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驾驶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2015-10-21张景蓉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交通安全

张景蓉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汽车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家,我国正在步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率很高。

【关键词】安全;驾驶;交通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4-004-02

一、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的增多,各地相继发生的因为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正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秩序正常运转的严峻事实。一幕幕类似场景的重复上演,给我们的和谐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残酷,给家庭带来了支离破碎。

有数据显示表明:2013年交通部道路管理相关工作人员曾统计分析,我国每年因交通肇事死亡的人数超过20万。其中人是导致交通事故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这是由于道路使用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中国城市化、交通机动化的进程速度太快,以致于人们还不能形成与这一进程速度相匹配的交通安全意识。换句话说,如果广大司乘人员遵章行车的意识再强一些,技能更娴熟一些,大量的事故本可避免。

同时,中国在安全教育和执法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正因为如此,多年以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提高驾培质量、强化安全行车宣传、严格行车规则等方面不遗余力地作着努力。需要指出的是,在构筑人、车和谐共处体系过程中,司乘人员自身安全意识的重视与否,恰是最关键、最重要一环。

面对生命,我们必须慎之又慎,杜绝任何侥幸。逝者己矣,来者当追,愿悲剧不再重演。

二、安全驾驶的隐患主要存在的方面

我国交通肇事的原因很多,从交通部门所统计的案例数量来看,大致分为如下几种主要的情况:

其一,违反交通运输法规,无证驾驶或驾驶与其驾驶证不符的车辆。在肇事的案例中,违法交通运输法规的案例比比皆是,有无证驾驶或与准驾车型不符的情况,如持有C1的驾驶员去驾驶Bl型车辆,从而引起对车辆的不熟悉,无法有效的操控车辆的正常运行。

其二,疲劳驾驶。疲劳驾驶是指在驾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生理、心理机能下降而导致驾驶技能(驾驶操作能力)降低的现象。车辆驾驶是一种熟练劳动,在处理行车中的各种情况,需要手脚不停地转向、换档、制动,驾驶员的眼睛、神经一直处在持续的紧张状态。特别是汽车运行时间长、速度快、噪声大,道路艰险、气候恶劣,都要耗费驾驶员大量的生理、心理能量。这样持续较长时间,就会导致感觉迟钝,意识水平下降,反应时间延长,判断和动作失误增加,严重时会在行车中打盹。这种由于种种原因所造成的驾驶员身体和心理变化,从客观上表现出来的驾驶操作能力的变差和降低,就是驾驶疲劳。

驾驶疲劳表现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一,表現在生理方面的特征。驾驶员长时间的连续操作,视觉严密注视交通环境,随时把交通信息送到大脑进行分析判断,支配手脚进行操作,必然会引起全身倦意,肌肉痉挛、麻木,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动作机敏性下降等。其二,心理方面的特征:长时间的紧张、连续驾驶,使驾驶员的心理负担增大,精力高度集中,心理能量消耗大,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反应速度慢,尤其突出表现为情绪的躁动不安、忧虑、急倦等。

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生理疲劳明显,易于发现,而心理疲劳则不明显,不易被感觉。生理过度疲劳,使驾驶员工作心情低落,心理活动能力减弱,容易出现操作上的草率和错误。而疲劳的心理反应如情绪低落、忧虑和厌烦,也会影响驾驶员生理机能的发挥,出现操作失误而酿成车辆事故。

其二,对路面不熟悉。对路面不熟悉指路面确实很难行,表现为坑坑洼洼多,道路窄,弯路多,而且还是不经常走,对于此类路段,务必非常小心,谨慎驾驶。按照路段警示的速度行驶,不在视野盲目路段超车,不占道行驶,开车时精神集中,弯道路段勤按喇叭,减速行驶。

其四,酒后驾驶。在我国,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达数万起;而造成死亡的事故中50%以上都与酒后驾车有关,酒后驾车的危害触目惊心,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2010年8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醉酒驾驶或被判刑。当前,醉酒驾驶、飙车以“危险驾驶罪”入刑。

