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8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麻醉的效果观察

2015-10-21张富杰夏俊龙

延边医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骨科手术麻醉效果瑞芬太尼

张富杰 夏俊龙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过程当中应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操作方法,观察其作用效果。方法: 设瑞芬太尼麻醉组与芬太尼麻醉组,两组人数均等各48例,组间可比性充分。根据分组,对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主要给予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主要给予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比芬太尼麻醉组更高,手术过程更加顺利,且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比芬太尼麻醉组患者更短。瑞芬太尼麻醉组各项观察数据均占优势,与芬太尼麻醉组对比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以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而且可以使患者在术后快速清醒,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骨科手术;瑞芬太尼;芬太尼;麻醉效果;清醒时间

手术是骨科临床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方法,很多时候为了达到治疗目的,都需要对患者进行手术,才能取得快速、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骨科手术不仅会对患者进行手术切口,术中还会与患者的筋骨进行接触,其疼痛程度是难以忍受的,关羽下棋刮骨也毕竟只是一个故事。因此,为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为了避免患者受剧烈的疼痛困扰,就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术前麻醉。作者所在医院通过对48例骨科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进行术前麻醉,取得了非常良好的作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文的临床研究对象共计96例,他们均筛选自作者所在医院从2014年1月到2014年12月以来的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划分为瑞芬太尼麻醉组与芬太尼麻醉组,两组人数均等各48例,分组后瑞芬太尼麻醉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最小者24岁,年龄最大者72岁,平均(47.8±3.6)岁,16例上肢手术,14例下肢手术,12例盆骨手术,6例脊柱手术。芬太尼麻醉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23岁,年龄最大者73岁,平均(47.3±3.4)岁,15例上肢手术,15例下肢手术,13例盆骨手术,5例脊柱手术。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年龄、手术部位基本保持一致(P>0.05),临床可比性充分。

1.2 方法

根据分组,对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主要给予瑞芬太尼进行手術麻醉,对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主要给予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具体方法如下。

1.2.1 瑞芬太尼麻醉组麻醉方法

用瑞芬太尼1.5u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0mg/kg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以起麻醉诱导的作用,并加强对其ECG(心电图)、SBP(收缩压)、DBP(舒张压)、HR(心率)、SpO2 (脉搏血氧饱和度)、P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观察,手术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每分钟0.2ug/kg、异丙酚每分钟3mg/Kg持续输注。

1.2.2 芬太尼麻醉组麻醉方法

芬太尼麻醉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芬太尼1.5ug/kg、维库溴铵0.1mg/kg、咪唑安定0.03mg/kg、异丙酚1.0mg/kg静脉注射,同时加强对各项体征指标的监测,手术麻醉维持用芬太尼每分钟0.2ug/kg、异丙酚每分钟3mg/Kg持续输注。

1.3 观察指标与标准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术后麻醉清醒时间。

麻醉效果判定依据以下标准:镇痛效果理想,患者肌肉完全松弛,牵拉无疼痛感,手术过程顺利,为显效;可见镇痛效果发挥,患者肌肉松弛,但牵拉会产生轻微不适感,手术可以完成,为有效;无镇痛效果发挥,牵拉产生明显的不适感,手术难以进行,为无效。麻醉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患者总例数。

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判定依据以下标准:1、患者苏醒,并能够配合医生指令做出对应动作;2、不需要呼吸辅助,呼吸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手术麻醉与观察,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22例麻醉效果为显效,25例麻醉效果为有效,1例无效,麻醉总有效率为97.91%,芬太尼麻醉组患者18例麻醉效果为显效,27例麻醉效果为有效,3例无效,麻醉总有效率为93.75%。可见,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比芬太尼麻醉组更高,手术过程更加顺利,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表1)。

表1 瑞芬太尼麻醉组与芬太尼麻醉组麻醉效果对比

从两组患者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来看,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0.5±1.6)min,芬太尼麻醉组患者的平均时间为(17.5±3.8)min。经统计学分析,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比芬太尼麻醉组患者术后麻醉清醒速度更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1,P<0.05)。

3 讨论

在骨科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有很多的疾病都需要通过手术来达到治疗目的,但手术所带来的疼痛感,是患者所难以忍受的[1]。所以在术前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效的麻醉处理,以减轻、消除他们的疼痛感,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这是确保骨科手术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研究与实践如何提高骨科手术麻醉效果就具有重要的作用意义[2]。

在临床麻醉工作当中,可以选择的麻醉药物众多,但其麻醉效果不一[3]。瑞芬太尼作为新一代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它是芬太尼的衍生物,通过一个酯键与丙酸连接,是高选择性的μ-受体激动剂。由于其结构中含有一酯键,因此易被血浆和组织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迅速水解。通过相关临床研究证明,它具有以下的优点:1、麻醉速度快,一般1min左右即可见效;2、麻醉效果持续时间短,终末半衰期仅为10min;3、代谢速度快,短时间内即可被清除,其代谢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4、可控性非常优秀,即使持续给药,机体也不会发生药物蓄积[4]。

在本文的临床研究过程当中,分别设有瑞芬太尼麻醉组与芬太尼麻醉组,并对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主要给予了瑞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对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主要给予了芬太尼进行手术麻醉。从观察情况来看,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的麻醉总有效率(97.91%)比芬太尼麻醉组(93.75%)更高,手术过程比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也更加顺利,而且在手术后,瑞芬太尼麻醉组患者仅用时(10.5±1.6)min就清醒,而芬太尼麻醉组患者则用了(17.5±3.8)min才清醒,瑞芬太尼麻醉组各项观察数据均占优势,与芬太尼麻醉组对比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证明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可以取得更好的麻醉效果,使手术过程更加顺利,而且可以使患者在术后快速清醒,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韦克,邓军,黄仕英.瑞芬太尼、芬太尼在肥胖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07):97-99.

[2]徐晶.全身麻醉应用瑞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2014,28(17):50-53.

[3]胡伟华.浅析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临床手术的麻醉效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4,29(S2):217-218.

[4]侯磊.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4(32):115-116.

猜你喜欢

骨科手术麻醉效果瑞芬太尼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对比分析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的干预效果探讨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在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早期防治严重创伤及骨科手术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