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专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2015-10-21曾昂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中职学校教学改革

曾昂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但在教学观念上,部分学校缺乏对中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认识,其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沿袭本科院校以学问为导向的课程模式,与行业对人才的需要出现严重脱节,培养的学生不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其课程体系还存在着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实践导向的课程模式,是当前中职院校教学改革必须十分重视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145-01

一、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内涵

在课程论中,根据以理论为中心还是以实践为中心,可以把课程分为两种基本的模式,即学问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这里所说的“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不仅仅意味着课程中要包含更多的理论知识还是实践知识,而是说整个课程框架应当以“学问”为主线,还是应当以“实践”为主线,这就是“导向”一词的内涵。课程的哪些方面体现出“学问导向”,或是“实践导向”呢?至少应当体现在下面六个方面:1.以学科分类还是以工作任务划分为依据来确定课程门类;2.课程结构展开的起点是理论知识为认识过程,还是实践知识为认识过程;3.课程内容以普通文化知识、理论知识为主体还是以实践知识为主体;4.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还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5.以认识过程还是实践过程为学生学习课程的主要方式;6.以书面形式还是产品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在这六个问题上的不同选择,便形成了“学问导向”和“实践导向”两种完全不同的基本课程模式,而这种不同的选择,是由各自不同的目标所决定的。在不同类型的教育中,由于课程目标不同,因此理论知识与过程在课程中不可能处于同等地位,而必须有所侧重。而这也正是教育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体现。不同的课程模式必须在这种竞争中做出选择,选择的结果就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完全不同的课程模式,即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学问导向模式和以实践过程为中心的实践导向模式。

二、中职教育建立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意义

我们知道,普通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培养“学术性”人才和“实用性”的区别,因而其课程体系也会有所不同。以我校中职旅游专业为例,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的分析,进行了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上选择实践为中心的实践导向课程模式。因为实践导向课程模式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的。又因为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目标是形成劳动者完成职业任务所需的技术实践能力,要“会做”。他们毕业后大多要到旅游企业从事一线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和旅游服务技能,即要学会在旅游企业中如何做,其知识能力要求学生本身要具备较强的旅行社或酒店的经营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相应的市场开拓、营销和公关能力等。这一切对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这个专业课程改革具体目标明确为:突出旅游管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旅游行业的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以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在学生毕业的同时还要取得国家导游员,酒店从业人员资格证等)制度。

三、实践导向课程模式的构建和应用

1.对本土旅游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明确了中职旅游专业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2.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的要求,合理配置课程。在改革中,将课程总目分为三类:公共课、专业理论谋和专业实践课。公共课,包括高等普通基础教育,如哲学、法律、计算机、大学语文等人文教育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含选修和辅修),包括专业理论和为专业理论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理论课程,如酒店管理、旅游资源、旅行社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专业外语课程(英语、日语、韩语等)等。而技能训练课程(含选修和辅修),包括校内技能基础素质训练和在生产一线顶岗实训课程,如模拟导游、客房服务实训、饭店餐饮服务实训等课程,语言实践训练。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约为1:1:1.27。专业教学是一種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其核心是职业岗位技能,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技能。

3.根据旅游人才培养需要,深层次全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是要与其专业特点相对应的,在这方面我们有如下的探索和实践:理论教学采用“研究式教学方式”和“多形式互动交流教学模式”。课堂上鼓励教师以新的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注入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对旅游业的某些问题以研究的角度讨论,引导学生以积极思维代替被动接受,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实际应用能力,配合课内实践法,对应用性较强的课程诸如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以实习基地为现场课堂,从传统的理论传授过渡到了现场互动教学。大力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学生大量参与旅游业市场调查、旅游服务志愿者、兼职导游、旅游专业知识竞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讲演比赛、本地旅游推销周等实践活动。建立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对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有与之配套的过程管理机制,保证了这一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中职学校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