对于醉驾行为,《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酒后驾驶表现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而:首先,最致命的就是视线问题。饮酒后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其次,喝酒引起疲劳。一般地,喝完酒后,都疲劳不堪,想睡觉是常有的事,神状态不好再开车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二,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无法正确判断距离、速度。最后,触觉能力降低。饮酒后驾车,由于酒精的麻醉作用,人的手、脚的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盘。在紧急的路段,甚至出现将油门当刹车踩的情况比比皆是,最后只能是酿成了大事故的发生。

其五,事故处于麻痹大意。其来源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很多初领驾照的驾驶员,初生牛犊不怕虎,对车辆的整理感觉不准,对于危险的到来毫无意识,本来路面行车条件差,无法通过,甚至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必将撞到人或物,最终仍然不下车查看,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二,很多老驾驶员,凭借着多年的驾龄经验,忽视了实际存在的危险,自负地认为前方的危险可以凭借娴熟的经验躲避过去,其实不然,往往事故发生在看似没有危险的路段。以上事故都是麻痹大意所引起的。

三、当前危险驾驶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也随之加快,道路交通运输日益繁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车、路发展不协调的因素。一幕幕交通事故,一次次活生生血的教训,使我们引以为戒,在教训的背后,不由地引人深思,人为因素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而对于人为因素造成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1.作为一名机动车驾驶员,心理素质与安全行车有着紧密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有喜怒哀乐愁,健康饱满的思想情绪使人精神振奋,有助于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和判断力,就有利于我们安全行车,相反消极、失落,心情不顺畅时不利于安全行车,人如遇身体不佳、生病感冒、服用药物还会引起头脑反应迟钝,才易造成人的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反应迟钝、错乱,就易引发交通事故;

2.此外除了以上心理因素会影响安全驾驶外,疲劳驾驶也同样会引发交通事故,疲劳驾驶会直接造成驾驶员注意力分散、精神不振,严重时会有困意(或造成短暂1-2秒的瞌睡)造成疲劳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工作(驾驶车辆)或睡眠不充足,有句话是“一夜不睡,十天不醒”。

如果在疲劳时继续驾驶车辆,那就无法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不能及时发现危险情况,更不能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处理,而易造成交通事故,发生悲剧。所以,如果感到人疲劳时,最好停车休息一下或停车活动一下,洗一下脸,喝口茶水、水果等,总之要避免疲劳驾驶;

3.还有个危害就是酒后驾车,作为驾驶员如果酒后驾驶车辆,是拿自己的生命在开玩笑,因酒后(醉酒)驾驶车辆而发生惨剧的屡见不鲜,但不少驾驶员总以为自己驾驶经验丰富,喝点酒后没关系,认为自己有把握,而存在侥幸心理,亲朋好友相聚可能难免要喝点酒,但是千万要做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如果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那真是害人害己。

那么为什么酒后易发生交通事故呢?人如果喝了酒后因血液中酒精浓度较高,使人出现神经麻痹,自身控制力降低,视力下降,如果酒醉后会让人造成视力模糊,操作失控,而到了醉酒程度更是让整个人失去平衡,人觉得头晕,完全失去意识和记忆力,所以从饮酒后,酒精会导致驾驶人机能严重下降,精神上有损,操作、判断错误,反应迟钝,视觉模糊,出现幻觉,无视一切,视觉出错,严重违章,极易发生重大事故,故酒后驾驶危害自身、危害社会,违反法律法规,酒后肇事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4.生理原因

驾驶员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从复杂的环境中不断获取交通信息并迅速處理,这种紧张状况时刻都在增加驾驶员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黄忠阳.浅谈汽车的安全驾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4).

[2]姚建伟.浅谈汽车驾驶技能与安全驾驶[J].河南科技,2014(11).

[3]赵鸣,张新卫,宋晓春,鲍平,周鹏,邹芸.浙江省6个地区机动车驾驶员酒后驾驶情况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12).

猜你喜欢

交通安全
图说交通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发达交通之大型客机
发达交通之地铁
阅读理解三则