗缓解和长期存活的实例,增强其生活的勇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在生活护理中和患者多谈些轻松的话题,避免消极暗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反映,通过念诵经文和倾听梵音,心境容易变得平和宁静。
2.6 个别心理辅导 由对病人情况熟悉,有一定经验或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谈话内容围绕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疑问及主要的不适感觉展开。结合病人心理状况自评情况,建立個体心理健康状况档案,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支持,并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动态监测。
2.7集体心理干预 鼓励患者之间交流各自对抗疾病的经验和体会,增进同室病友之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正确引导病人,及时纠正病人间相互传递的错误的、消极的信息。针对家属存在的心理问题,应对其进行逐项的解释和疏导,减轻他们的心理焦虑情绪,鼓励他们保持稳定的心态,正视病人患病的现实。
2.8建立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 医务人员在提供良好医疗护理的同时,应动员患者的家属、亲朋好友等向患者提供心理、情感及照顾的支持,努力为患者创造和谐的生活气氛,让患者充分感受到亲人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使其心理上得到安慰,行为上积极配合治疗。在病人血小板低下而血库同型血小板紧缺的状况下,可以动员患者家属互助献血,保证患者能及时输到血小板,缓解患者由于担心出血而产生的负性情绪。
3小结
随着白血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快速发展,白血病不再是不治之症。如果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接受规范的治疗,那么白血病也可以像有些慢性病一样,患者可以带病生存,并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但多数人对白血病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当被确诊为白血病后,患者容易产生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目的的治疗性心理干预已是急性白血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研究证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和化疗后实施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情绪状态及医学应对方式等各方面[4,5]。心理护理使患者更多地应用积极的行为和认知应对方式,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心理干预可使白血病病人摆脱无助、绝望、悲观、恐惧、敌对等不良心境,使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并能积极调整心态,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护理,提高治疗效果。所以,对白血病病人及时进行科学正确的心理疏导和干预,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提高病人应对能力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免疫能力,减少心理压力,改善生活规律,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以最佳心态主动地配合治疗。这些正是护理工作在综合治疗白血病中需要体现出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晶,黄云,刘细友.心理干预对住院期间白血病患儿抑郁焦虑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1,26(5):369-370
[2]杨莉,郑谊晶.白血病病人临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1):64-65
[3]杨润涛,黄雪薇.心理干预改善癌症患者心身状况的荟萃研究[J].中国肿瘤,2009,18(3):187-190
[4]李慧,心理护理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护理研究,2014,8(3):291-292
[5]贾宜,李红.白血病化疗后心理干预的重要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2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