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棚户区改造

2015-10-21李丽丽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棚户区居民科学

李丽丽

【摘要】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今中国的主题,进行棚户区改造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随着全国棚户区改造紧锣密鼓的进行,笔者居住的山西省霍州市圣佛村也进行了棚户区改造。此次的棚改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霍州市圣佛村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借鉴其他省区的棚户区改造的成功经验与办法,把出现的问题放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加以解决,为圣佛村棚户区改造工程顺利进行提供建议。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棚户区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03-02

山西省霍州市圣佛村進行的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棚户区改造宏大工程的一个缩影。它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以解决。

一、棚户区改造的背景及意义

(一)棚户区改造的背景

全国范围的棚户区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老工业基地人民的生存状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

山西省霍州市圣佛村是全国棚户区改造的一个缩影。在山西省霍州市的周围,有很多建设年代久远的房屋,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加上城市边缘地带历史上形成的棚户区,严重影响着城市的扩建和进一步发展。生活在危房、棚户区内的大量居民,大多数没有燃气、排水、集中供热,不但生活不方便,居住环境恶劣,还很容易发生治安事件。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也是老百姓关心期盼的实际问题。

(二)棚户区改造的意义

1.棚户区改造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为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施棚户区改造有助于促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动第二产业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促使棚改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2.棚户区改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棚户区的改造在缩小社会差距的同时,也有利于市容环境再造,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城市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城市面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对于城市的热爱。同时,棚户区是城市卫生条件最差的地区,而改造以后的社区无论从环境还是管理上都变得井井有条,改变了城市的面貌,密切了人与人的关系,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3.棚户区改造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通过棚户区改造,可以合理配置用地,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棚户区改造完成后,拆迁安置的住户各个方面的状况能明显得到改善,使居民真正过上满意的生活。

二、山西省霍州市圣佛村棚户区改造的成果及存在问题

(一)山西省霍州市棚户区改造的成果

1.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霍州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对旧住宅区进行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区公共服务建设。棚改使数千霍煤人搬进了新建住宅楼,住户的房屋面积显著增加,住宅楼的结构合理,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居民对房屋舒适度也较为满意。相关配套设施覆盖率较高,小区内环境舒适优雅,蔬菜超市、教育机构、百货商店等配套服务设施完善,还为居民建造了文化活动中心。多年居住在拥挤的棚户区的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升。

2.生态环境正在改善

霍州市圣佛村位于汾河边上,棚改前由于居民受教育水平比较低,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生产生活垃圾不是进行集中处理,而是直接倒入河里。这次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了垃圾集中处理站,对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小区每天都安排清洁员进行打扫,保证楼道、街道的环境清洁。小区还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净化空气,美化环境,为居民提供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

3.居民素质逐步提高

随着小区环境的改善,棚改拆迁安置住户总体素质得到提升。社区居民始终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主旋律,自发组织各种文艺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霍煤集团领导经常安排专业教师给居民讲解科学文化知识,进行小区防火、防震等知识教育。

(二)山西省霍州市棚户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1.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噪音、污水、以及对周围植被的破坏等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扬尘杂质的大量排放以及施工机械尾气和工人生活做饭所产生的生活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空气能见度下降,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各种施工产生的废物以及各种生活垃圾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周边花草树木的破坏,而且由于项目占地的增多,减少了当地植被覆盖率,导致生态不平衡。

2.建设资金短缺

霍州市棚户区居民以煤矿职工居多,地理位置比较差,房屋大多集中连片,导致开发耗费大,影响棚改的商业价值。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居民收入水平低,严重影响了棚改的进行。近年来,虽然政府提供了帮助,霍煤集团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是资金缺口仍然很大。再加上农村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致使配套设施建设资金难以落实,影响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行。

3.居民对拆迁有抵触

征地拆迁工作难度大。一般说来,农民因为补偿标准低、家庭困难、拆迁繁琐,对拆迁抱有不愿拆、不敢拆、不想拆的三种心态。政府执行的有关帮助拆迁安置住户的政策,难以与居民的预期达成一致。政府在对群众做思想工作无果的情况下,启动的行政强拆,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使政府处于一片非议声之中。目前现行的有关补偿居民的政策措施,对霍州市目前的棚改工作影响甚微。

三、解决棚户区改造存在问题的思路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棚户区改造的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巨大的益民工程,有助于带动整个霍州市经济的发展,而改造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霍州市应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市场为主导,从多个方而筹措和使用资金。发展这次棚改七个小区的经济,推动民企的发展,为回迁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落实霍煤集团企业责任,保证棚改资金到位;重视招募开发商,引进资金,增强经济实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棚改中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动霍州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切以霍州市的居民为主。针对山西省霍州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提升负责人的能力,完善小区公共休闲娱乐设施;重建棚改小区的组织,培训小区的管理阶层,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坚持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长期帮扶与短期救助、提供培训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棚改工作要坚持这一思想,努力建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以打造適合人类居住的和谐小区环境为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质量,不断扩充绿化面积,倡导低碳生活,这些应成为棚户区改造的方向。棚户区改造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发展方案,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支柱产业,统一协调棚改周围设施与住房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小区卫生环境治理,在小区周围规划建设商业街。

(四)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为统筹兼顾,使棚改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问题上,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施工期间应立足霍州市棚户区改造的实际,选用先进工艺和低噪音设备,规范施工行为,设置临时的防噪措施,降低靠近敏感点处的噪音。要把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移民搬迁等结合起来,原地安置与异地安置相结合,集约利用土地,避免资源的极大浪费。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2.

[2]张雷声.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20-22.

[3]胡锦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8.

猜你喜欢

棚户区居民科学
石器时代的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阳光照进棚户区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科学拔牙
美国兴起“棚户区”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